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育学导人中国。特定的导人动机、导人路径和导人时机,使得我们在学习赫尔巴特教育学方面埋下了诸多的“先天不足”。1919年以后,中国学习别国教育学的主潮几经更迭,先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学,后是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由于缺乏对后二次学习与先前一次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发现,学习杜威、学习凯洛夫成了变相批判赫尔巴特的过程,遂又导致对赫尔巴特甚至对整个教育学理论的学习都流于表层而无法深入。

  • 标签: 教育思想史 教育学 赫尔巴特 中国 杜威 凯洛夫
  • 简介:本文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挑战和国内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以及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深化改革的挑战入手,对如何确立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提出以下七点思考:第一,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第二,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当确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发展战略。第三,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有效选择,是坚持“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战略。第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多样化”、“特色化”战略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优化”的战略思想。第五,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战略。第六,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第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和“将改革贯穿始终”的战略思想。

  • 标签: 中国高等教育 发展战略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系统优化 特色化 “多样化”
  • 简介:一、时代呼唤--知识经济对成人继续教育的期待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概括起来就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与配置,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

  • 标签: 成人继续教育 知识经济成人 继续教育改革创新
  • 简介:<正>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意义1.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21世纪社会特征给教育提出的严峻课题。21世纪的特征是:“(1)是信息经济的时代,而且发展速度相当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是21世纪的伟大工程。人类社会将由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度自动化的社会,对脑矿的开发比物矿的开发更为重要。(2)人类社会将向全球生产一体化社会体系过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更重视交流与合作。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国际市场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竞争,其关键是人才竞争。(3)高智能、高科技的尖端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中比重越来越大。”21世纪的社会特征对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向21世纪,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教师,谁就

  • 标签: 跨世纪的选择 中小学教师 教师队伍 高素质 青年教师 面向21世纪
  • 简介:十九世纪末受美国排华政策影响,旧金山华人子女饱受公立学校隔离教育政策的限制,教会学校的适时出现,满足了华人子女英文教育的需求。残酷的排华环境和华人认同中国的民族感情,促使华人父母将子女送到旧式中文学校接受教育,符合了华人社会文化传承的目的。基于学校教育的文化影响,十九世纪末的旧金山华人子女既是中西学校的施教对象,又是中西文化的涵化对象。

  • 标签: 旧金山 华人 公立学校 教会学校 中文学校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为行文方便,下面将20世纪80年代简称为“80年代”)的中国教育改革是新中国教育改革史上的重要一页。本文以我国的教育方针变革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80年代我国教育方针变革的历程,80的代教育方针的变革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之间的联系,80年代教育方针变革的动因、结果以及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其历史变革的经验和教训。

  • 标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中国 教育改革 价值取向 教育方针
  • 简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高等教育新的格局逐渐形成.<1992年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取消了高等教育的双重制,英国大学的数量大大增加,现已有170所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说,英国的大学'在历史上以亲密的师生关系和高质量的本科生教学闻名',这甚至可称为'英国的大学理想'.英国的高等教育在整个80年代都处于动荡不安的大变革之中,但'直到80年代,没有发生急剧变革的东西,乃是对本科生教育和小型大学的两项承诺.'到了90年代,出于大学面临的政治、经济背景和高等教育结构、规模的变化,大学教学发生了较大变革.……

  • 标签: 大学教学改革 伯顿·克拉克 师生关系 大学理想 教育质量 本科生教育
  • 简介: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再提"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而是提出了"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并且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大纲的这些修改,冲破了多年来"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的传统观念,开拓了在阅读中识字的新途径,密切了发展语言和识字的关系。人教社根据此大纲编写的一年级教材,体现了改革精神。它着眼于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打破了"以识字为重点"的框框,在学生还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提早进行阅读,使识字、识词、识句跟阅读的联系更加紧密,真正做到了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在试教过程中,我们认真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编写意图,坚持了教法

  • 标签: 语文教学大纲 识字教学 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材编写 改革精神
  • 简介:〔摘要〕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它贯穿于数学始终,应用广泛。“数”与“形”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等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直观容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解题过程,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

  • 标签: 〔〕数形结合形的直观数学 思想以形解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往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是从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差异角度展开的,这样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克服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的矛盾,但难以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启示。因此,从教育理论的可实践性入手,探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介,结合的层次对应性,弄清其结合的内外机制,就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

  • 标签: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实践群体 理论研究群体
  • 简介:〔摘要〕新课改实施后,美术课逐渐呈现多元化,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茂兰卡斯特地区是一个山区小镇,通过设备、信息渠道获取美术课堂教学资源很难,但本地得天独厚的民族风情的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 标签: 〔〕美术课堂民族风情结
  • 简介: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除通过军事侵略中国外,还发动了文化侵略,实行语文奴化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其基本策略是删改占领区的国语教科书和编写日、满政府的国文教科书。在其所编的国文教科书中,企图通过课文的选编以建立满族认同、消解异族反抗、宣扬日本亲善,并最终达到全面实行奴化教育、统治中国的目的。虽然这种企图最终失败,但仍值得中日两国人民反思,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 标签: 日本 奴化 语文教育
  • 简介:针对传统教育弊端,陶行知提出“三力论”“常能说”,旨在培养具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常能”和大丈夫精神的健全个体以改造社会。“三力论”“常能说”在构建层级化、结构化的体系,确定立足点和原则,细化活动规定,凸显能力品格,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之综合超越以及提供具体可资借鉴的内容等方面为我国构建21世纪核心素养体系带来诸多启示。

  • 标签: 三力论 常能说 核心素养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