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氯化碘(ICl)为催化剂,通过苯胺、乙醛酸乙酯与炔反应制备了喹啉-2-羧酸乙酯类化合物.各种炔、苯胺与乙醛酸乙酯均能顺利反应,产物收率为57%-94%.讨论了底物取代基与产物收率的关系,确证了产物的结构.

  • 标签: 喹啉-2-羧酸乙酯 苯胺 乙醛酸乙酯 氯化碘
  • 简介: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这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的母核C6-C3-C6.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改善心血管功能等生物活性.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是其抗肿瘤的机理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黄酮类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也逐渐被阐明.本文简要综述国内外黄酮类化合物诱导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标签: 癌细胞 细胞凋亡 黄酮类化合物
  • 简介:应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对4种联苯胺类化合物(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氯联苯胺)的毒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4种化合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造成仔鱼畸形甚至死亡,具有特定的最敏感毒理学终点及作用时间;联苯胺苯环上的取代基可以增强联苯胺的亲电作用或亲核作用,从而增强其胚胎毒性,其中尤以卤代产物(3,3’-二氯联苯胺)最为显著.其毒性排列顺序大致为:3,3’-二氯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联苯胺;4种联苯胺的斑马鱼胚胎毒性数据与lgKow没有显著相关性,推测这4种联苯胺的毒性机理属体内反应型,毒物参与生理代谢.

  • 标签: 联苯胺 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 胚胎发育 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个已知产地的生首乌水解前、后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从而评价不同采集地生何首乌的质量。方法HPLC法,以C18为色谱柱,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四川峨眉山样品中的蒽醌类成分含量最高,游离型和结合型大黄素含量分别为235.59mg/100g,18.17mg/100g,游离型大黄素甲醚为97.69mg/100g;而重庆缙云山、贵州施秉、广西田阳样品中蒽醌类成分含量则较低。结论各产地生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其含量随产地差异较大,为生何首乌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指标和方法。

  • 标签: 何首乌 蒽醌 HPLC法
  • 简介:采用超声波法从鸡冠花的花、叶、茎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最佳提取条件,建立了鸡冠花的花、叶、茎中总黄酮的光谱分析方法.本法的回收率为98.0%-103.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39%.

  • 标签: 鸡冠花 黄酮类化合物 最佳提取工艺 超声波法
  • 简介:很多多酚类化合物是对人们健康有益的物质,沙棘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所需要的多酚类化合物及维生素类物质。本文介绍我们用不同的薄膜过滤处理方法增加沙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及分析薄膜过滤抗氧化的能力。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剂 沙棘 多酚类化合物 分离 薄膜过滤
  • 简介:卤代芳烃自偶联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构建碳—碳键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综述各种金属催化卤代芳烃自偶联反应,其中包括分子间及分子内的卤代芳烃自偶联反应等两部分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卤代芳烃 自偶联反应 ULLMANN反应 联苯类化合物
  • 简介:从中药灯盏花(Erigeronbreviscapus)全草乙醇提取中分离得到了二个新化合灯盏花苷I和II,应用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 标签: 灯盏花 化学成分 灯盏花苷I和II
  • 简介:用乙醇等溶剂,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h,在不同温度下对忧遁草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用特定颜色反应试剂判断忧遁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类型;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8:2),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0℃,进样量为10μL,在不同吸收波长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通过逐步优化色谱条件,初步建立忧遁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指纹图谱.结果:忧遁草的乙醇粗提液中含有黄酮、黄酮醇,无二氢黄酮和异黄酮;采用70%乙醇提取,提取温度50℃,检测波长215nm,指纹图谱出峰效果最好.

  • 标签: 忧遁草 黄酮类化合物 指纹图谱
  • 简介:繁殖/生殖毒性类化合物由于特殊的毒理作用模式(modeofaction,MOA),通过影响生物繁衍影响到种群和群落,因此依靠基于急、慢性毒性测试终点和传统基准推导方法推导的水生态基准值并不能够为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提供足够的保护.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分析了推导此类化合物水生态基准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繁殖/生殖毒性类化合物MOA,毒性数据类型,受试物种选择,以及不同生命阶段、多代毒性测试和测试终点的判别和选择.并用所收集的壬基酚数据,尝试推导了基于水生生物生殖毒性的水生态基准值.研究得出基于生殖毒性的壬基酚预测无观察效应浓度(PNEC)为0.12μg·L-1,其数值比美国环境保护局根据传统基准方法推导的基准持续浓度(CCC)的6.59μg·L-1低了近50倍.因此,基于其繁殖毒性(包括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多代效应以及种群变化等)的实验结果更适合用于具有繁殖/生殖毒性污染水生态基准的推导.

  • 标签: 壬基酚 内分泌干扰物 淡水生物 繁殖/生殖毒性 水质基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枣花中2种黄酮类化合物紫云英苷(I)和银椴苷(II)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使用MTT法测定化合I、II对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使用DAPI/Rh123双染色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化合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化合I、II对4种肿瘤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100μmol?L-1化合I、II作用于Hela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5.30%、69.89%。结论沙枣花中的2种黄酮类化合物紫云英苷和银椴苷对多种肿瘤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具有明显体外抗肿瘤活性。

  • 标签: 沙枣花 黄酮 抗肿瘤 MTT法 细胞凋亡
  • 简介:HPLC法同时测定异株荨麻中芦丁和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HPLC测定样品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略),HPLC法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出样品中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 标签: 中黄酮类 化合物含量 含量测定方法
  • 简介:哒嗪酮杂环是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重要结构片段,在前期研究基础之上,在3(2H)-哒嗪酮的5位上引入酰肼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哒嗪酮环酰肼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结构均通过^1HNMR、IR、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对蚜虫Aphisfabae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7d在500mg/L普筛浓度时,蚜虫死亡率达73.9%,但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和红蜘蛛Tetranchusurticae的生物活性不明显。

  • 标签: 哒嗪酮 酰肼 合成 生物活性
  • 简介:苯丙素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布较广的天然糖苷,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苯丙素苷具有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该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苯丙素苷 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 老年痴呆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淮山黄酮类化合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卡波糖组(20mg/(kg·d)),淮山黄酮高(12mg/(kg·d))、中(6mg/(kg·d))、低(3mg/(kg·d))剂量组,共6组,每组十只。记录小鼠的体重,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它组小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20%猪油、25%蔗糖、5%胆固醇和50%普通饲料)喂养,均自由饮水,第16d时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mg/(kg·d),持续15d,,作为糖尿病模型小鼠。结果淮山黄酮类化合物能降低大鼠的血糖水平,其降糖作用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淮山黄酮类化合物 糖尿病 降血糖
  • 简介:通过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分析、鉴定了桑叶提取中的槲皮素、山奈酚-7-葡萄糖苷、异槲皮苷、山奈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芦丁6种黄酮类化合物.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中性碎片信息并与文献中的已知化合比较,建立了这一类化合物快速鉴定的质谱新方法.

  • 标签: 桑叶 黄酮 电喷雾质谱
  • 简介:摘 要:建立气相色谱 - 质谱 法测定土壤中 18 种苯胺类化合物 的方法,确定方法适用的目标, 系统地优化了提取液酸碱度 、提取温度等条件 。该方法机械化程度高、 环境污染小,准确度高,满足土壤中苯胺类化合物 的分析要求。

  • 标签: 土壤 苯胺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 - 质谱 法
  • 简介:实验测定了9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倍硫磷、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碘硫磷、皮蝇硫磷、异氯磷、甲基对硫磷、乙基溴硫磷)对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的急性毒性96h-LC50值,分别为0.95、4.52、1.95、3.03、0.85、0.56、3.44、3.44和0.82mg·L^-1,其中倍硫磷、碘硫磷、皮蝇硫磷和乙基溴硫磷属于剧毒,其他5种(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异氯磷和甲基对硫磷)属于高毒.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有效表征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急性毒性(-lgLC50)与分子结构(MEDV-13)的定量相关模型,模型的估计相关系数为0.9922,LOO检验相关系数为0.979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健性.影响急性毒性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2个MEDV描述子表达的3个子结构碎片,即-CH3、-cCc和≥N=.其中子结构-CH3、-cCc与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母体骨架密切相关,而≥N=则反映取代基的变化.

  • 标签: 斑马鱼 急性毒性 硫代磷酸酯类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QSAR
  • 简介: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生成的16种醛酮-DNPH化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考察了流动相、仪器条件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纯水-乙腈-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对16种醛酮-DNPH进行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C18色谱柱上,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度时,16种醛酮-DNPH化合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每个化合的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最低检出限为0.001mg/m3~0.002mg/m3,平行样相对偏差在0.7%~9.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8.1%~100%。

  • 标签: 醛酮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室内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