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以现有盆地模拟软件为手段,结合钻井资料,采用大面积分凹陷已钻井或人工井与二维地震解释资料相结合的模拟分析技术,在开展部分已钻井剥蚀厚度恢复与校正以及多模式模拟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对南黄海南部坳陷前第三系烃源岩的埋藏史和生、排烃史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剥蚀厚度恢复与校正的准确与否,严重影响前第三系主力生烃凹陷埋藏史和生、排烃史模拟的精度;南黄海南部坳陷普遍存在多期抬升剥蚀,其古生界生烃潜力优于中生界,以生气为主;南黄海南部坳陷烃源岩存在二次生烃,具有2个生、排烃高峰期,排气作用可持续至今.

  • 标签: 前第三系 烃源岩 埋藏史 生烃史 排烃史 研究
  • 简介:由于70年代中期引入的维地震技术取得成功,使得人们一旦在钻井获得油气后,维地震测量已成为圈定储层边缘的最常用工具。除去维的地下成像技术优于常规的二维方法外,该技术运用的迅速增长还在于维测量工作的周期和成本降到最低限度。1988年,当Geco公司在使两艘地震船的作业成为一体时,给海上维地震勘探又新增加了一维。作业中的这两艘地震船,每艘都装备了一对地震源和一对等浮电缆。这种作业模拟了一种使用四个震源的测量技术,这四个震源依次点火将信号传向四根等浮电缆,可同时产生12个独有的共中心点(CMP)地下剖面。

  • 标签: 油气勘探 勘探效率 成本 海上三维地震勘探
  • 简介:肇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泉头组二段及其以下地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深层天然气成藏基本条件和天然气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天然气成藏过程研究结果,提出了该地区深层天然气的4种成藏模式:沿不整合面短距离运移至基岩风化壳圈闭;自源岩区内一次运移至火山岩体;沿砂体侧向运移至地层超覆圈闭;沿不整合面和断层长距离运移至古隆起之上的各种圈闭.并指出,肇凹陷西缘及东南缘古隆起尚未钻探的基岩风化壳、地层超覆圈闭和沙河子-营城组源岩内的火山岩体,是该地区下一步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 标签: 三肇地区 深层天然气 成藏模式 成藏条件 分布特征 成藏过程
  • 简介:'海上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经过4年多的努力,于1990年圆满完成科研任务。1991年4月24日至26日在塘沽召开评审鉴定会,由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发展部主持,经专家评审认为'海上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项目发展、改进、研制了一系列方法和软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海上特色的维勘探系统工程。该系统工程在绥中36-1油田等近

  • 标签: 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研究 通过鉴定 三维勘探系统工程 绥中36-1油田
  • 简介:业已证明角洲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区。迄今,全世界至少有17个角洲区发现了储量可观的油气,其估算最终储量为500亿桶原油和32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已生产近300亿桶原油和100万亿立方英尺以上的天然气。近年来,角洲研究在以下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第一,进一步认识到角洲前缘不稳定性和滑塌作用的重要性。滑坡、崩塌和生长断层在许多现代和古代角洲都很常见,它们对岩相的分布起重要作用。角洲前缘的不稳定性在确定海上钻井位置和采油设施方面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第二,进一步认识到粗粒角洲和扇角洲在地层记录中的意义。由于角洲具有以下大属性,因此角洲相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1)角洲常常具有大量的储集砂岩。角洲还是沉积物因受海洋地质作用而在盆地内发生再分配的点源,因此,它们对与滨岸和滨外体系有关的油气有利带的分布有所影响。(2)高有机质产能常与角洲沉积有关。在角洲平原的沼泽环境堆积的大量陆源有机质可能成为重

  • 标签: 三角洲区 世界 油气勘探 储量 估算量
  • 简介:通过对珠坳陷有机包裹体的初步研究,将其有机包裹体分为6种类型。其中文昌A凹陷主要是气态烃包裹体和含气态烃包裹体,文昌B凹陷则以纯液态烃和含烃相不混溶包裹体为主,分析了油气运移的温度,计算了油气运移的深度,并推算出油气运移的主要时期,认为珠坳陷油气大量运移的时期为晚中新世到第四纪,运用有机包裹体的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判断了珠坳陷有机包裹体中烃类的主要来源。

  • 标签: 珠海口盆地 珠三坳陷 有机包裹体 研究 均一温度 油气运移
  • 简介:对珠坳陷4个典型油气藏的分析表明,这些油气藏的形成一方面与盆地区域性生、储、盖层发育及两个主要构造形成期(渐新世末和中中新世末)有关,更重要的成藏条件应为:(1)构造圈闭临近富生烃凹陷;(2)较完整的造圈内,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3)油气藏附近具有高效率的油气运移通道的输导网络,如断层,连通的砂体等;(4)成藏期相对较晚与油气输入期配置好。

  • 标签: 珠三坳陷 油气藏 成藏条件 构造区划
  • 简介:为了准确落实构造,克服单一采用地震或测井解释进行构造成图的局限性,本文针对目前老油田在构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机结合测井解释和地震解释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油田开发阶段的全维地震解释技术的思路与流程,包括测井构造研究、测井层位深度建模、常规维地震解释、全维地震解释、研究区变速场建立、高精度变速场构造成图以及有利区块分析和井位部署等技术.该技术在大港唐家河油田构造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勘探开发程度很高的港深18-2断块东侧发现了一个圈闭面积为0.8km2的GS18-2东断块,推测为含油断块,建议部署两口探井.

  • 标签: 油田开发 全三维地震解释 应用 构造研究 唐家河油田 GSl8-2东断块
  • 简介:在阐述区域地质构造和含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论证了川西坳陷上叠统含水系统隶属于沉积水压系统类型,提出了研究深层水渗流场的原则和方法,并根据计算勾画了研究层水头等值线图和水动力分带图,揭示了深层水的流动特点和规律性.

  • 标签: 水压系统类型 渗流场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 油气地质
  • 简介:维可视化技术可以使解释者通过调整透明度、设置光照方向等手段改善视觉效果,突出异常目标,观察数据体的表面特征,透视数据体的内部结构,以确定构造特征和储层的发育分布规律.以方差技术为基础,以Geoquest和VoxeIGeo软件为工具,利用层位自动追踪、砂体和地质体"雕刻"的维可视化解释新方法.可以从维空间整体把握构造特点和沉积特征,从而提高地震解释的精度和效率,避免解释的随意性,并使地震信息的利用率有较大提高.该方法在渤中251油田的成功应用,为维地震解释从单纯的单剖面解释向全维解释转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标签: 全三维解释方法 BZ25—1油田 地震解释 三维可视化技术
  • 简介:本文根据Snell定律,导出了VSP(非零偏移距)层状介质模型中适合各类波传播特点的系列递推、迭代公式,分析了VSP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特点,阐述了分离提取p-p波和P-SV波以及利用转换横波(P-SV波)到达时求取横波层速度的方法,据此可实现对各种波场的反演成象,最后以理论模型记录和实际资料处理说明上述方法的效果。

  • 标签: VSP层状介质模型 地震勘探 三分量 非零 VSP记录 分析处理方法
  • 简介:通过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单个有机包裹体的成分,分子结构及其中烃类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结合其它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琼海凸起系由文昌A、B两凹陷双重供油,其中文昌A凹陷是琼海凸起的主要油源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表明:文昌A凹陷有过两期油气运移,第一期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140℃,第二期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0-170℃,两期有机包裹体在成分,烃类成熟度以及分布特征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文昌B凹陷经历了一期油气运移,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00-140摄氏度,有机包裹体特征与方昌A凹陷两期有机包裹体的特征均有所不相同。

  • 标签: 珠三坳陷 有机包裹体 特征 油源 油气运移 应用
  • 简介:应用层序地层学对崖13-1气田主要产层陵水组段进行了亚段细分,以此为基础,在地震阻抗剖面上得到不同亚段的阻抗体,利用层拉平技术将各亚段阻抗体抗平,并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求出各亚段阻抗体12个水平方向的变差函数,拟合其非均质性变程椭圆,通过对不同亚段变程椭圆的比较,结合沉积特征,分析了陵段各亚段的沉积体系及物源方向。

  • 标签: 地质统计学 地震资料 研究 崖13-1气田 陵三段 沉积体系
  • 简介:继今年元月美方一行四人来研究中心访问,拟定合作研究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协议之后,研究中心勘探部于六月中旬派出以谢泰俊为组长的五人研究小组赴美,进行了一个月的交流和考察。为期年的合作课题正式开始执行。在美期间,美方对访问内容和计划作了周密详细的安排,进行了坦诚、友好的交流和讨论。除落实合作计划细节及交换资料外,美方就加州盆地的构造一沉积充填,上第三系海相

  • 标签: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 美国斯坦福大学 合作项目 南海北部 大陆边缘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