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A联合亚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方法抽取郑州颐和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PL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41例给予维A诱导化疗,研究组41例给予维A联合亚砷诱导化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完全缓解率,诱导缓解时间,白细胞水平峰值,高白细胞血症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3、6个月复发率及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完全缓解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诱导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白细胞水平峰值低于参照组,高白细胞血症维持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复发率与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复发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中,以维A联合亚砷诱导化疗,有利于缩短诱导缓解时间,提高完全缓解率,但存在一定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维A酸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重睑切口或眉下切口,行眶隔前脂肪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ROOF)部分切除或增强缝合,矫正上睑臃肿和上睑凹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对166例美容就医者(男65例,女101例,年龄34~61岁)实施该术式。其中重睑切口矫正上睑臃肿81例;重睑切口矫正上睑凹陷33例;眉下切口矫正上睑臃肿30例;眉下切口矫正上睑凹陷22例。结果166例美容就医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区瘀血和切口红肿短期内可自行缓解。瘢痕增生、肉芽肿形成等问题均未出现,切口瘢痕不明显。随访3~14个月,平均7.6个月,166例美容就医者上睑臃肿或凹陷均得到改善,美容就医者均满意。其中2例美容就医者术后出现血肿,经清创后一期愈合。结论眶隔前脂肪联合ROOF部分切除或增强缝合可有效改善上睑臃肿或上睑凹陷,安全、创伤小可作为上睑整形手术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眶隔前脂肪 眼轮匝肌后脂肪 上睑臃肿 上睑凹陷
  • 简介:摘要自体脂肪移植被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胸部塑形以及身体各部位软组织凹陷的填充、创面及瘢痕的防治。然而,脂肪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并不稳定。当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脂肪组织的获取、提纯、注射和移植后的再生机制等领域,鲜有文献系统地总结供体因素对脂肪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该文就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的作用机制、供体因素对脂肪组织和AS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稳定脂肪移植的临床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脂肪移植 供体 脂肪来源干细胞 生物学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KCNQ1OT1在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及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阐明KCNQ1OT1与肥胖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解读lncRNA参与肥胖发生发展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用PPIA为内参基因,通过定量PCR,检测KCNQ1OT1于人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第0、1、3、5、9、12天的表达水平;应用定量PCR检测KCNQ1OT1在肥胖和正常人群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KCNQ1OT1与人群体重指数、血清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的相关性。结果KCNQ1OT1在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第1、3、5、9和12天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89±3.10)、(24.78±5.58)、(15.53±2.11)、(6.75±0.71)、(4.81±0.84),与第0天相比,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分化初始增长尤为明显(第1、3天)。KCNQ1OT1在肥胖人群内脏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79±0.05,较正常人显著增加(P<0.01)。KCNQ1OT1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569, P<0.01),与三酰甘油含量呈正相关(r=0.489, P<0.05),与总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r=0.591, P<0.01)。结论KCNQ1OT1在人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呈增高趋势;在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其表达与体重指数、血清三酰甘油等肥胖相关指标呈正相关,提示KCNQ1OT1可能是影响人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及肥胖防治的潜在靶标。

  • 标签: KCNQ1OT1 LncRNA 人脂肪前体细胞 诱导分化 肥胖
  • 作者: 张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2-03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9期
  • 机构:解放军第二〇五医院烧伤整形科
  • 简介:摘要:去除多余的脂肪,塑造一个理想的完美形体,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追求。用外科手术方法去除脂肪组织,减轻肥胖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脂肪抽吸术是指应用负压吸引,经皮肤小切口将多余肥厚皮下脂肪抽吸出来的一种美容外科手术方法。该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显著,反弹率低,安全可靠,已经逐渐被人们承认和接受。因此,脂肪抽吸术的围术期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脂肪抽吸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显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髓逐渐减少,骨髓小粒空虚,造血组织被脂肪细胞取代,这种骨髓脂肪组织取代造血组织的进程称为骨髓脂肪化。骨髓脂肪是造血微环境中重要成分,骨髓脂肪和其分泌的脂肪因子对造血具有促进/抑制的双相作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脂肪化机制探索将有助于对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发病机制的了解。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脂肪 脂肪因子 造血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其内脏脂肪(VAT)含量的差异。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符合纳排标准的1094例于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的VAT含量、皮下脂肪(SAT)含量和腰围(WC)。根据上述患者的BM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体重过低组(BMI<18.5 kg/m2,n=56),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n=444),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n=253)和肥胖组(BMI≥28.0 kg/m2,n=81)。采用秩和检验方法探讨四组患者VAT、SAT和W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了解BMI分别和VAT、SAT、WC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094例患者中数据齐全的共834例,其中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71例,呼吸系统疾病114例,消化系统疾病349例,泌尿系统疾病210例,生殖系统疾病1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29例。不同疾病种类患者在各BMI水平的VA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的VAT、SAT和WC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SAT含量在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过轻组(P<0.01)。VAT含量及WC两个指标的组间比较则显示,超重及肥胖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过轻组(P<0.01),在肥胖与超重两个组别间的比较则未发现差异的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BMI与VAT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02、0.195,P<0.05);在体重过轻组和肥胖组未发现两者的相关性(P>0.05)。BMI与SAT在正常体重组呈正相关关系(r=0.296,P<0.05),而在其余三组则未发现(P>0.05)。BMI与WC的正相关关系体现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r分别为0.199、0.144,P<0.05),而在体重过轻组和肥胖组未发现两者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BMI作为肥胖程度判断的临床常用指标,与影像学肥胖的判断指标存在有限的相关关系。一定范围内的BMI水平有助于推测内脏脂肪含量,当体重过轻或肥胖达到某种程度时,BMI水平可能难以用于推测内脏脂肪的严重程度及其分布特征。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计算机断层扫描 内脏脂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皮肤脂肪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就诊的5例颅脑皮肤脂肪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脑电图改变,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出现眼部、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改变。5例均有角膜异常,3例有眼睑缺损,2例有眼球钙化,1例有眼部迷芽瘤。5例患者均出现特征性头皮光滑无毛发的脂肪痣,3例患者眼睑有小结节皮赘,3例患者躯干有咖啡斑。5例患者均出现右侧大脑半球发育不良,4例伴有右侧脑室扩大,3例伴有蛛网膜囊肿,1例有胼胝体发育不良。5例患者的癫痫发作均在1岁以内起病,均出现过痉挛发作,3例有部分性发作,1例有强直发作。5例患者均对抗癫痫药物效果不佳,1例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发作明显减少,1例经手术发作得到控制,1例胼胝体切开后仅无发作4个月,之后再发,3例患者行生酮饮食治疗,1例癫痫发作减少,1例生酮饮食后发育进步。5例患者均存在发育落后。4例患者血液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未见异常。1例患者脑组织基因检测发现KRAS基因突变。结论颅脑皮肤脂肪增多症为临床罕见疾病,常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及眼部,患者的癫痫发作常常难以控制,存在发育落后,可能需要手术控制癫痫发作。该病被认为是体细胞突变,血液中难以检测到基因突变,脑组织可发现基因突变。

  • 标签: 颅脑皮肤脂肪增多症 脂肪痣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乳腺不同位置脂肪坏死病灶的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3例患者共69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根据病灶的所在部位(皮下脂肪层、皮下脂肪层与腺体层均累及、腺体层),将其分为腺外型、交界型和腺内型。总结并比较不同类型组间的超声特征。结果63例患者中22例有外伤或手术史,7例既往有乳腺炎性病变。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或因偶然发现肿物就诊。根据超声声像图中病灶位置将69个病灶分为腺外型31个、交界型26个、腺内型10个,2个漏诊。腺外型与腺内型声像图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交界型同腺外型和腺内型的声像图比较,部分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形状、边界、病灶血流情况、与周围组织分界、与周围皮肤关系及同侧腋窝淋巴是否肿大(P=0.045、0.001、0.025、0.001、0.001、0.019);而有无包膜、回声类型、钙化类型、后方回声情况及患者病灶数目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漏诊2个病灶(2/69,2.9%),误诊为可疑恶性病灶(BI-RADS 4b类)5个(5/67,7.5%)。结论乳腺脂肪坏死的声像图及临床表现多样,应用高频超声观察不同位置病灶的声像图表现,详细了解相关病史,特别是外伤史、手术史等临床信息,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乳腺脂肪坏死。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疾病 脂肪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XY-911移动人体脂肪测量终端检测人体成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0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体检的 30例体质量正常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XY-911移动人体脂肪测量终端检测受检者人体成分,并与 SK-X80人体成分分析仪、 BC-575人体脂肪测量仪、 InBody1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水下称重法为金标准,评估各仪器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结果:各仪器测量结果中,体重、肌肉含量、身体质理量指数( BMI)、基础代谢率( BMR)、骨量、脂肪率、水分率、内脏脂肪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XY-911移动人体脂肪测量终端和水下称重法之间的相关系数 r值均> 0.975。结论: XY-911移动人体脂肪测量终端检测人体成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不仅可用于临床门诊体检,同时可供家用。

  • 标签: 人体脂肪测量仪 体检 营养状况 人体成分
  • 简介:摘要骨骼肌脂肪浸润是影响骨骼肌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骨骼肌衰老的重要病理特征。骨骼肌脂肪浸润是一种病理诊断,衰老相关的骨骼肌脂肪浸润能否被视为一种老年综合征有待研究。鉴于骨骼肌脂肪浸润与脂肪肝都属于体内脂肪异位沉积,两者均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在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方面具有的高度相似性,我们建议临床使用脂肪肌(fatty muscle)这一名词表述衰老相关的骨骼肌脂肪浸润。现对老年人脂肪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

  • 标签: 肌,骨骼 脂肪肌 肌少症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现代城市人群患各类疾病的几率越来越大,其中脂肪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功能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有很大可能演变车鞥肝硬化,进而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可恢复性伤害。导致脂肪肝形成的原因大多是由于饮食习惯不健康导致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也以调整患者饮食搭配,实现营养膳食标准为主要手段。以下本文将简要阐述脂肪肝的病理分类,并对该类病症患者的饮食调理要求展开说明,以期为相关医学工作者以及患者自身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脂肪肝 分类 膳食调整 营养应对
  • 简介:摘要大量研究发现,减少白色脂肪,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可以对抗肥胖及其共患病。利拉鲁肽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及减重药,具有降脂减重的作用。然而在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中,利拉鲁肽对血脂的作用不尽一致,且其在白色脂肪及白色脂肪棕色化中的机制尚未得到阐释。因此,利拉鲁肽对白色脂肪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旨在更好的探索利拉鲁肽的减重机制。

  • 标签: 利拉鲁肽 白色脂肪 白色脂肪棕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藏汉两族人群内脏脂肪组织、体重指数和腰围之间的关联,探索两族人群内脏脂肪组织和脂肪因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进行单中心、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共纳入年龄在18~65岁的148名汉族及150名藏族受试者,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体重指数每增加1 kg/m2,汉族人群较藏族人群增加更多的内脏脂肪组织[β为6.87(95%CI 4.25~9.49)对4.84(95%CI 2.57~7.11), P<0.01]。腰围每增加1 cm,汉族人群的内脏脂肪组织增加程度也更大[β为4.02(95%CI 3.15~4.89)对2.06(95%CI 1.75~3.44), P<0.01]。藏族人群的脂联素及瘦素水平比汉族更高[(57.06±32.52对75.56±43.95)ng/ml, P<0.01;(98.55±100.46对124.83±111.97)pg/ml, P=0.024]。经过多个协变量调整后,藏族的脂联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OR=0.97,95%CI 0.95~0.99, P=0.007),而在汉族人群中无相关性(OR=0.99,95%CI 0.98~1.01, P=0.268)。结论民族的差异会影响脂肪分布,即使增加相同的体重指数或者腰围,藏族人群的内脏脂肪组织比汉族的增加程度更低。藏汉两族人群有各自的代谢特征。

  • 标签: 体重指数 内脏脂肪组织 藏族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按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50例,应用奥美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压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指标比较,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者高血压症状,改善患者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等血压指标,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沙坦酯 硝苯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指(趾)甲类疾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类似。皮肤镜为无创检查,可通过观察小皮、皱襞、甲板等部位,快速、全面地观察早期病的变化,可用于病的诊断及治疗或手术效果评价。本文结合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明确诊断的指(趾)甲类疾病的皮肤镜表现,总结常见病的皮肤镜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病的认识。

  • 标签: 指(趾)甲疾病 甲癣 甲剥离 皮肤镜检查 甲银屑病 甲黑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