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阻滞配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星状神经阻滞配合中药熏洗,治疗4周对比疗效。治疗前、采用两组VAS评分对比才用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采用X2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VAS评分比较,治疗VAS评分治疗组减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采用星状神经阻滞配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中药熏洗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阻滞配合作业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40)和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名患者。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脉冲射频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方法,两组都治疗3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采用加巴喷丁联合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 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名患者。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脉冲射频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方法,两组都治疗3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采用加巴喷丁联合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 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数字减影技术(DSA)引导下背根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胸段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60例胸段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单纯射频组和联合富血小板组,每组30例。单纯射频组为单纯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联合富血小板组为背根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术。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后1、3、7 d以及1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红外热成像图(ITI)皮损区域与相应健侧皮肤区域的平均温差(△T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VAS评分、PSQI评分、△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各时点的VAS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各时点VAS评分联合富血小板组优于单纯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QI评分与△T ℃联合富血小板组与单纯射频组比较治疗1、3、7 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1个月时联合富血小板组明显低于单纯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SA引导下背根神经脉冲射频联合自体PRP注射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较单纯背根神经脉冲射频治疗疗效好。

  • 标签: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脉冲射频 背根神经节 富血小板血浆 红外热成像 DSA引导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神经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预后均良好,均无癫痫再发作及肿瘤复发。结论神经细胞胶质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后较好,术中神经导航、皮层脑电图、术中超声等多种技术手段,是外科手术全切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细胞(ipRGCs)是除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以外的第三类光感受器细胞,位于视网膜内层,由于其内含黑视蛋白,故具备自主感光能力。瞳孔对光反应(PLR)主要由ipRGCs介导产生。ipRGCs可通过黑视蛋白直接感受光信号产生PLR,也可被来自视杆、视锥细胞的信号激活产生PLR。由于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产生的PLR各具特点,可采用不同强度和波长的光信号选择性刺激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通过对产生的PLR进行分析可间接反映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含黑视蛋白的ipRGCs的功能,这一方法称为彩色光瞳孔测量。现主要对ipRGCs介导PLR的通路、视杆/视锥细胞和黑视蛋白引起的PLR特点、彩色光瞳孔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希冀为相关眼科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瞳孔对光反应 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黑视蛋白 彩色光瞳孔测量
  • 简介:摘要视网膜神经细胞(RGC)是视觉通路中最重要的一类神经细胞,其轴突组成的视神经是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唯一通路,对RGC的形态学特性、基因表达特性、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功能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汇总相关研究进展,对RGC的分类、目前已明确的RGC类型以及不同损伤下不同类型RGC的损伤特点进行综述,为全面了解RGC的生理学、病理学特征和视神经损伤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树突 视通路 视神经损伤 青光眼
  • 简介:摘要影像学在嗜铬细胞瘤(PCC)和副神经瘤(PGL)的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用于指导治疗。肿瘤相关易感基因的发现使人们对临床和影像学表型有了更好的了解。功能显像在PCC和PGL亚型中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优势,因此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几种靶向PCC和PGL特定受体和代谢过程的放射性药物被开发,包括131I/123I-间碘苄胍、6-氟-18-L-3,4-二羟基苯丙氨酸、18F-FDG和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生长抑素类似物,其中2种已被用于治疗。该文重点关注目前用于PCC和PGL的显像方法,这些方法因临床表型和基因表型而异。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生长抑素 MIBG DOTATATE FDOPA FDG
  • 简介:摘要术后睡眠障碍(post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 PSD)是术后脑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可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如谵妄风险、疼痛敏感性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等,逐渐成为值得关注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之一。星状神经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而发挥改善睡眠的作用。文章总结了既往SGB对PSD的治疗方案及效果,从睡眠障碍的发生原因来探讨SGB改善PSD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围绕褪黑素分泌、应激反应、脑血管舒缩及炎症反应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求为PSD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术后睡眠障碍 褪黑素 应激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奇神经毁损术在会阴部及骶尾部疼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于我科就诊5名大肠癌麦氏术后骶尾部疼痛患者采用CT引导下奇神经无水酒精毁损术,观察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5例患者术后局部疼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疼痛缓解率达80%,其中术后2小时完全缓解3例,完全缓解率达60%,部分缓解1例达20%。术后2天完全缓解2例,完全缓解率达40%,部分缓解2例达40%。术后2周完全缓解0例,完全缓解率达0%,部分缓解3例达60%。结论CT引导下奇神经毁损术在短期内可以完全缓解骶尾部及会阴部疼痛。

  • 标签: CT引导奇神经毁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脑瘫行神经苷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小儿脑瘫患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试验组采用神经苷酯疗法治疗,并于治疗结束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疾病缓解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瘫患儿行神经苷酯疗法作用突出,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神经节苷酯 小儿脑瘫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讨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方法和病理结果。结果241例患者中,嗜铬细胞瘤223例(92.5%,223/241),副神经瘤18例(7.5%,18/241)。家族性嗜铬细胞瘤20例。有高血压症状193例,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130例,24h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170例。241例患者中病理回报恶性倾向30例,恶性8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175例。随访1~7年,术前有高血压症状者中24例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仍稍偏高,口服降压药物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患者血压恢复正常;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者中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术前药物扩容准备可以降低术中并发症的风险,腹腔镜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和首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 :星状神经阻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从问世以来,解决了外科手术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多种问题,如调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系统、改善吞咽障碍并发的肺部感染。本文正是对星状神经阻滞对颅脑损伤所致的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分析,希望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对以后的星状神经阻滞有所指导,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验。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介导腹腔神经去除在胰腺癌疼痛中的治疗地位。方法采用B超定位,实时超声动态监测经皮穿刺,于腹腔动脉干根部旁侧注入无水乙醇15ml,对97例胰腺癌痛患者实施腹腔神经去除术。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血清SP水平变化。结果97例中仅1例穿刺失败,成功率98.7%,无急性胰腺炎、腆瘘及出出等穿刺并发症;VAS及S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总有效率87.5%,显效率76.1%,12例无效。结论超声介导腹腔神经去除术安全可靠,能显著减轻胰腺癌疼痛。

  • 标签: 胰腺癌 疼痛治疗 腹腔神经节去除术 超声介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胞磷胆碱钠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神经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药物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急性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本文对3-3.5年老化豚鼠进行毛细胞和螺旋神经细胞定量研究,并与1.5月龄青年豚鼠比较。结果表明:老化豚鼠外毛细胞损失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而内毛细胞损失率无明显差异。外毛细胞损失率OHC3>OHC2>OHC1。顶回和底回螺旋神经细胞分别减少15%和19.81%。耳蜗中轴PAS染色,螺旋神经细胞内大量脂褐素Lp增加,柯替氏器不同程度退变,血管纹及螺旋韧带萎缩程度轻,耳蜗神经纤维减少,但胶质细胞增加。讨论了老化豚鼠形态变化对听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老化 毛细胞 螺旋神经节 脂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