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甲基转移3B(DNMT3B)基因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DNMT3B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DNMT3BmRNA表达量分别为9.4±5.9、1.02±0.71和0,相差非常显著(P〈0.05);DNMT3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14.3%和10.0%,相差也非常显著(P〈0.01)。DNMT3B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DNMT3B蛋白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或P〈0.05);DNMT3BmRNA和蛋白表达均与年龄、性别、神经浸润、肿瘤大小、血CEA和CA19—9浓度无关。结论胰腺癌DNMT3BmRNA和蛋白高表达提示胰腺癌已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 标签: 胰腺肿瘤 甲基转移酶类 基因 实时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评价奥沙利铂(OXA)联合叶酸钙(LV)和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国人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28例晚期胃癌,给予FOLFOX改良方案,即OXA120mg/㎡、静脉滴注4小时,LV200mg、静脉滴注2小时,5-Fu500mg于LV滴完后静脉推注,5-Fu3.0g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每3周重复.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同时观察TTP和MST.结果:可评价疗效者26例,获得PR11例(42.31%),SD11例(42.31%),PD4例(15.38%),总有效率(CR+PR)为42.31%.中位TTP5.6个月,MST9个月.主要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及一过性感觉异常,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OXA联合LV/5-Fu组成的FOLFOX改良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效,临床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可以耐受.

  • 标签: 晚期胃癌 联合化疗 奥沙利铂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左叶酸钙(DCF方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住入我科53名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DCF方案化疗,顺铂静滴3d~5d,左叶酸钙静滴3d,左叶酸钙静滴1h后静推氟尿嘧啶,再接上氟尿嘧啶持续输注48h,21d为1个周期。化疗前实施心理护理,留置PICC管和静脉短留置针,化疗期间强化护理并针对不良反应进行护理。结果53例鼻咽癌患者均顺利完成3个周期化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口腔炎、骨髓抑制、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害、心脏毒性等,均为Ⅰ~Ⅲ级。结论化疗前采取合适的给药途径,实施心理护理,个性化PICC换药,针对不良反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化疗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鼻咽癌 顺铂 氟尿嘧啶 左亚叶酸钙 化疗 PICC 静脉短留置针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奥沙利铂(L-OHP)联合叶酸钙(CF)及替加氟(FT-207)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4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给予L-OHP150mg静脉滴注,持续4h,第一天;CF200mg静脉滴注,持续2h,第1—5天;Fr-2071000mg静脉滴入,持续4h,第1—5天。每3周重复1次,用药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9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CR+PR)37.5%。毒、副作用主要是末梢神经毒性、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及静脉炎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L-OHP联合CF/FT-207治疗晚期大肠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 标签: 晚期结 直肠癌 化疗 奥沙利铂 亚叶酸钙 替加氟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2005年批准使用替莫唑胺,化学疗法的效果才得以确定。本文比较中国香港原发性GBM患者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生存时间,探讨GBM肿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MGMT)的甲基化状态在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期间35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接受过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中国香港GBM患者的资料,从石蜡包埋的GBM肿瘤组织中分离出基因组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链反应方法(MSP)检测基因MGMT甲基化状态。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和MGMT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状态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4岁。35例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7个月(3.1-6.2个月)和11.7个月(6.5-16.6个月),其中18例仅接受单纯放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2个月(3.4-5.0个月)和5.8个月(2.0-9.6个月),17例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6.0个月(2.0-10个月)和13.2个月(8.1-18.3个月),P值〉0.05。15例(43%)肿瘤组织中存在MGMT甲基化,MGMT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患者的中位OS分别是16.9个月(12.7-21.1个月)和10个月(5.8-14.1个月),P值〉0.05。结论: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放疗比较,接受了同期放化治疗的GBM患者显示出了更长的总体生存趋势,MGMT甲基化可能是GBM的明显预后较好的因素。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分子标志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 替莫唑胺
  • 简介:目的:考察年龄、性别、肝功能、肾功能以及是否怀孕这五大因素对汉族人外周血二尿嘧啶脱氢(DPD)活力的影响,为制定符合我国汉族人群实际的氟尿嘧啶类药物使用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60份汉族人的血样分成5个大组,以外周血全血温孵的方法分别考察年龄、性别、肝功能、肾功能以及是否怀孕这五大因素对外周血DPD活力的影响。结果:汉族人外周血DPD活力与年龄负相关,与性别无关,当个体肝肾功能异常时,外周血DPD活力降低,当个体怀孕时,外周血DPD活力增强。结论:使用氟尿嘧啶类药物时,当患者为老人或肝肾功能异常时,应适当减量;当患者为无法避免用药的孕妇时,要注意怀孕导致药物代谢的异常加快。

  • 标签: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 全血温孵 汉族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联合阿替普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ACI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局部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脑血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7、14、28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 h后,观察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丙二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阿替普治疗相比,联合局部低温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脑血流,减轻炎症反应及过氧化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亚低温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联合阿替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方法:选取本市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低温联合阿替普治疗。结果:在NIHSS评分方面,实验组在治疗7d、治疗14d、治疗21d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在MCA血流参数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在Vp、Vd、Vm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联合阿替普,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机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亚低温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叶酸健康宣教对备孕期女性叶酸服用情况的作用。方法 在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中纳入60例备孕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30例,试验1组:常规检查,试验2组:叶酸健康宣教,对比两组叶酸服用情况及患者身体状况。结果 试验2组叶酸服用率高于试验1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贫血、乏力总发生率(30.00%)显著比试验1组(16.67%)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叶酸利用能力孕妇给予不同叶酸补充量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建档、定期产检并分娩的120例孕妇,按照叶酸利用能力分为40例低风险组、40例中风险组、40例高风险组,对比三组不同叶酸补充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低风险组不同叶酸补充量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中、高风险组高剂量补充叶酸不良妊娠结局显著低于低剂量(P<0.05)。结论:叶酸利用能力风险等级较高的孕妇,建议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叶酸补充量,尽可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 标签: 叶酸利用能力 叶酸补充量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比芬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我院2006年12月15日至2014年12月15日收治的放射性直肠炎患者3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支持治疗,进食高蛋白无渣饮食,积极防治便秘,保持大便通畅。1次/d,10为1个疗程。使用比芬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的治方式,对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比芬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性直肠炎 比亚芬 还原型谷胱甘肽 保留灌肠
  • 简介: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醛叶酸钙(FOLFOX)每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FOLFOX每周方案治疗26例晚期胃癌病人。L-OHP50mg/m^2+醛叶酸钙500mg/m^2,静脉滴注,2h+5-氟尿嘧啶2000mg/m^2,持续静脉注射,48h,d1,d8,d15,d22,5wk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结果26例晚期胃癌中,完全缓解(CR)1例(3.9%),部分缓解(PR)13例(50.5%),稳定(SD)5例(19.2%),进展(PD)7例(26.9%),总有效率为53.8%。中位生存期11.5(8.0-14.5)mo,肿瘤中位进展时间6.5(3.5-10.5)mo。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以及神经感觉障碍,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发生。骨髓抑制以轻中度贫血为特点,对白细胞及血小板抑制较轻。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Ⅲ度腹泻发生率为19.2%。神经感觉障碍是L-OHP最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61.5%。化疗间歇期可缓解。结论FOLFOX每周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 标签: 每周 奥沙利铂 5-氟尿嘧啶 醛氢叶酸钙 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以及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晚期胃癌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开展研究,从中随机性选择出病例数 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所有患者均给予 5-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叶酸钙)。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 P<0.05。结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除了应用有效的药物以外,加以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保证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5-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亚叶酸钙 晚期胃癌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以及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晚期胃癌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开展研究,从中随机性选择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所有患者均给予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叶酸钙)。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除了应用有效的药物以外,加以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保证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5-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亚叶酸钙 晚期胃癌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在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106例TS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结果TS患者与正常对照者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可能与抽动秽语综合征无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目前实验室以干化学白细胞酯试验(LeukocyteesteraseLE)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NitreNit)作为筛查,以尿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但实际实验中60-80%尿培养结果阴性1、时间长、费用贵、增加细菌室的工作量。为了避免这些缺点、通过尿中检查Nit、LE和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目的评价Nit、LE诊断细菌尿筛查中准确性和可信性。方法同时检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标本163例,标本取必须清洁的中段尿、晨尿,女性患者均要求清洗外阴部后留标本。用接种环尿接种到伊红美兰和血平皿,置350C18-24小时以后分通过尿中检查Nit、LE和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离出纯细菌。结果根据Nit、LE选择性进行尿细菌培养,助于满足临床的需要。

  • 标签: 尿亚硝酸盐 白细胞酯酶试验 尿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使用单一瑞替普进行治疗;观察组68例,使用瑞替普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51例(78.46%)低于观察组65例(95.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心率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别,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即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绞痛、出血等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分别有5例(7.35%)、0例、19例(27.94%)、21例(30.88%),均少于对照组14例(21.54%)、14例(21.54%)、19例(29.23%)、21例(32.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瑞替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死亡率与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瑞替普酶 还原型谷胱甘肽 联合治疗 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