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显示肿瘤细胞及间质成分中的应用。方法选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已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证实诊断的乳腺、肺、肾、胃、膀胱、淋巴结、软组织等器官肿瘤组织石蜡块共30例,重新包埋,切片厚4μm。进行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结果上皮来源肿瘤主质和间质分界清楚,癌细胞常形成细胞巢,压迫周围网状纤维,癌细胞巢常被网状纤维包裹,形成大小不等的巢状,条索状结构,巢内癌细胞不产生网状纤维。结论肿瘤的间质成分反应程度是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发展,网状纤维的形态变化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有关。增生的网状纤维对癌巢形成的包裹状态,提示网状纤维增生可能是机体对病灶的防御免疫反应。

  • 标签: 网状纤维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肿瘤细胞及间质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连续肾脏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43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43例采用连续肾脏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胰腺微循环指标以及各项血清学指标,研究组均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连续肾脏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极为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其胰腺微循环障碍,调节其机体状态。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连续性肾脏疗法 临床疗效 胰腺微循环指标 血清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检验中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血液生化临床检验的患者中选取200例血液样本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检验的先后顺序,将上述血样划分为对照组(n=100例)和研究组(n=100例)。对照组血样通过普通真空玻璃采血管进行采集,研究组血样通过血清分离胶采血管进行采集。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样的GLU、LDH、CK、AST,以及AMY等生化指标的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使用血清分离胶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有助于加速血样凝固,保证血清稳定性,提升生化指标的检出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清分离胶 检验结果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乙肝5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门诊及住院乙肝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抽取所有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3~5ml作为血清样本,进行乙肝5项指标的定量与定性检测,对2种检测方法下乙肝5项指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定量检测的检验得出,乙肝5项指标阳性例数分别为,HBsAb(25例)、HBsAg(71例)、HBcAb(72例)、HBeAb(29例)、HBeAg(27例),在定性检测的检验下得出,乙肝5项指标阳性例数分别为HBsAb(20例)、HBsAg(69例)、HBcAb(74例)、HBeAb(32例)、HBeAg(26例),2组乙肝5项指标阳性例数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种检测方法下,乙肝5项指标共有13例出现不同检测结果,通过对比得出,定性检测乙肝5项指标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HBsAb(91.6%)、HBsAg(97.1%)、HBcAb(96.2%)、HBeAb(97.3%)、HBeAg(100%)。结论:乙肝5项指标定性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受到操作方法及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造成假阳性以及假阴性的检验结果,定量检测的敏感度以及稳定性相比定性检测更高,且受外界干扰因素相对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五项指标 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 结果差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采用溶栓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各28例。对两组患者心电图、血清CK-MB峰值、临床症状等指标进行检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溶栓 血管再通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慢性病管理用于糖尿病前期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糖尿病前期病患8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对比糖代谢指标。结果:针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药物指导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药物指导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生化指标 糖尿病 药物指导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骨折手术后,针对气血亏虚证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自拟益气养血汤,分析这种药物为营养指标产生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80例患者,所有患者全部为骨折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收治开始时间为2021年4月15日,结束时间为2022年1月,随机均分,A组使用左旋糖酐铁片,B组额外使用自拟益气养血汤,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为营养指标产生的影响。  结果

  • 标签: 自拟益气养血汤 骨折 手术 气血亏虚证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颅CT影像学指标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状况评估效果。方法:此次项目开始时间为2019年5月,项目结束时间为2022年2月,项目资料构成均为我院开展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60例患者,患者均开展头颅CT检查,结合图像分析血肿扩大及未扩大患者的征象特点。结果:纳入60例患者经过头颅CT检查后显示其出现血肿扩大患者计有29例,未出现血肿扩大的患者计有31例,且出现血肿扩大患者的血肿不规则、血肿混杂密度等状况发生概率均低于血肿未扩大患者,周边散在卫星小血肿发生率低于血肿未扩大患者,数据分析具有一定差异性。结论:头颅CT影像学指标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状况评估具有显著效果,可为患者血肿扩大状况做以预示。

  • 标签: 头颅CT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 影像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脑梗死治疗中,高压氧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取对照实验形式,将2022年月1月-2022年12月56例脑梗死患者均分为2组,组间人数相等(均为28例);以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导治疗常规组患者,以高压氧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导治疗探究组患者,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探究组治疗后SOD、GSH-Px指标水平对比常规组显著更高,MDA指标水平对比常规组显著更低(P

  • 标签: 脑梗死 高压氧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放射医护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相关指标并提出针对的防护建议。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职的56名医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放射科工作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放射科医护人员,观察组为非放射科医护人员,每组各28名,检测并分析两组医护人员的各项血液指标。结果 观察组各项血液检查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射科医护人员血小板计数(PLT)相较于非放射科医护人员更低,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 标签: 放射科 医护人员 健康体检 防护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气指标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7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例,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随机分为2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36例)和集束化护理(观察组36例),分别在护理前后,检测两组血气指标,评估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aO2、SpO2水平更高,PaCO2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的同时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促进其病情的康复。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 肺炎 血气指标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2023.1——2024.1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梗阻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50例,将其应用摸球法进行分组并开展不同临床护理手段,比较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均有25例,所对应的护理方案为西医特色护理、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结果:评价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评价值96.00%高于对照组评价值76.00%,P<0.05。患者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排便及腹痛消失所需时长均以观察组更短,P<0.05。结论:在肠梗阻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对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其相关症状尽快改善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 治疗效果 症状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此为患者临床护理的评价与检测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次实验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依据,先通过文献分析、现场跟踪调研、专家反馈等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之后采用德尔菲法实施两轮专家函询来确定评价指标,最后通过层次分析确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各指标权重。结果:本次实验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论:根据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依据构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可靠,通过该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够为患者临床护理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种生化指标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影响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44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我院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生化指标进行检验并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中ALT、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生化指标TRIG、TC、HDL-C及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当人体肝功能出现异常时,其肝功能与血脂生化指标均较正常值有明显提升,临床中将多种生化指标检验应用于脂肪肝诊断可早期对病情进行确诊,有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化指标检验 脂肪肝 诊断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急性脑梗死 患者治疗后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 。 方法: 本文收集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时间段接受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检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39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血液粘度快速检测仪器(型号 LG-R-80A )和血细胞计数仪(型号 JT-TR )检测凝血象和血小板变化。 探讨治疗前后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 RBC 水平值、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水平值探讨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全血低切粘度水平值、全血还原低切粘度水平值 。 结果: 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检测结果显示,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 RBC 水平值( 4.49±0.39 ) × 10 12 /L ,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水平值( 9.07±1.08 ) fl , 显著低于 治疗前的( 4.89±0.75 ) × 10 12 /L 、( 10.39±1.31 ) fl ( p < 0.05 )。 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低切粘度水平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肝叶切除手术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方法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肝叶切除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3例。常规护理法用于对照组,舒适护理法用于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叶切除手术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方法,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肝叶切除手术 舒适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常规以及生化指标的诊断,做好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高血压患者40例为观察组,随后选取正常对照组40例,做好对照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化指标分析,正常对照组的生化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高血压患者TG、TC、BUN以及CR等明显较高(p<0.05)。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指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RDW-SD、MCV、MPV以及PDW-SD等和正常对照组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常规以及生化指标的诊断,能够及时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以及血脂指标,在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血常规 生化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常规以及生化指标的诊断,做好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高血压患者40例为观察组,随后选取正常对照组40例,做好对照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化指标分析,正常对照组的生化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高血压患者TG、TC、BUN以及CR等明显较高(p<0.05)。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指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RDW-SD、MCV、MPV以及PDW-SD等和正常对照组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常规以及生化指标的诊断,能够及时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以及血脂指标,在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血常规 生化指标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