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01年PrierreCurie成功地研制出放射性粒子,从而开始了组织间种植治疗肿瘤的时代。但由于当时释放出中高能γ射线,防护、质控、植入技术条件差,操作烦琐等因素,故临床应用发展非常缓慢。1979年开始报导125I进入临床治疗脑肿瘤。80年代,由于低能γ射线放射性核素研制成功,以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CT、MRI等扫描技术的应用,这种组织间近距离粒子治疗,明显提高了脑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90年代,特别是1998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解决了纳米焊接技术的难关,国产125I放射微粒开始问世。以及和MRI、CT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的完美结合,解决了放射性粒

  • 标签: 脑肿瘤 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种植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局部控制率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31)与B组(n=31),B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同伴支持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A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弹性明显比B组患者更优(P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同伴支持 心理适应能力 自我效能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抽吸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31例,其中仰卧位经幕上额部途径穿刺14例,侧卧位经幕下桥臂途径穿刺17例。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无术中死亡,18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清醒,5例患者3个月内未清醒,8例患者3个月内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抽吸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方法。

  • 标签: 脑干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幕上入路 幕下入路
  • 简介:摘要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已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根治性手段,尤其在不可手术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是首选治疗手段。在中国,SBRT正在普及,为了规范临床应用、推动技术水平提升和科研协作,特制定本专家共识。共识包括SBRT发展简介、物理技术要求、临床实施规范和特殊临床问题等,期望本共识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以及造福于广大肺癌患者。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立体定向放疗 专家共识
  • 简介: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75%~80%,脑转移总的发生率为20%,尸检为40%[1]。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及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如不积极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4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3]。随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实施常规护理期间ICU体外膜肺氧合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同样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实施护理流程期间ICU体外膜肺氧合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分别在两组干预期间随机抽取20名临床医师,以自制问卷调查其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医师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期间辅以护理流程的效果更佳,能改善护理质量,提升临床医师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ICU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流程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0例胰腺癌先行动脉灌注化疗,2周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5~6Gy,共7~8次.结果有效率(CR+PR)为70%,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6.7%.结论动脉灌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对胰腺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动脉灌注化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胰腺癌 预后 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的并发症分析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功能神经外科采取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分析,为120例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分析患者在护理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调查可知,患者术后护理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8例,其中立体定向头架安装失败患者5例,头部皮肤压疮患者7例,电极与导线脱落患者12例,术后监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14例。结论为采取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关键,就是要消除患者安装立体定向头架的恐惧,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配合手术前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

  • 标签: 癫痫 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入路选择、手术时机、血肿量、预后等相关问题.方法对118例脑出血病人采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根据血肿部位、形状和血肿量设计引流管的入路,进而达到最佳引流效果.结果CT随访显示118例患者预后较好.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合理确定时间并准确定位,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立体定向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Tguidedstereotacticsurgeryfor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intheselection,operationtime,amountofhematoGma,prognosis,andrelatedissues.Methods118casesofcerebralhemorrhagepatientswithCTguidedstereotacticminimallyinvasivetreatment,accordingtothedesign,shapeandamountofhematomahematomapartofdrainagetubeintotheroad,thusachievethebesteffectofdrainage.ResultsCTfollow-up118paGtientsprognosisisgood.Conclusionthestereotacticminimallyinvasivesurgicaltreatmentof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timeshouldbereasonableandacGcuratepKoesyitiwoonridnsg,improvetheprognosisofpatients.Stereotacticsurgery;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Minimallyinvasive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63-02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普罗帕酮(PPF)对映体在人体内是否存在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方法:以2,3-二对甲苯甲酰酒石酸为拆分试剂,得到单纯对映体(R)-PPF和(S)-PPF,建立以GITC柱前衍生化反相HPLC测定血浆中两对映体浓度的方法。随机双盲,交叉给药,测定8名健康受试者多次口服等剂量的(R/S)-PPF·HCL,(S)-PPF·HCL,(R)-PPF-HCL及安慰剂片达稳态后的一个给药间隔的药时数值,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以消旋体和以单纯为映体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差异,结果:以消旋体给药,(R)-PPF竞争性抑制(S)-PPF的体内消除,使两对映体的CL,AUC和Css/D值与以单纯对映体给药的值相比,有显著性改变。结论:普罗帕酮对映体在人体内存在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手性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普罗帕酮对映体 立体选择性 相互作用 RP-HPLC 药代动力学 心律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层厚和体位的MRI与CT图像融合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验证头模分别行CT和MRI图像扫描,MRI与CT图像融合后,分别测量放置在头模内均质物体的直径,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A系列测量物体的体积为CT图像23.33±3.75cm3,MRI图像3mm、5mm、8mm、10mm层厚的分别为23.83±3.99cm3、24.39±3.64cm3、24.70±3.62cm3、24.75±3.52cm3。CT和MRI的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3mm层厚的MRI勾画的靶体积与CT最接近。B系列测量物体的体积CT图像22.85±3.92cm3,MRI图像后仰、前倾、偏斜以及旋转体位的分别为24.45±3.77cm3、24.30±4.14cm3、24.68±3.79cm3、24.64±3.54cm3,CT与不同体位的MRI勾画的靶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应采用相同体位和层厚的MRI与CT图像融合,勾画靶区才更准确。

  • 标签: 图像融合 CT成像 MRI成像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使用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放疗前KV-CBCT扫描,结合扫描图像、CT图像和靶区中心匹配,分析X、Y、Z轴方向误差值变化,判断摆位重复性。结果系统误差(均数)与随机误差(标准差)三轴方向变化为肺癌x(1.80±1.71)mm,y(1.07±1.01)mm,z(2.15±1.87)mm;肝癌x(1.63±1.78)mm,y(1.09±1.11)mm,z(2.88±2.41)mm;脑癌x(0.81±0.82)mm,Y(0.78±0.72)mm,z(0.87±0.80)mm。结论肿瘤放疗中经常会有摆位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充分了解误差原因,才能更好的结合体位固定技术和CBCT位置验证,确保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的准确性及重复性。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研究简易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简易立体定向系统结合软通道穿刺引流30例(立体定向组),采用简易标记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14例(标记定位组),比较两组的置管准确率、血肿清除率、尿激酶用量、Barthel评分等指标。结果立体定向组引流管置管准确率为86.7%,平均尿激酶使用量为(7.07±4.92)×10^4U、单位体积残留血肿尿激酶用量为(0.27±0.19)×10^4U/ml,均明显优于标记定位组(P〈0.05),但两组间血肿抽吸清除率、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定位准确、简便有效,优于简易标记定位穿刺引流。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立体定位技术 简易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特点。方法:对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CT引导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治疗,分析手术疗效。结果:92例患者中治愈或好转75例(81.52%),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良好率为46.07%,轻残率为30.34%,重残率为23.59%。结论:CT引导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极小,操作简单,用时短,并发症少,高龄、身体条件差的病人也能耐受手术。本研究认为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立体定位适形放疗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在2011年04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1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三维立体定位适形放疗(3DCRT)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放疗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放疗后均随访3年,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肿瘤完全缓解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160例鼻咽癌患者均完成放射治疗,其中观察组肿瘤完全缓解率为98.7%,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7%(79/80)、95.0%(76/80)、91.3%(73/80);观察组肿瘤完全缓解率为96.25%,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25%(77/80)、91.250%(73/80)、87.5%(70/80),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放疗后患者1、2、3年的口腔干燥症、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组(三维立体定位适形放疗)在肿瘤完全缓解率、生存率方面与对照组(常规放疗)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存在显著的优越性,为患者后期生存质量提供了保证,因此三维立体定位适形放疗(3DCRT)治疗鼻咽癌与常规放疗相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择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采取随机数字法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运动、生活能力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突出,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均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相对于内科保守治疗而言临床效果突出,不仅可以有效的清除血块、降低颅内压,同时可以更好的预防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的现象,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脑出血 立体定向穿刺 内科保守治疗 临床效果对比
  • 简介:目的比较原发性巨大肝癌与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方法采用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A组43例患者,计划靶区体积(vptv)均≥300cm3;B组28例患者,31个vptv均≤100cm3。设计不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结果A组PTV均由50%~55%等剂量线包绕,PTV周边照射总剂量3200~3900cGy,分割处方剂量300~350cGy,每一计划需14~22个射野,靶区剂量均匀指数1.60~1.72;B组PTV均由70%~90%等剂量线包绕,PTV周边照射总剂量4000~5400cGy,分割处方剂量400~600cGy,每一计划至多需3个射野,靶区剂量均匀指数1.06~1.43。两组计划无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超过相应的耐受剂量。结论设计出合格的原发性巨大肝癌与小肝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是可能的,然而,原发性巨大肝癌治疗计划所需射野数明显多于小肝癌治疗计划,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优于巨大肝癌。

  • 标签: 肝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治疗计划
  • 简介: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细胞在微载体培养与单层培养中细胞表达蛋白多糖含量的差别。方法椎间盘疾病手术病例的术中切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别进行微载体三维细胞培养和单层细胞培养;取胎儿椎间盘组织,显微镜下区分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同成入组对照。利用^35S放射标记渗入放免定量测定的方法进行蛋白多糖含量的检测。结果①椎间盘细胞胞内的蛋白多糖含量(cpm),细胞单层培养组为101.909±11.439,微载体立体培养组为136.607±10.792,P〈0.05;②椎间盘细胞表达的蛋白多糖含量(cpm),细胞单层培养组为105.119±13.040,微载体立体培养组为174.231±17.676,P〈0.05;③各组椎间盘细胞表达的蛋白多糖含量均高于细胞内的含量;④胎儿腰椎间盘细胞蛋白多糖的含量及表达量均高于成人退变椎间盘细胞,胎儿髓核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量高于纤维环细胞的表达量。结论椎间盘细胞的微载体三维立体培养相对单层培养具有较高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量,是一种较好的细胞培养方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蛋白聚糖类 细胞培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