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7年 03月 ~20 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40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取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NIHSS评分、 BI指数表现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 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 BI指数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取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加味补阳还五汤 阿司匹林 气虚血瘀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外科32名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令其中18名患者接受传统治疗(传统组),剩下18名患者(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调查显示,观察组疗效、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骨折 微创经皮 加压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四肢联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17年1月-2019年3月的66例因脑卒中致单侧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练方法,联合治疗组采用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Berg平衡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步行能力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并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总有效率、Berg平衡表评分(BBS)、Barthel指数(MBI)评分、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结合四肢联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够较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综合训练 四肢联动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 胃肠道手术患者 提供 舒适护理 并分析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200 例 胃肠道 疾病 患者 ,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 100 )例,将实施舒适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 100 )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止泻时间、退热时间、腹泻次数、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为 胃肠道手术患者 提供 舒适护理, 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疾病症状。

  • 标签: 肺部感染 舒适护理 应用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阑尾炎腹腔镜术后系统化护理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收集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阑尾炎腹腔镜术的患者 53 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摸球法分成对照组( 26 例)和干预组( 27 例),实施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护理、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存在的差异。 结果:两组肛门排气、肛门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对照组均比干预组长,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 标签: 胃肠功能恢复 阑尾炎腹腔镜术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查在治疗帕金森中使用渐进式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功能恢复与不良情绪的临床价值影响。方法:利用回顾分析法收集本院2018.01——2019.08至康复科治疗的帕金森病患共88名,将实施一般护理办法病患纳入常规组,将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的病患纳入实验组,随之比对其不良情绪状况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实验组病患不良情绪状况相比常规组有所好转,常规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实验组较差,数值统计有差异性P<0.05可统计。结论:执行渐进式康复护理能帮助帕金森患者加速恢复,稳定其不良情绪,以防运动功能持续弱化并走向健康,临床应用价值可观。

  • 标签: 帕金森症 渐进式康复护理 不良情绪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外科32名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令其中18名患者接受传统治疗(传统组),剩下18名患者(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调查显示,观察组疗效、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骨折 微创经皮 加压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外科32名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令其中18名患者接受传统治疗(传统组),剩下18名患者(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调查显示,观察组疗效、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骨折 微创经皮 加压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了30例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所有的患者均为来源于2019年2月—2022年2月期间,且临床资料全面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15例纳入对照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的15例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肠鸣音、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恢复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出血、感染、肠胃不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阑尾炎腹腔镜手术 系统化护理 胃肠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基于FT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入住我院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84例,并随机、均等纳入2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条件下开展基于FT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术后恢复指标(术后首次下床、首次排气、进食固体食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免疫指标(IgG和IgM)值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能够加快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其机体免疫状态。

  • 标签: 甲状腺癌 FTS理念 手术室护理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将耳穴压豆法结合穴位按摩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干预方式,就其在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所产生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择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按照手术先后顺序编号,并按照奇偶性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护理为常规护理基础上的耳穴压豆法以及穴位按摩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占据显著优势;且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在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耳穴压豆法结合穴位按摩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干预方式,可有效推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可为术后患者的胃肠护理提供借鉴与指导。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手术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胃肠功能恢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针对48例本医院诊治的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是抽取时间,以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4例。分别予行常规护理、综合康复护理,比对两组护理前后密歇根手功能调查问卷分值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护理前密歇根手功能调查问卷分值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手部功能、活动能力分值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臂部烧伤 整形植皮 功能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所有产妇均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产妇中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64例产妇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低于对照组的29.6%;研究组64名患者中妊娠终止时间为(36.8±1.8)w,产后出血量为(368±21.69)L,住院总天数为(11.5±2.5)d,分别优于对照组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效率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8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并对其实施急诊护理,分析急救效果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均未发生死亡,且均在入院48小时内脱离生命危险,其分诊时间为(0.68±0.38)min,转诊时间为(40.57±5.02)min,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急救效率;从神经功能评分上看,护理后的评分为(14.28±1.05)分,护理前的评分为(20.15±2.10)分,可见护理后明显低于护理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护理 一氧化碳 中毒 神经功能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术后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7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各 35例,将其中 35例设为常规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再将另外 35例设为综合组,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听力障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听力障碍程度均优于常规组( p<0.05)结论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综合护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护理满意度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在胃穿孔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治处理的胃穿孔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开腹修补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修补术。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在院诊治时长、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增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实施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探讨此护理理念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模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恢复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围术期各项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结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围术期 护理干预 ERAS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中对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其功能恢复及其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10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为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将应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护理前后的炎症指标、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经护理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炎症指标较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较高,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对照组,上述五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了快速康复护理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可广泛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腹腔镜手术 结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对全麻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手术不良事件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结肠息肉手术患者,均接受全麻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各49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B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P<0.05);B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较A组短(P<0.05)。结论 对全麻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可降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恢复

  • 标签: 结肠息肉 综合护理 手术不良事件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及下肢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关节置换术的 8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红蓝球法分成两组,病例为 43例的对照组于术后行常规护理,病例为 43例的研究组于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术后 DVT发生率及下肢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 DVT发生率比对照组的低,其 HSS、 ROM、 BI评分等比对照组的高,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可对下肢 DVT形成进行良好预防,并有效改善下肢功能。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下肢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