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颈心综合征是由于颈椎旁交感神经受到颈椎退行性病变的直接压迫或间接刺激,反射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临床表现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老年人,在治疗上多数采取牵引、理疗等方法。我院疼痛门诊选择15例颈心综合征病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今报告如下。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颈心综合征 罗哌卡因 颈脊神经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酚或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清醒镇静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择期局麻辅助镇静技术下施行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手术开始前均予咪达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分为两组,分别泵注镇静复合液,M组泵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复合液,共28例,注速为0.1mg/(kg·h)和1μg/(kg·h);P组泵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复合液,共24例,注速分别为2.5mg/(kg·h)和1μg/(kg·h)。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术中有无注射局麻药部位疼痛、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P组在停药后SpO2及SS恢复较迅速,与M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两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对手术过程的记忆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咪达唑仑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镇静镇痛效果均良好,以异丙酚、芬太尼复合液组的病人清醒迅速、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镇静 整形手术 局部麻醉 芬太尼 二异丙酚 咪达唑仑
  • 简介:目的:观察欧必亭(tropisetron)防治吗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引起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研究,分为欧必亭组、氟哌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在术前5min静脉注射欧必亭5mg、氟哌啶2.5mg或生理盐水10ml。术后施行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EA),采用吗啡5mg+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250ml);在氟哌啶组混合液中再加入氟哌啶2.5mg。术后随访24h内的恶心例数及其严重程度;呕吐例数及次数;需要应用抗呕吐药物治疗的例数及控制恶心呕吐有效的例数。结果:欧必亭组的恶心例数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严重程度也减轻(Z=-2.502,P=0.012)。氟哌啶和欧必亭组的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x^2分别为4.267和15.864,P值分别为0.039和小于0.001)。欧必亭组的恶心呕吐减少例数比氟哌啶组为显著性减少(x^2=4.356,P=0.037)。欧必亭组抗呕吐例数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有效控制例数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术前单次剂量应用欧必亭,对防治妇科手术后吗啡PCEA引起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效果比氟哌啶者好。

  • 标签: 妇科手术 硬膜外腔术后镇痛 吗啡 恶心 呕吐 欧必亭
  • 简介:目的:观察晚期癌痛伴爆发性疼痛患者,应用曲马多PCIA其在控制慢性癌痛、减少爆发性疼痛次数和减轻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选择晚期癌痛伴爆发性疼痛患者15例(均已有全身转移),单纯应用曲马多PCIA,不用其它镇痛药物和方法。用药剂量量随疼痛强度及VAS镇静评分进行调整,保持VAS疼痛评分≤1、VAS镇静评分≤3。记录镇痛前(T1)、镇痛后曲马多剂量400mg(T2)、600mg(T3)、800mg(T4)和1000mg(T5)时的VAS疼痛评分、爆发性疼痛次数、最剧烈点的疼痛强度、VAS镇静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舆镇痛前比较,镇痛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爆发性疼痛次数显著减少,最剧烈点疼痛强度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VAS镇静评分提高。结论:对晚期癌痛伴爆发性疼痛患者实施曲马多PCIA,可以控制慢性癌痛,有效减少爆发性疼痛次数和减轻疼痛程度。

  • 标签: 曲马多 PCIA 晚期癌痛 爆发性疼痛 临床观察 中枢性镇痛药
  • 简介:目的:本文分析25例急性胰腺炎的麻醉处理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2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分为A组(N=15)和B组(N=10)。A组采用异丙酚静脉全麻为主,术中输液,输血,纠正休克,常规机械通气。B组采用中剂量芬太尼(15~32ug/kg)静脉全麻为主并复合硬膜外麻醉,术中除补充容量,纠正休克外,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地塞米松以及甘露醇等药物治疗。术中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6ml/kg)加PEEP(5~15cmH2O)的模式。术毕两组病人均送ICU进行综合治疗。结果:病人术后肾衰、呼衰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A组为40%。B组为40%。术后死亡率A组为26.7%,B组为20%。两组并发症及术后转归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严重,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术前治疗、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术中综合治疗,机械通气模式、术后监护治疗都影响病人转归。本文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无差异,B组在麻醉选择及综合治疗方面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麻醉 综合治疗
  • 简介:普通人群中约10%~12%的人报告患有不能明确特殊结构性或炎症性原因的慢性全身性肌肉骨骼疼痛。这种广泛范围的特发性疼痛最符合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分类标准。FMS的诊断基于限于双侧上身、下身和脊柱的广泛疼痛病史,以及18个特定肌腱部位有11个在压迫时有极度压痛。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有关纤维肌痛诊断分类标准,区分FMS与其他慢性骨骼肌疼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约为85%。

  • 标签: 疼痛学 纤维肌痛综合征 治疗指南 慢性 诊断 双侧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罗派卡因分别伍用芬太尼和吗啡对上腹部手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41例择期上腹部手术。随机分为RM组和RF组,接受PCEA治疗。RM组为0.2%的罗派卡因加吗啡50μg/ml,RF组为0.2%罗派卡因加芬太尼5μg/ml.每次启动PCA泵给药6ml。结果:RM组和RF组均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安静时RM组的VAS评分波动于27~38mm之间,RF组为28-39mm,活动时RM组的VAS为38~56mm之间。RF组兔36-58mm之间.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F组罗哌卡因的用量显著大于RM组(P〈0.01),RF组与RM组出现单侧或双下肢麻木的比例为5:1,恶心,呕吐、瘙痒.镇静评分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无一例呼吸抑制出现。结论:0.2%的罗哌卡因加小剂量吗啡或芬太尼对上腹都手术后PCEA的效果相当,RM组可明显减少罗哌卡因的用药量。

  • 标签: 罗哌卡因 硬膜外 镇痛 病人控制 吗啡 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