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3月2627日,金砖国家第五届峰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峰会主题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与以往峰会相比,本次峰会突出务实合作和外向合作,或成为金砖国家机制化建设的分水岭。

  • 标签: 峰会 国家 海滨城市 伙伴关系 工业化
  • 简介:(1993年5~6月)柬埔寨大选后的局势5月23~28日,柬埔寨举行了大选。这是全面政治解决柬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将对柬的发展前途产生重大影响。6月10日,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负责人明石康宣布大选结果:投票人数433万多人,占登记选民人数的88.8%,有效选票401.1万张。以诺罗敦·那拉烈王子为主席的奉辛比克党(争取柬埔寨独立、中立、和平与合作民族团结阵线党)得票占45.47%,获120个议席中的58席;以谢辛、洪森为首的柬埔寨人民党得票占38.23%,获51席;以宋双为领导的

  • 标签: 谢辛 大选结果 罗敦 明石康 临时权力机构 政治解决
  • 简介:日本成立新进党一、新进党的特点由在野的前新生党、公明党、日本新党、民社党、未来新党等9党派组成的新进党1994年12月10日正式宣告成立。新进党在国会拥有214个议席,是仅次于自民党的第二大政治力量,是1955年以来日本首次结成的规模如此之大的政党。新进党的成立使日本政治向两大政党制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日本政界重组进入新阶段。1.从领导班子构成看,政治形象比较廉洁的前首相海部俊树当选党首,实力人物小泽一郎出任干事长。前新生党领袖羽田孜、前公明党委员长石田幸男四郎、前民社党委员长米泽隆

  • 标签: 周边国家 自民党 民社党 党的成立 日本政治 小泽一郎
  • 简介:(1992年7~8月)从参院选举看日本政局趋向3年一度的日本参院半额选举于7月26日揭晓。这是宫泽内阁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型国政选举,改选了参院全部252席中之127席,即原由自民党拥有的76席及社会、公明、民社等在野党拥有的51席。结果,自民党获69席;各在野党除公明党外勉强维持现状或略有下降。今后的日本政局将朝着对执政的自民党有利方向发展。

  • 标签: 周边国家要闻
  • 简介:中国和日本都在实行某种总体上对于对方的战略“双轨”方针,一方面谋求在有限程度上改善关系,另一方面继续进行战略对峙和战略预防.中国需要进一步稳定目前的中日关系,继续缓解对抗,防止军事冲突,同时依靠缓解对抗来阻滞日本行进中的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美韩两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决定导致中国强烈愤怒,中韩关系随之急剧和显著地恶化.然而,争取和维持韩国对中国的基本或起码友善这个重大利益依然存在,它密切地关系到防止和制止朝鲜半岛成为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军事堡垒,因而中国对韩国要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尽可能不主动损伤中韩关系多年发展造就的每一项已有的重大成果.中国在朝鲜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六项很经久的核心利益或重大利害,它们都对中国至关紧要,因而总的来说不能扬此抑彼,更不能舍彼取此.必须估计到,朝鲜问题上对中国总的来说有利的、基本和平地解决问题的时机早已过去,今后该问题的前途对中国来说都严重不祥.因而,从长远出发特别重要的是,对朝决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防止或阻止朝鲜持对华持久敌视态度;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容许美国和美韩同盟在军事上控制朝鲜半岛北部.

  • 标签: 东北亚 中日关系 中韩关系 中朝关系 朝鲜问题
  • 简介: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时事出版社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专家纵论”形式.推出50余万字的《全球战略大格局——新世纪中国的国际环境》一书,很快引起关心世界形势发展的广大读者的强烈兴趣。本书有四个特点:

  • 标签: 全球战略 国际关系研究 世界形势 国际环境 格局 中国现代
  • 简介:武装冲突刚刚结束后的国家容易出现安全缺口,普通民众依然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主要有前战斗人员和缺乏管控的武器、不断上升的犯罪率、与选举相关的暴力及针对妇女儿童的犯罪等。此时,国家尚缺乏有效的国内治安治理机制和能力,警察机构亟须改革乃至重建。当今联合国维和行动越来越注重协助冲突后国家警察部门的改革与能力建设。改革应力求标本兼治,既缓解冲突后民众安全需求的燃眉之急,又注重警察部门中、长期的机构建设和发展。改革应以民众的安全为首要目标,重点是警察民主警务观念及技能的培养、组织架构及管理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与有效执行。此外,还应注意本土化问题。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如当地警力资源的匮乏、警察的公共形象差、民众的弱势地位、国际援助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该文亦对增强冲突后国家警察队伍能力建设及民众保护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冲突后国家 警察部门改革 安全治理 联合国维和行动
  • 简介:冷战结束后,印度实施“东向”战略,包括东盟、中、日、韩及澳、新(西兰)在内的广大地域内的经济、政治、安全、军事等多领域的“东进”,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获得极大进展。印度“东向”政策的不断推进,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是必然的。随着地区局势的发展,尤其是南海问题的升温、印度洋问题凸显,印度“东向”战略中地缘政治和安全战略将占据重要地位,给中国的安全和恢复中国在南海地区的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带来新的战略压力。

  • 标签: 印度国家战略 “东向”战略 南海问题
  • 简介:1933年,澳大利亚宣称对南极洲的领土拥有主权,是世界上最早宣称对南极洲拥有主权的七个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地缘政治的不断发展,以及南极洲丰富资源的发现,澳大利亚明确表示将致力于保持在南极和南大洋地区的影响力,并追求对南极洲传统的主权诉求。目前,澳大利亚政府正在积极制定“澳大利亚20年南极战略规划”。

  • 标签: 澳大利亚 南极洲 21世纪 地缘政治 主权 影响力
  • 简介:<正>当前的世界经济,正向着全球化的高层次发展。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市场,同时也加剧了全球市场的竞争。公司企业是构成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世界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跨国公司,更是国际经济活动的最活跃的参与主体。在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小

  • 标签: 中小企业 跨国经营战略 跨国公司 经济国际化 大公司 全球化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大跨国公司纷纷采取并购策略应对国际竞争.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其中由于战略失误而造成损失的占有一定比例.本文主要是对跨国并购的战略从并购的目的、企业的资源、目标企业的资源、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跨国并购 战略 目标企业 外部环境 企业资源
  • 简介: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美苏关系从紧张走向缓和,从对抗转入对话。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事战略也开始了新的调整。本文拟就90年代美国军事战略调整趋势作些初步探索。一、决定90年代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战略因素促使90年代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战略因素有许多方面,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下列几个方面:(一)苏联从对外积极进攻转变为积极防御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指导下,苏联战争观,特别是核战争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标签: 美国军事 战争观 美苏关系 华沙条约组织 积极防御 低烈度战争
  • 简介:国家内部武装冲突占据了当今世界武装冲突的大半,冲突后如何对这些国家进行安全治理,不仅关系到冲突国本身的安全,也关系到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全球安全治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冲突后国家进行着维护和平与建设和平的任务。维和行动从最早的管理国家间冲突,到管理国家内部冲突和人的安全,直到今天发展成为管理冲突后国家的全面建设与和平。然而理论上的发展在战略和实施层面出现断层,维和人员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建设和平任务,效果却不佳。从联合国在非洲(尤其是在南苏丹)的维和行动可以看出,在维护和平方面的成就远远大于建设和平方面的成就。维和行动中存在着三个深刻的悖论(维和行动的局限、联合国的性质与其能力的局限以及其他行为体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系),影响着维和行动的有效实施。要想更有效地参与冲突后国家安全治理,联合国应成为和平进程的帮助者而不是干预者,注重东道国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维持和平与建设和平、联合国与其他行为体的关系等。

  • 标签: 安全治理 冲突后国家 联合国维和行动
  • 简介: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就外部环境而言,是指它对国家发展所提供的际遇、机会、条件以及这种环境存在的期限。美国战略重点东移后,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以及大国博弈形成的变局,都会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产生重大影响,使其出现了战略态势的复杂多变性、危机处理的可控性、价值利益的普世性等三大新特征。

  • 标签: 美国 战略重点东移 中国战略机遇期
  • 简介:本文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蓝本,辅以中国新领导集体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结合近年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及外交实践,从战略目标、战略环境、战略条件、战略理念、战略布局五个方面对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做全景式描述和分析,提出了中国大战略所追求的近、中、远期目标,以“三个自信”为核心的战略条件,以八个“必须坚持”为支撑的战略理念,并将中国大战略概括为内政、外交、国防、对台、党建等五个“五位一体”。本文的结论是: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标志,新时期中国大战略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文本,对于指导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战略意义。

  • 标签: 新时期 中国 大战略 中共"十八大"报告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供给状况得到较大改善,而非洲地区粮食安全状况严峻,是世界上唯一粮食不足人口持续上升的大陆。为此,非洲国家提出旨在通过发展农业消除饥饿与贫困的农业发展战略——《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它现已成为国际社会与非洲农业与粮食安全合作的政策文件。基于《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中国应把保障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作为中非农业合作的重点,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其自身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 标签: 非洲农业 粮食安全 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 “一带一路”
  • 简介:关于“国家承认”的性质和作用,法学界历来就有“构成说”与“宣告说”两种意见。前者主张“国家承认”是新国家取得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必备条件,后者主张“国家承认”只具备形式上的宣告意义。事实上,“国家承认”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项法律行为,在新国家取得国际法律地位上具有构成性的重要作用。提倡“构成说”,反对“宣告说”,有利于我国在现实外交斗争中排斥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

  • 标签: 国际法 国家承认 构成说 宣告说
  • 简介:<正>印度独立以来对外战略的总目标是谋求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的霸权,争当地区大国和世界大国。远在独立前夕的1945年,尼赫鲁就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说过:“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消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印度统治阶级甚至一直未忘大印度帝国的构想,把从伊朗至缅甸、喜马拉雅山至印度洋的广大地区都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印度一独立就重施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技俩,于1949年借机将军队开入锡金,迫

  • 标签: 印度洋 国防战略 巴基斯坦 印巴战争 南亚次大陆 六十年代
  • 简介:80年代末以来,日本对外战略进入了一个全面谋求走政治大国之路的新时期。从经济大国迈向以相应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的政治大国,这是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必然趋势,也是日本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激烈动荡的情况下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一思想在80年代初由中曾根康弘提出,以后为历届日本内阁所继承。80年代末开始的苏联东欧局势的剧变和1990年爆发的海湾危机,是日本重新考虑其国际地位、调整对外战略的重要诱发原因。日本政府及其外交部门对日本40年的外交进行全面反思,得出结论必须参与重建国际新秩序,争夺大国地位与权益,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 标签: 对外战略 国际新秩序 国际政治 国际地位 中曾根康弘 日美关系
  • 简介:意大利跨世纪的改革战略黄永久意大利从90年代初开始实行改革,今年8月3日,议会又成立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负责起草改革方案,拟将由议会通过后宣布实行。这标志着意大利跨世纪改革战略迈入进一步依法实施的新阶段。这一战略涉及到该国未来政治、经济和福利体制的走...

  • 标签: 意大利 国有企业私有化 跨世纪 改革战略 国内生产总值 养老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