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肌桥综合征是指心脏上有肌桥横在冠状动脉上,导致心电图出现类似心肌缺血样改变。运动晕厥是指由较剧烈运动诱发的晕厥。两者虽为不同的疾病,但心肌桥综合征可引起运动晕厥,因此有必要把两者联系起来讨论。下面报道的为2例心肌桥综合征引起的运动晕厥。

  • 标签: 运动性晕厥 心肌桥 综合征 缺血样改变 冠状动脉 运动诱发
  • 简介:恶性室心律失常(MVA)系指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心律失常。其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恶性室心动过速、过缓心律。常见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已经屡见报道,本文旨在论述一些易引起此种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心电现象,以引起广大医师的更多重视.提高对MVA的警惕

  • 标签: 室性 常见现象 心律失常常见
  • 简介:血管迷走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据估计约有40%以上的晕厥事件属于VVS。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和鉴别诊断VVS的主要方法。基础倾斜试验特异性虽高,但敏感性却较低,药物激发试验则可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本院对110例患者进行BHUT和/或多阶段ISO药物激发试验用于VVS诊断,并对患者实行全程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 全程护理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孤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近10年来接受导管消融手术的孤立房颤患者214例,根据消融效果分为复发组和消融成功组两组.对两组的假设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消融手术史、房颤类型、房颤病程长短、发病年龄、房颤家族史、血胆固醇、三酰甘油、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大小、消融手术方式等共26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包括:房颤家族史(P=0.0003)、左房大小(P=0.04)、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CPVAI)术中是否采用线性消融(P=0.01)、是否进行碎裂电位(CFAE)电位消融(P=0.02)、是否通过经胸电复律恢复窦律(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家族史是孤立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6,95%CI:2.73~26.13,P=0.0001).结论房颤家族史是孤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家族史的孤立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增加.

  • 标签: 孤立性房颤 射频消融术 预后
  • 简介:血管认知障碍及痴呆(VCID)是一类因血管性病因引起的以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减低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实质上是由血管性病因通过损伤脑白质、皮质灰质或皮质下灰质,造成解剖网络连接及功能网络连接完整破坏的结果。作者从分子及细胞水平的微观层面,至脑结构及功能网络,以及临床疾病水平的宏观层面,对近年来VCID相关认知功能网络损伤的研究进行概述。

  • 标签: 认知障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网络 连接组学 综述
  • 简介: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近。2007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将心衰定义为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

  • 标签: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新指南 心血管疾病 5年存活率 临床综合征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3年4月到2005年12月收治的256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测定血清尿酸浓度及其它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尿酸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冠状动脉组[(351±85)μmol/L:(305±75)μmmol/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呈显著正相关(Wald=16.15,P〈0.001)且为其独立危险因素(OR=1.011)。结论: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发病存在密切关系.且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尿酸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甲硝唑在Hp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甲硝唑为主(联合阿莫西林)的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整体效果、Hp根除率与溃疡治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率65.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率50.0%,总有效率81.7%;实验组Hp根除率为86.7%,溃疡愈合率为88.3%;对照组HD根除率为78.3%,溃疡愈合率为78.3%;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5.0%和6.7%;实验组效果明显更佳(P〈0.05)。结论甲硝唑在Hp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对Hp的根除率高,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 标签: 甲硝唑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患者女性,40岁。反复心悸晕厥20年再发1天入院。其父在20多岁时猝死。入院时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率640:/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入院后查心肌酶学CTnI均正常。查心电图(图1A)示:Q—T间期延长,为0.58s。入院后给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入院期间反复发作尖端扭转型室心动过速(图1B)。给予利多卡因及电除颤治疗后稍稳定。临床诊断:家族Q—T间期延长综合征。后患者反复发作室心动过速。转上级医院行起搏器加上β受体阻断剂治疗。随访未再发作晕厥。

  • 标签: 延长综合征 家族性 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Β受体阻断剂 除颤治疗
  • 简介:摘要糖尿病胃轻瘫属于祖国医学“痞满”或“胃痞”范畴。糖尿病胃轻瘫者病程较长,易久病入络,血络易瘀,故血瘀为病者相当普遍。糖尿病胃轻瘫辨证治疗不能忽略瘀血所起的作用。在常规辨证的基础上,配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 血瘀
  • 简介:目的总结延续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日期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单数日入院,n=45)和对照组(双数日入院,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延续护理,护理3个月。记录和观察护理前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的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加用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缩短康复进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延续性 护理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过敏紫癜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前来我科接受诊治的80例过敏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77例患儿痊愈出院,3例患者好转出院,治愈率达96.25%,且住院期间未发生皮肤和消化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除了做好一般护理、皮肤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工作外,饮食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患儿家长对饮食指导内容的依从更有助于提升病情痊愈率。

  • 标签: 小儿 过敏性紫癜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向Glenn手术在治疗儿童功能单心室类型的复杂先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0月,共有15例患儿在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年龄1~13岁,平均(4.94±3.18)岁,体重10~29kg,平均(15.13±5.71)kg。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确诊,结合手术中探查确认不宜一期生理矫治。SVC-RPA端-侧吻合10例;SVC与M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及RSVC-RPA端-侧吻合1例。同期1例行ASD扩大、1例行PDA结扎、1例合并TAPVC者行肺静脉回流口扩大。结果有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全组病死率为6.7%。术后SaO2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1例于术后6个半月死于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阻塞。结论双向Glenn手术效果良好,作为姑息手术为二期Fontan类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部分高危患儿的终结姑息手术。

  • 标签: 双向腔肺分流术 功能性单心室 姑息手术 Glenn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紊乱性房心动过速.方法观察15例小儿紊乱性房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全部病人心律失常为持续,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控制原发病后心律失常消失.结论儿童紊乱性房心动过速多为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诱发所致,治疗原发病可控制.

  • 标签: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原发病 心电图 小儿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