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巴赫的宗教音乐思想是在特定的、复杂的条件下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其生活经历、所处社会环境及作品的分析让人们了解,巴赫宗教音乐的目的及其始终不变的动机是赞美上帝、纯洁灵魂,帮助世人承受命运的苦难、给予人们福音的安慰.

  • 标签: 巴赫 《马太受难乐》 宗教音乐思想
  • 简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在"博雅大学堂·艺术"丛书中出版了傅谨先生的学术新著《中国戏剧》(以下称"傅氏戏剧")。自上个世纪以来,有关中国戏剧发展历史的著作虽然不少,但相比较,傅氏戏剧的叙述角度却极为特殊。本体、本土、草根,是傅氏戏剧表述中的三个重要关键词。本体戏剧的本体特征是演剧艺术,任何对戏剧的描述都不能忽视戏剧的这一基本属性。然而,

  • 标签: 《中国戏剧史》 本体特征 关键词 傅谨 草根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简介:<正>一、研究的发展对美索不达米亚音乐文化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即已开始,当时系受由博塔、莱亚德、罗林森和其他发掘者保存在尼尼微、尼姆鲁德(卡尔胡)和霍尔萨巴德的以及被运往罗浮宮或不列颠博物馆的带有图象的文物所启示,因为这些图象——主要是在尼尼

  • 标签: 美索不达米亚 发展史 音乐研究 不列颠博物馆 十九世纪下半叶 有关资料
  • 简介:英国古典音乐杂志是欧洲重要的古典音乐出版物.它每年举行的古典音乐唱片奖都有很多读者参与.而这个"50WorksThatChangedMusic"评选,邀请10位重要音乐评论家,选出对西方音乐影响最大的50部作品.这些作品是对音乐发展影响最大的作品,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作为音乐爱好者的基本修养,我们不妨在有机会时欣赏一下.这50部作品按顺序排列如下

  • 标签: 影响最大 最大作品 西方音乐史
  • 简介:<正>前言明周宪王朱有燉(1378—1439)是明代前期创作力最盛、作品数量最多的北曲杂剧作家,所作31种杂剧[1]至今均有原刻本传世,这些原刻本分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有25卷本与22卷本两部,去其重复可得31种完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傅斯年

  • 标签: 戏曲观 朱有燉 戏曲史 曲论 杂剧创作 杂剧作家
  • 简介:随着元明时期文人剧创作的普遍化,戏剧成为文人抒发情感、寄托情志的一种重要文体。这种写作实践是文人表情达意时自觉的文体选择.也是在戏曲尊体理论激荡下的必然结果。

  • 标签: 耆英会 传奇 指向 文体选择 文人剧 元明时期
  • 简介:关于中国音乐美学的若干问题(上)蔡仲德通过研究与写作,本文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对象、分期与特征,对贯穿中国音乐美学中的主要思潮与基本问题,对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的关系有如下认识,其得当与否,亟盼专家、读者指正。中国音乐美学的...

  • 标签: 中国音乐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 美学史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 “淡和”
  • 简介:人类在不断地回忆和思考自己的过去,想要探究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想要揭示历史发展演进的规律。每一代的历史学家都把他们研究探讨的成果写下来,产生了一部部记述历史的著作;又对如何写历史提出自己的观点,历史学也就同时发展起来,对西方音乐发展历史的研究(尽管大大晚于普通历史)情况亦是如此。早在中世记,就有把对音乐的起源和作用的想象以及伟大人物在音乐上的事迹写成故事,以证明音乐的功效和存在的价值。直到1600年,莱比锡耶稣会教士S·卡尔维希乌斯在他的著作《音乐实践第二》附加以《关于音乐的起源和进步》为题的补论中,才依照年代追叙历史现象。以后的一百年间,产生过包含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大全》3

  • 标签: 西方音乐史 莱比锡 维希 发展演进 学史 亨德尔
  • 简介:论文以“重写音乐”为考察对象,对近年来发生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领域中关于“重写音乐”学术论争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进行描述,对此次论争的性质和日的、对象和方法、作用和意义以及论争中所涉及的与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密切相关的史观、史实和史料问题进行梳理,对各方论者涉及的主要论域和主要观点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作者在上述几个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

  • 标签: 重写音乐史 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历史观 学术批评.思潮论争
  • 简介:1950年代,京剧经历了禁演、戏改、跃进这三个重要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导向1964年的京剧现代戏汇演,继而走向“样板戏”年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个过程的梳理,对京剧这一“大众化”重要议题作出新的评价,这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京剧同步运作的其他文学和文化现象。

  • 标签: 京剧 戏改 大众化
  • 简介:<正>近年来,正当全国戏剧界为戏曲的命运忧心忡忡、国办专业剧团不断惊呼"戏曲危机"之时,僻居东南一隅的福建省却呈现另一奇妙景观:位于沿海一线的民间戏曲演出活动如火如荼,几乎是无日不演戏,无处不演戏,数百个完全由私人投资组建、自负盈亏的民间职业剧团正方兴未艾,毫无"危机"之感。

  • 标签: 职业剧团 戏曲危机 专业剧团 民间戏曲 沿海地区 私人投资
  • 简介:<正>序言四平腔是明中叶由弋阳腔略作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声腔,随后弋阳腔流行风靡一时。但随着明末清初昆腔、梆子腔等声腔的出现而逐渐销声匿迹。20世纪70至80年代,撰写中国戏曲志所进行的调查中,

  • 标签: 杨源 弋阳 富春堂 白兔记 关目 智远
  • 简介:福建南音器乐曲(亦称谱),每套器乐曲各有不同的旋法特征和多种的旋律展开手法,展现了不同的风格、意境.本文就福建南音器乐曲(谱)中三种特殊的旋律现象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求对南音器乐曲旋律特色的研究有所助益.

  • 标签: 福建 南音 器乐曲 旋律现象 骨谱 旋法特征
  • 简介:王国维是早期从封建营垒中走出来的资产阶级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资产阶级美学的启蒙者,'新史学的开山',戏曲科学的奠基人。他的学术研究历程与他的思想变化密切关联:由对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美学思想的研究到对传统诗歌理论的研究,由传统诗歌理论的研究到戏曲历史的研究,又由戏曲历史的研究转入上古史的研究。传统诗歌理论的研究,以其《人间词话》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宋元戏曲考》成为戏曲科学奠基之作。《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运用西方的先进资产阶级学术观点对传统诗歌理论研究的结晶,他的'境界'说或'意境'说,概括了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精粹;他的《宋元戏曲考》的研究方法,为开拓新的学术门类提供了范例。

  • 标签: 戏曲史 《宋元戏曲考》 《人间词话》 资产阶级学者 思想变化 元杂剧研究
  • 简介:《旧五代》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辑本史书;从音乐文献校勘学的角度看,其中乐志具有典型意义。通过这一个案,可以观察到音乐文献校勘学的三个要点:其一,音乐书是古籍中的小众文献,版本简单。因此,音乐文献校勘要重视他校,亦即在整理和阅读时调动群书,把校勘和考证结合起来。其二,音乐术语在长期应用中形成了某种弹性。因此,校勘时既要考察这些术语在音乐史上的表达习惯,又要考察其语言环境。其三,类书和音乐古籍引书有摘引的习惯。因此,校勘时要把引文和古籍原文区别开来,充分发挥相关古籍作为参校资料的作用。

  • 标签: 《旧五代史乐志》 校勘 音乐文献
  • 简介:1980年代以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均有突飞猛进的进展。研究者们在音乐史料的发掘与整理、音乐史实的考证与梳理上,都取得许多的成果。文章通过对音乐教育史研究、中外音乐交流史研究、声乐创作史研究、器乐历史研究等板块的研究现状的回顾与检视,以期更好地认识本学科的研究格局。本文认为近年来研究视域的融合和多元对学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创作史研究上有所停滞和不足。

  • 标签: 20世纪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专题史研究 审视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口述”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在西方悄然兴起。近年来,特别是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运用了“口述”理论与方法,使得民族音乐领域中的“口述”研究获得较大的进步与突破。学者们在重视民族音乐本体研究的同时,开始重视民族音乐“口述”实存分析研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是,音乐学界对“口述”方法在具体的运用中还存在许多疑惑与误解,对“口述”的价值、地位、特征等还认识不足。民族音乐“口述”研究有着独特的范畴和特点,以土家族土司音乐为例,其“口述”研究同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法则,尤其是对土司时期反映土家族人民俗生活、仪式音乐与典型的土司音乐等实存音乐现象进行的“口述”研究。人们运用了现代录音、录像技术,记叙了土司到普通民众在民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生活历程。如今,“口述”将借土家族音乐更广泛、深刻地记录下土家族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

  • 标签: 民族音乐 口述史 土家族 土司 音乐文化
  • 简介:<正>以一个专门的问题——音乐史学——为出发,我想阐述一下我们这个时期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我们看到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数十年内,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都有人编纂了第一批内容广博、力求完善、按编年记述的音乐。这些著作都与主要由法国的启蒙运动人士所发展的通史的史学观念有关,其中部分

  • 标签: 意大利 法国大革命 史学观念 音乐史学 启蒙运动 罗斯
  • 简介:2004年,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首演,由此在国内外掀起了昆曲欣赏与研究的热潮,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十年之间,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外上演了200余场,观众达到30万余人;国内外100余家媒体报道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情况,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昆曲得到的最广泛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召开了数十次研讨会,戏剧界大部分学者都关注过青春版《牡丹亭》现象;此剧上演之前每年发表关于《牡丹

  • 标签: 传播史 版牡丹亭 牡丹亭传播
  • 简介:<正>傀儡戏与地方戏是两个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戏剧系统。二者在历史上既有源流各异、沿革殊途、功能迥异的一面,亦有异中存同、相互交流、共相依存的一面。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地方戏剧的研究只偏重于地方戏剧种,而对傀儡戏却失之过问,至于傀儡戏与地方戏相互间的关系更是很少有人问津。福建傀儡戏与地方戏剧种一样,存在一个各种声腔具备、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剧系统。其中傀儡戏形式有提线、掌中(即布袋)、铁枝、杖头、幔帐、肉傀儡等多种;许多傀儡戏不仅保存宋元以来我国

  • 标签: 地方戏曲 地方戏剧 目连戏 杖头 泉腔 兴化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