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S-ICD植入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1±18)岁。回顾采集患者基础心脏疾病等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分析术前心电图筛查、植入技术方法、学习曲线特点、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分析截至2020年8月30日患者随访数据,初步评估S-IC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总计25例患者拟植入S-ICD,1例因未通过术前心电图筛查未植入,余24例经心电图筛查并植入S-ICD。基础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10例(10/24,41.7%)、肥厚型心肌病6例(6/24,25%)、离子通道疾病4例(4/24,16.7%)、缺血性心肌病1例(1/24,4.2%)及其他3例(3/24,12.5%)。手术学习曲线较短,手术时间为(55.0±18.7) min;按标准操作流程,术后短期无并发症。随访提示有17次事件,6次放电事件;其中4次正确处理,1次转复成功率100%;2次不恰当放电在程控处理后随访无不恰当放电再发,提示S-ICD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就本中心数据来看,S-ICD植入技术具有较短的学习曲线,短期并发症相对少见且安全有效,对于适应证人群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安全性 有效性 单中心分析
  • 简介:摘要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器(S-ICD)适用于无法通过传统静脉方式植入导线的患者。2020年美国心律学年会上公布的PRARTORIAN研究和UNTOUCHED试验进一步证实了S-I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尽管我国应用起步较晚,国内同仁一直积极开展S-ICD临床应用,以累积相关循证依据。我们应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继续推广S-ICD在国内的应用,希望更多有适应证的心脏性猝死高危风险患者因此获益。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临床应用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在麻醉科住院医师电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9年8月,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参加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4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7名学员,在教师指导下限时模拟练习电技能。试验组学员采用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对照组学员采用刻意练习,练习结束时及培训结束1年后分别检测两组学员电技能操作,并对两组学员进行培训满意度和独立操作电信心的问卷调查。采用非参数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学员培训后电技能即刻变化量高于对照组学员[42.0(31.5,46.8)分比23.0(16.8,38.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学员培训1年后复测电技能评分与对照组学员比较[62.0(59.0,65.0)分比62.5(59.0,64.0)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独立完成操作的信心与对照组学员比较[80.0(61.0,97.5)分比80.0(66.5,92.5)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员对培训方法和培训时间安排表示满意的人数均相同,分别为17人和16人。结论快速循环刻意练习有助于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后的即刻电技能成绩,学员对快速循环刻意练习与刻意练习的培训体验相当。

  • 标签: 模拟教学 麻醉科住院医师 快速循环刻意练习 电除颤 技能培训
  • 作者: 戴研 陈柯萍 于海波 李若谷 许静 赵玲 范洁 李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沈阳 110016,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200300,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30022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65003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昆明 650034,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二级预防适应证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急救情况、植入型心律转复器(ICD)植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国内20家三甲医院选取满足ICD植入二级预防适应证的住院患者共389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年龄(57.6±15.8)岁,男269例(69.2%,269/389),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发病急救情况及接受ICD治疗情况,并分析学历、医保状况以及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对ICD植入情况的影响。结果389例患者中342例(87.9%,342/389)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发作。222例患者发病有目击者,其中112名(50.5%,112/222)目击者打电话给急救系统,急救中心达到现场的平均时间为(23.0±18.5)min。最终植入ICD患者305例(78.4%,305/389),未接受ICD治疗84例;其中30例(35.7%,30/84)患者为经济原因。与未植入ICD组相比,植入ICD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两组间患者的医保情况也有显著差异,植入ICD组有医保比例高(96.2%比81.3%,P<0.05),且医保报销金额明显增多(5.41万比2.69万,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及当地医保的支付金额与患者接受ICD治疗显著相关。结论国内的急救反应体系中存在急救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对满足ICD植入二级预防适应证的患者,尽管植入ICD的比例有所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仍然是制约ICD植入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二级预防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器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样本为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70例心搏骤停患者,根据不同的急救方式分为两组,A组接受心肺复苏联合人工体外,B组接受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分析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B组的成功率以及心肺复苏成功率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应用心肺复苏联合自动体外器可以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器
  • 简介:第一章袁真遇到了一场意外。若是知道会发生这样的意外,袁真是断然不会跑到楼顶去的——这里所说的跑只是一种修辞,她其实是以极其缓慢的步速上楼的。那条作为安全通道,很少有人光顾的楼梯里弥漫着油漆与涂料的气味,她的脚步发出瓮声瓮气的回音,让她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她甚至还回头看了一眼。后面除了空空荡荡的楼梯,当然什么也没有。于是她就慢慢慢慢地爬到了楼梯顶部。那里有一扇

  • 标签: 办公室主任 小说 办公楼 监视器 领导 手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植入型心律转复器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为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42例植入型心律转复器术后的患者,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其一般情况,对疾病和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调查对象对合理膳食的知晓率最高,为80.95%;对发生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知晓率最低,为23.81%。结论心律转复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总体对疾病和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够,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自我管理 调查分析
  • 简介:我们对两例纯静脉途径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器(AICD)的病人作了长期追踪研究,发现AICD能准确地识别室速和室颤,并能成功地进行转律和。奎尼丁能有效控制室性心动过速,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故经非开胸途径植入AIC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方法,联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

  • 标签: 埋藏式心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 经静脉 随访 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
  • 简介:摘要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器(S-ICD)是新一代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植入型电子装置,它针对没有起搏适应证、无需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以及不具有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与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器(ICD)相比,S-ICD避免了经静脉植入导线相关的并发症,为预防心脏性猝死提供了新的器械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后3年因室性心律失常再次植入S-ICD。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起搏器术后 心脏性猝死 预防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青海省草原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包括9大类、10亚类草场,多样性的草场在为畜牧养殖提供充足的牧草资源同时,也存在某些弊端,如当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某些区域的草场已经超过最大承载能力,草场中优质牧草面积正在退化,而有毒有害类牧草数量却在攀升,毒草数量的增加不仅会对优质草场面积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危及养殖动物健康,基于此,政府和养殖户要做好草原毒草的防工作,从而提升草原牧草质量。

  • 标签: 草原毒草 防除技术 应用措施
  • 简介:摘要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心悸、晕厥"就诊,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导管消融后形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再次出现心悸,拟植入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器(S-ICD),但体表心电图筛查不通过,改植入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器。因此,导管消融可能导致QRS-T波形态改变,从而影响S-ICD体表心电图筛查结果。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筛查
  • 简介:“霸”必须“霸”因崔清林近两年,传媒经常有某市或某县剪除乡霸、路霸、市霸的报道。大快人心之余,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新中国已成立四十余年,在共产党领导的天下,"霸"们缘何称霸?有些"霸"缘何称霸一方达几年之久才被绳之以法?一曰"霸"们在当地党政机关...

  • 标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繁荣 受害者 违法犯罪 忍辱含垢 共产党领导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比较不同病因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器(CRT-D)/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长期生存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首次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前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基线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为临床复合事件的发生。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及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组。比较ICM组及NICM组患者累积生存曲线(全因死亡率、无临床复合事件生存率),并用运用Cox回归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病类型、CRT类型、糖尿病及心房颤动合并症情况,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回归法探究CRT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214例患者,年龄(62.04±10.69)岁,其中女50例(23.4%,50/214),ICM组89例(41.6%,89/214),NICM组125例(58.4%,125/214)。中位随访32个月,共有57例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Log-rank检验显示,在ICM组中,植入CRT-D患者的生存率高于CRT-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然而在NICM组患者中,不同CRT类型患者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对所有患者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高龄(>70岁)及LVEF与全因死亡率相关。采用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回归法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CRT类型是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OR=1.486,95%CI 1.06~2.09,P=0.023)。结论ICM心衰患者,CRT-D与其长期生存改善相关,而在NICM心衰患者中不存在或减弱。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缺血性心肌病 非缺血性心肌病 全因死亡率 远期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于植入式心律转复器(ICD)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阜外医院植入带有家庭监测功能ICD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为ICD恰当治疗的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RDW对各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显示预测VA的RDW最佳值为13.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VA和全因死亡方面RDW≥13.05%组均明显劣于RDW<13.05%组(P值分别为0.002、0.01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RDW≥13.05%是ICD患者VA(HR=1.941,95%CI:1.204-3.127,P=0.006)及全因死亡(HR=3.257,95%CI:1.085-9.781,P=0.03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3.05%提示ICD患者发生VA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模式在心脏专科护理技能实训心脏电中的应用及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选择2020年-2022年在我科实习的护生,对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对带教老师及实训课程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对此项操作的兴趣及求知欲,对临床中重要的这项操作能够掌握其理论基础及操作要点,能熟练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结论]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实习护生主动地学习与思考,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 标签: 心脏专科 护理技能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现有几种常用的锅炉给水技术,如物理氧,化学氧,电化学氧,并指出这些方法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找出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锅炉给水氧方法选用的建议性意见。

  • 标签: 锅炉给水 物理除氧 化学除氧 电化学除氧
  • 简介:由于直播稻田耕作层浅、水稻出苗与出草基本同步等原因,导致杂草种类多、密度高,对水稻生产威胁大。直播稻田杂草防应因地制宜采取轮作换茬、不同稻作方式交替进行、精选种子以及根据草相选用对口除草剂品种等综合措施。

  • 标签: 杂草 稻田 直播 防除 技术 水稻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