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秋兴》八首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八首诗之间有一意脉相连属,如线索系之,故而八诗似断实连,不得错置。由此可见杜甫本人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的苦心经营与无意识的思维流动。这对文艺美学中"有意"、"无意"的命题也能有所阐发。

  • 标签: 《秋兴》八首 意脉 有意 无意
  • 简介:19世纪中叶,时事剧变,文化转型,传统学术和文艺通过革新、演变亦随之转型。临桂派词人拟将歌词创作用之于社会实践,跟上变革潮流,但又不能够脱离传统的承续。临桂词派标举"重、拙、大"宗旨,于突破与坚守中,增大歌词创作对于社会变革的适应性。既为传统词学创造最后的辉煌,又为传统词学的转型寻找出路。

  • 标签: 变革与转型 突破与坚守 最后的辉煌
  • 简介:回顾本世纪文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九十年代文学在二十世纪文学的总体构架上的确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地位的重要性在于九十年代文学相比较于先前的文学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学的历史当中,九十年代前文学虽然也有阶段性变化,比如从“五四”文学,到二十、三十年代,再到三十、四十年代文学的变化都很大,解放以后文学又经历过两次重大变化,一次是文革文学,一次是新时期文学。但是,这些变化都仍然是在原有的政治文化语境之中进行的。在政治文化语境之中,文学不管怎么变,它与政治的关系却始终没有变,文学始终与政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变化的只是它的政治内涵,而不是政治本身。当文学进入九十年代之后,稳定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要旋律,主流型政治文化对于意识形态的定位,对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对于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的预期都已发生了变化。当整个社会都被融入商业文化语境之中,政治文化便由幕前退到幕后。文化语境的转型带来作家心态与文学作品的转型。九十年代文学转型其合法性质疑的结点,应该是文学真正回到文学自身。就文学本身而言,创新是为文学的历史服务,这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而“仿制”或“复制”则是为文学的“历时”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于精?

  • 标签: 《论新时期后文学的转型》 中国 文学评论 政治文化环境 社会关系
  • 简介:文学作品贵以情感人,尤其是写人的抒情性的文字。作文者应“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佳作。而欣赏者相应的,也应该怀着“同情之理解”与“理解之同情”,去“披文以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品的情感意蕴,收获感动,得到审美熏陶。

  • 标签: 文学创作 文学欣赏 情动辞发 批文入情 情感对话
  • 简介:本文认为九十年代依然延续着八十年代的文化逻辑,只不过是其作用机制变得更隐蔽、更间接、更有效,因此,九十年代并不是个体文化时代,而是过渡性的“准个体时代”。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也不具备个人化写作的本质特征,它在外部形态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个人化写作的某些属性,但在精神层面上却表现出反个人化的潜在倾向,是一种模棱两可的“准个人化写作”,其根本意义在于曲折地展示了在当今时代成长为个人的艰难。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九十年代小说发展与城市文化变迁的相关性,描述城市文化对九十年代小说家的生存方式、写作姿态、价值选择、审美旨趣的冲击和改塑,寻绎城市文化对九十年代小说的精神指向、题材选择、叙述形态、接受图式、叙事模式、文体风格的渗透性影响,剖析九十年代小说对城市文化的回应与规避,在文化视阈内立体考察置身于各种冲击的漩流之中的小说创作的发展趋向、潜在危机与新的生长点。

  • 标签: 《九十年代小说与城市文化》 中国 文学评论 生存方式 审美旨趣
  • 简介:为全国各地艺术研究院(所)青年戏曲理论研究人才讲课,备感亲切,因为我博士毕业后,误打误撞进了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在那里工作了6年。如果不是因为当年去了艺术研究所,我绝无可能成为戏曲研究领域的学者。众所周知,各地艺术研究院(所)都属于文化部门,在艺术研究院(所):[作是幸运的,因为中国的文化领域、尤其是戏曲领域,儿乎是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一个领域。

  • 标签: 艺术研究院 戏曲理论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戏曲评论 青年
  • 简介:功能对等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从词汇和句子的不同角度分析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政论文翻译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政论文 政府工作报告 奈达 功能对等 翻译
  • 简介:文学艺术知识创新有无规律性?这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毛泽东曾将文学艺术的创作升华为"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一条路子.这为后人指明了方向.本文在此基点上,对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做了进一步的描述.它由形成创作问题、生活抽象、反复推敲--自我思维实验、文艺作品生产、承认与评价五个子系统组成.文中特别提出了"源于生活"如何过渡到"高于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即生活抽象.我们衷心地将生活抽象的提出,作为纪念毛泽东发表66周年的礼物.

  • 标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生活抽象 推敲
  • 简介:毕业论文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最后的教学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高职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学生不会文献检索,格式内容不清楚等问题,如何提高高职毕业论文水平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昆明工职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最后对毕业论文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

  • 标签: 毕业论文 应对措施 改革
  • 简介:“现代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的核心使命,而世纪末的中国文化危机本质上也正是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的危机,这种危机体现在当下文学中,便是现代性叙事的崩溃。现代性叙事形成于五四时期,文化启蒙与批判是它的内在精神,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则是承担主体(因而现代知识分子文化正可视为是现代性文化的载体)。但是,这一叙事及其意义体系被后来的革命——政治文化所转换,直至“文革”后才逐渐恢复。然而,这一过程并不一帆风顺。首先,现代性意义叙事在复苏发展过程中,过于迷恋自己的社会即时性意义效果(现实主义小说)和形式意义(先锋小说),而逐渐偏离了现代性建构这一世纪目标;其次,商品经济的兴起引起社会文化的转型,导致现代性价值的“落空”和现代性意义叙事的失效;第三,尤其是后现代思潮的引入,对现代性意义及其叙事是一个致命打击,它俨然从学理上解构了现代性存在的合法性,宣告启蒙与批判的不可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朔的流行和“新写实”的兴起,便是现代性叙事危机的体现,知识分子文化变得黯然无光。然而,只要稍作认真思考,便不难发现,所谓“现代性伟大叙事的终结”,只不过是中国式后现代理论所设的一个逻辑陷阱。实事求是的考察将向我们揭示出,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化史?

  • 标签: 《世纪末中国小说文化格局的现代性批判》 中国 文学评论 艺术精神 价值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