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美学区数字化导板引导下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行数字化种植导板引导下即刻种植的患者12例,术后即刻行临时过渡义齿修复,并于3~4个月后完成永久修复。结果:12例患者中2例术后拆线时术区轻度红肿,经局部处置及口腔卫生宣教后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术区愈合均正常。上部结构永久修复后随访时间6个月~2年,随访期未见种植修复有明显异常情况。结论:美学区即刻种植病例中应用数字化导板,可以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种植体植入误差、提升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即刻种植 美学区 数字化导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前牙美学区骨水平种植体非埋入式即刻种植的美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前牙美学区骨水平种植体非埋入式即刻种植,患者修复后进行随访以及牙片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种植后,均完成永久性修复,存留率为100%,40例患者共46颗修复牙,均保持有效高度,且无黑三角、唇侧金属存在,牙龈弧线过渡自然,美观且牙龈饱满。采取骨水平种植体非埋入式即刻种植术患者(研究组)与采取传统种植术的40例患者(对照组)相比,美学效果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取前牙美学区骨水平种植体非埋入式即刻种植术,可有效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并提高治疗的美学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前牙美学区 骨水平种植体 非埋入式即刻种植 美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牙损伤患者在即刻种植修复后的疗效及美学。方法选取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前牙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30例的观察组以及30例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延期种植技术(对照组)以及即刻种植技术(观察组);并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半年以及一年后患牙的种植成功率、牙周探诊深度以及牙龈乳头指数。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牙的种植成功率发现,观察组的成功例数为29例(96.7%),对照组的成功例数为25例(83.8%),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差异较大(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的情况发现,观察组在术后一个月、半年以及一年后的牙周探诊深度显著较对照组深,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比两组牙龈乳头指数发现两组患者的牙龈乳头指数在术后一个月、半年以及一年后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使用即刻种植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还具有比延期种植技术更深的牙周探诊深度,以及较好的牙龈乳头指数,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即刻种植 前牙外伤 美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追踪随访全牙弓种植即刻修复患者,评价全牙弓种植即刻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并分析修复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行全牙弓种植即刻修复治疗的273例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修复颌位、对颌牙列情况、种植体数目、直径、长度、基台高度、基台角度,对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术后并发症进行归纳和评估,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临时修复体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随访225例全牙弓种植即刻修复患者,男性126例,女性99例,年龄为(57.3±11.0)岁,共计288个颌位,1 260枚种植体,随访时间(5.04±3.08)年。种植体1年累积存留率为98.0%(1 235/1 260)。48枚种植体出现脱落或折断而失败,分布于27例患者的28个单颌中,其中上颌39枚,下颌9枚,上颌种植体失败风险[7.2%(39/541)]显著高于下颌[1.3%(9/719)](P<0.01)。第1和5年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7±0.2)和(1.1±0.3) mm。即刻修复体戴用期间53.3%(120/225)的患者发生机械并发症,其中44例(45个单颌)发生修复螺丝或基台松动,2例(2个单颌)修复螺丝或基台折断,99例(112个单颌)人工牙或基托折裂。即刻修复体戴用6~8个月内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大,更换终末修复体后发生概率变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前牙区使用17°角度基台与修复体机械并发症显著相关(风险比=1.797,P=0.002)。结论全牙弓种植即刻修复治疗长期临床效果可预测;临时修复体机械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前牙区17°角度基台的使用可能增加螺丝或基台松动的风险,全牙弓种植即刻修复患者定期复查是必要的。

  • 标签: 牙种植 义齿,全口,即刻 手术后并发症 Cox比例风险模型
  • 简介:牙外伤是口腔急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的牙外伤常常导致患牙不能保留而需要拔除.以往前牙缺失后采取传统的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或者常规种植修复,通常需要3~6个月的等待,在这期间患者需要经受缺牙或佩戴活动临时修复体带来的不适.近年来,即刻种植技术迅速发展,不仅能更快地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同时能起到尽可能保存原有软硬组织的作用.但临床医生需要意识到,即刻种植在适应证上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因为牙外伤常发生在前牙美学区,需要考虑相应的美学风险.因此,特别是对于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而言,即刻种植手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对即刻种植在牙外伤中的应用做一简单总结,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分享即刻种植的一些技术要点和病例分析.

  • 标签: 牙外伤 即刻种植 前牙美学区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齿外伤患者行即可修复与延缓修复,探讨两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6年2月64例不同骨缺损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患者受伤后使用即刻修复的口腔种植方法,对照组则给予患者受伤后使用延迟修复的口腔种植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口腔修复后满意度。通过统计学方式来计算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疗效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9.2%)高于对照组(84.3%)(P<0.05)。结论牙齿外伤患者在即刻修复治疗中应用疗效明显,减轻病患痛苦,使牙齿外伤患者有更好的治疗结局,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牙齿外伤 种植牙 修复 咬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治疗lisfranc(跗跖关节)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实施关节融合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有无本质上的不同。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lisfranc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融合术,实验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均比实验组差,P<0.05。结论比起关节融合术,在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的过程当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推广价值高。

  • 标签: lisfranc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膜引导技术在即刻种植牙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骨修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即刻种植牙患者38例(种植牙体52枚),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不同方法测量计算成骨率进行比较。结果52颗牙钛膜平均保留时间为3.2个月,种植体稳定,所有切口均为甲级愈合,随访两年,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的吸收高度平均为(1.31±0.17)mm,未出现松动情况;平均骨厚度测量结果直接测量为(2.20±0.27)mm,CT二维测量为(2.27±0.30)mm,两种方法经相关性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9994,P<0.01);直接测量方法计算成骨率为(89.01±1.26)%,采用CT二维测量计算成骨率为(88.82±1.97)%,采用CT三维容积计算成骨率为(86.37±2.15)%,CT三维容积显著低于直接测量和CT二维测量(P<0.05),而直接测量与二维测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引导技术运用于即刻种植中,能够获得良好的骨修复,CT三维重建能够对种植效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同时还能够为术前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值得在牙种植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膜引导技术 即刻种植牙 骨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即刻种植联合组织清理术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1只成年杂种犬,建立动物模型,行即刻种植。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3个月后进行烤瓷冠修复。修复后1个月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观察3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变化。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情况均呈现良好水平,其中,唇侧黏骨膜滑行组修复效果较其余2组差,主要与生理解剖结构被破坏有关。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一次手术关闭创面,减少愈合负担,并对周围软组织形态不良影响较少。3组种植体龈沟探诊深度在修复前、后无显著差异;修复1个月后,3组牙龈指数均显著高于修复术前(P〈0.05),其中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附着龈宽度比修复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即刻种植联合周围组织清理技术对于周围软组织修复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取得明显的种植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牙种植体 即刻种植
  • 简介:目的:探讨根尖周感染拔牙后即刻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即选择根尖周感染患者38例,不可保留患牙42颗,抗感染治疗,拔除患牙,即刻非埋入式种植。回顾分析,随机选择既往病例资料,根尖周感染患者38例,不可保留患牙42颗,延期非埋入式种植。结果:两组近期并发症中松动、折断无差别,而术后肿胀、慢性牙龈炎存在显著差别,P〈0.05。负荷1年的随访记录表明,X线垂直骨吸收、满意度调查无显著差别。结论:选择合适的材料,初期稳定性好,炎症期拔牙后即刻种植,是可取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疗程短、费用少、患者乐于接受。

  • 标签: 根尖周感染 即刻种植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微创拔除登腾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102例上前牙残根患者,选例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以随机数字表为分组依据,其分为对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26.98±5.60)岁]、观察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27.08±5.30)岁]。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观察组采用微创拔牙,两组均于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牙槽窝完整率、牙龈乳头高度、骨吸收量满意度,治疗前后牙龈美学评价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龈形态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骨吸收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239、6.931,P=0.041、0.03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龈美学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8.04%(50/51),对照组为84.31%(43/5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3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槽窝完整率为98.04%(50/51),对照组为90.20%(4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5)。结论微创拔牙有助于提升上前牙残根患者的牙龈形态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牙龈美学评分、减少骨吸收量。

  • 标签: 前牙 微创 美学 骨吸收 牙槽窝
  • 简介:本研究报告了一种在即刻负载种植修复中辅助诊断、手术和修复的新临床方案。该方法的目的是简化正中关系的记录,而以往通常是在手术过程中取印模,并在术后即刻完成。本方法在满足精确印模的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因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病例通过一位45岁上颔无牙患者即刻负载种植修复展示该方法的临床操作过程,并证实了其具有可重复性。

  • 标签: 种植修复 病例报告 临床使用 即刻 负载 手术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拔除术后运用膜技术即刻种植牙修复牙缺失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临床收录的28例40颗牙科患者实施牙拔除手术,术后即刻以医用钛膜完全封闭骨缺损区,随访2年和3年效果,分析运用膜引导技术修复牙缺失效果。对比结果28例40颗病牙在实施牙拔除术后即刻运用膜引导技术,随访两年后效果,骨缺损部位修复形成,且冠修复承载两年后无松动现象,2年后,除出现3例进行性骨吸收外,其余平均吸收高度在1.25mm,3年后牙周骨修复基本达标,牙缺修复效果明显。结论运用膜引导技术进行压牙拔除手术后即刻种植新牙,不但可以在修复疗程中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同时可以达到与延期种植相同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即刻 种植牙 膜引导 修复牙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窦内提升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0例接受上颌后牙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且上颌窦底骨量较少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在微创拔牙后采取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总结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上颌窦底的高度提升为3到5mm,57枚种植体在6个月时实行上部修复,成功负载,全景片、根尖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理想,无任何种植体低密度影像,上颌窦无炎症反应。结论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窦内提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益,治疗时间短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作为临床常规手术方式。

  • 标签: 上颌后牙区 即刻种植 上颌窦内提升 临床效果
  • 简介:当今,尽量减少种植手术中的创伤已经成为了一条金标准,于是计算机导航手术技术开始逐渐兴起。尽管不翻瓣的种植手术有很多临床上的优势,但是由于不是在直视下操作,不翻瓣手术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没有皮质骨板穿通危险的病例。本文结合下颌无牙颌病例,阐述了在计算机导航下采用的不翻瓣种植手术的治疗方案。同时介绍了图像引导种植系统(IGI,DenXAdvancedDentalSystem)。IGI系统可以实时地显示钻针的图像,使得整个不翻瓣种植手术的过程都在监控之下。有术中准确的导航系统的保证,可以精确的实施术前制定的治疗计划,这对于牙弓缺乏参照标志的无牙颌来讲尤其具有价值。根据术前数字化治疗计划.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可以十分精确,因此可以在术前制作固定的临时修复体并进行即刻负重。这种全新的手术方法使得在完全监控下行不翻瓣种植手术成为了可能,同时减小了种植修复的难度。

  • 标签: 下颌无牙颌 计算机导航 种植手术 翻瓣手术 负重 即刻
  • 简介:目的:评估一种用于无牙颌患者种植即刻负载临时修复体制作的新型开窗式印模技术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在本回顾性研究中评估一种新型的开窗式印模技术.选择2006年3月到2009年10月之间接受治疗的患者。术前使用诊断义齿.并在该修复体上制作新型开窗式托盘.种植体植入后,使用该托盘同时进行印模和咬合记录,手术当天戴入由技工室制作的螺丝固位的丙烯酸树脂临时修复体.自种植术后到最终修复体戴八期间对该临时修复体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中21位患者(平均年龄645岁),总共植入125颗种植体.其中104颗种植即刻负载.所有患者的临时修复体适合性良好,修复体最少由4颗种植体支持。一例患者在术后30d发生临时修复体第一磨牙位置的牙尖断裂.但是.修复体支架无大的断裂或修复体功能不良.术后随访无种植体失败。结论:该治疗方法由于在正中咬合下制取印模.而且能够重建出与诊断性修复体相同的咬合,故而能够制作出适合性良好的种植即刻负载的丙烯酸树脂临时修复体。

  • 标签: 口腔种植 无牙颌 即刻负载 临时修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在单颗上前牙唇侧骨壁缺损的情况下,以特定的手术方案进行即刻种植来重建唇侧骨壁,并行延期修复达到良好的种植美学修复效果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成年患者17名,迅过翻瓣手术、唇侧过量植骨并行、胶原蛋白海绵辅助创口缝合的手术方法及延期修复进行种植修复,获得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共计口例。收集术前、术后6月及复诊的CBCT影像资料,以指定的测量方式对种植位点唇侧骨壁颈部化(L1)、根中(L2)和根尖(L3)部位进行测量,获得房侧骨壁变化的数据;同时收集临床数据,根据国内的种植体成功标准统计种植体存留率;并且拍摄修复后患者口内照片,用粉红色美学评分PES标准和白色美学评分以ES标准对修复进行美学评估;最后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种植位点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无患者在修复后出现并发症。美学评分经过三名评估人员评估得到患牙修复后粉红色美学评分PES为(7.45+1.85)分,平均7.12分,白色美学评分以ES的评分为(8.2+1.5)分,平均8.36分。结论本研究中所通过翻瓣手术、唇侧过量植骨并行GBR、胶原蛋白海绵辅助创口缝合的手术方法及延期修复在上颁单颗前牙唇侧骨壁缺损的病例中能获得较高的种植体成功率,唇侧骨壁重建厚度理想,初期美学效果良好,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 标签: 上前牙伴唇侧骨壁缺损 即刻种植 美学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对外伤脱落牙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2例外伤脱落牙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2月-2021年0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给予延期种植修复治疗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WES评分和PE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外伤脱落牙患者前牙即刻种植修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美学修复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即刻种植修复 前牙外伤脱落牙 美学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刻修复于延迟修复再牙齿外伤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的牙齿外伤的患者4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延迟修复和即刻修复两种方式治疗,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即刻修复后,乙组整体效果优于甲组,乙组治疗周期、种植体稳定指数、视觉模拟评分、美观度均优于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齿外伤患者中采用延迟修复方式,对其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的改善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牙齿外伤 种植牙 延迟修复 即刻修复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