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在我院麻醉科护士的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护士分组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麻醉科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职麻醉护理护士共30例,对应护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15例、对应护理的患者为40例。对照组护士仅进行既有的常规管理模式,由科室护士长按患者需求对护士进行工作安排;观察组护士通过系统的分层培训,并以小组形式进行管理和考核,实施分组管理模式。对两组护士经不同管理模式下理论、实践、临场反应和个人素质等综合技能的考核结果,不同区域麻醉工作的准备时间,医生、患者对其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过程中麻醉出现差错的情况做对比。结果:观察组护士在经过系统的分层培训和小组分组管理之后,其综合技能每一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护士经分组管理模式后,对于不同区域麻醉工作的准备时间均比对照组的准备短(P<0.05),医师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7例(87.5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3例(37.80%)(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为76例(95.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42例(52.50%)(P<0.05),其麻醉工作中出错比例为4例(13.33%)低于对照组出错11例(36.67%)(P<0.05)。结论:在麻醉科护士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中采用分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技能以及缩短对不同区域麻醉工作的准备时间,提高医生、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减少护士在麻醉工作出错的频率,充分体现麻醉护士的工作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士分组管理;麻醉科护士;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科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病区制度、疾病护理、医疗保健常识宣教。结果加强了护患沟通,改善了病房管理,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对住院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病房管理质量,是落实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儿科 健康教育 实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采取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知识,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改变排班方式,定期护理质量检查、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调查,帮出院患儿办理相关手续等措施。结果: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从82%上升到99%,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增强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 标签: 儿科 优质护理 探讨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技巧的应用,提升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暂未办理出院手续的儿童患者当中,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以随机抽选的方式进行比例分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一共向家长们发放了348份调查问卷,去除里面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问卷29份,共回收有效的问卷319份,合格率为91.69%,不同年龄段家长,不同教育程度家长对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不同。结论 加强沟通,提升专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等能够有效提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家长 满意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细节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措施,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医院护理管理者们的关注与重视。而儿科护理因其特殊性:患儿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其生理、心理耐受能力较差,患儿对疾病治疗的不配合,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等特性,促使儿科护理工作者与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更应重视细节管理、细节护理及人性化护理等,将细节管理措施有效地落实到小儿患病就诊、住院的每一个环节中,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及护理服务投诉、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避免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等,从而确保患儿治疗护理的安全,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儿科护理 细节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我国儿科护理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然后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进行了筛选和权重分配,并探讨了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策略和建议。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理质量 评价体系 研究
  • 简介:摘要:研究在新生儿科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办法:选取了从2021年7月-12月在我院出生的9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看两组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父母对护理服务满意的评价。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婴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庭父母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新生儿护士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护理品质,可以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观察和对比实验的结果,验证儿科静脉输液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20例儿科静脉护理案例,针对110例观察和使用风险控制的110例对照,来比较护理质量。结果:对比组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实际的统计意义。结论: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沟通技巧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的儿科住院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沟通技巧护理,观察两组依从性与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依从性88.57%高于对照组74.29%,研究组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科病房期间采取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改善患儿护理依从性,整体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沟通技巧 儿科 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危重症患者病房中实施有效管理方式产生的作用及成效。方法:研究确认在院内儿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患有不同类型的危重疾病,具体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1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00例,遵循抛币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依次实施正常管理与风险管理,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具体管理措施在两组患者及家属中的实施情况进评估,记录家属满意程度。结果:经过相关管理后,研究组病房内的安全意识及整体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果得出,研究组对其使用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期间表现出明显满意的总人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以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对不良事件的防范性,作用显著。

  • 标签: 儿科危重症 病房管理 作用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技巧的应用,提升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暂未办理出院手续的儿童患者当中,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以随机抽选的方式进行比例分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一共向家长们发放了348份调查问卷,去除里面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问卷29份,共回收有效的问卷319份,合格率为91.69%,不同年龄段家长,不同教育程度家长对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不同。结论 加强沟通,提升专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等能够有效提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家长 满意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研究在新生儿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办法:选取从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的94例新生儿为对象,并根据随机分配办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本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同时收集了二组新生儿的不良事情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的评价。结论:观察组婴幼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小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幼儿家庭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评价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含义。结论:加强新生儿护士风险管理,将有助于提升护理品质,并减少不良事故的产生,有效提高里护理水平。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儿科危急重症的识别以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及成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接收的100例患儿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实施危及重症识别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精准有效的识别其可能出现的危急重症,然后进行精准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者风险事件,提升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所以在临床实践中要着重针对危急重症进行更精准有效的识别,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护理方案,这样才能体现出更高质量的护理成效。

  • 标签: 儿科患者 危急重症 有效识别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也是抢救危重病患儿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导致医疗事故及护患纠纷。因此,为降低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水平,减少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本文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与防范进行分析。

  • 标签: 儿科 静脉输液护理 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儿童的健康与一个国家的未来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国际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医学创新技术不断改进,儿科医学在过去的10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童健康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此外疾病频谱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2]。另外,各类精密仪器的普遍使用及医护人员人为素质、医学水平的提高,儿童各类疾病患者,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因此,本文分析当前形势下国内儿科护理的发展方向,就儿科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促进儿科护理的发展,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科护理 发展方向 研究方向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的188例新生儿为对象,并根据随机分配办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4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本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同时收集了两组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的评价。结论:观察组婴幼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小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幼儿家庭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评价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含义。结论:加强新生儿护士风险管理,将有助于提升护理品质,并减少不良事故的产生,有效提高里护理水平。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脉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多数是独生子女,关注的人较多,年龄小或在家备受宠爱,血管细小不明显,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患儿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较高等原因,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甚至引发纠纷。随着人们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需积极寻找小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利于儿科护士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静脉输液治疗,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士和谐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输液 风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 :儿童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选取我院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诊治的 82 例患儿开展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41 例和观察组 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 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AS 评分和 SD 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 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儿科护理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儿童的心理状况,提高儿童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童的安全和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心理状态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儿童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选取我院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诊治的 82 例患儿开展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41 例和观察组 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 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AS 评分和 SD 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 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儿科护理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儿童的心理状况,提高儿童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童的安全和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心理状态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