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实验表明低强度激光每天1.0J/cm2照射平滑肌细胞,  PTCA术后低强度激光照射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都可能在低强度激光照射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方面起作用

  • 标签: 低强度 再狭窄 强度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2月-2022.2月收治的10例接受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药物指导,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术后处理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结果:全体患者都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这其中,有1例患者术中发生率血压升高、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结论: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介入手术围术期间的护理要点,做好对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展开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 围手术期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截取的研究时间是院2023年08月~2024年02月,研究对象是52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分别对上述受试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结果一致,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效能很高。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可提高临床检出率,能够明确颈动脉狭窄病变程度,临床意义重大;可为卒中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的指导,规范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病变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治疗及预防办法。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26例经手术加扩肛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5年,排便症状完全改善22例,部分改善4例。结论手术加扩肛是治疗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有效方法,规范的医疗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关键。

  • 标签: 肛门直肠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外周静脉中长度导管发生血管管腔狭窄的体会。包括发生血管管腔狭窄的原因分析、对策。认为根据医生医嘱、治疗周期、患者个体特点等因素主动选择合适的输液装置,防止因药物刺激等造成静脉内膜出现严重组织学改变,进而造成外周血管损伤,同时把输液的危险因素,即选用错误装置给药,控制在输液治疗活动前,降低输液的风险,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安全注射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静脉输液 中长度导管 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颈动脉狭窄病情运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因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卒中病患3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所有病患均进行围术期的抗血小板的治疗和全脑及颈部血管的造影或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操作且术后残余的狭窄小于20%,手术后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随访工作。颈部血管经过超声检查后发现再无狭窄情况发生。结论运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且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的运用实施。

  • 标签: 置入术 疗效 安全性 血管内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设置未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所有患者均采用CT血管造影进行临床检查,观察分析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为78.0%,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为38.0%,2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显著上升,颈动脉狭窄是造成患者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颈动脉狭窄可以作为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依据.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7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和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6—2012年经血管内治疗的30例症状性、颅内后循环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并发症、影像学和随访资料。所有存活的患者都接受了电话随访,以获取他们当前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30例患者中有24例为颅内椎动脉狭窄,6例为基底动脉狭窄。其中10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13例行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还有5例患者同时行支架植入和PTA治疗。另有2例患者手术失败。术后死亡患者1例(3.3%),卒中患者2例(6.6%),1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患者(6.7%)出现无症状并发症(夹层和假性动脉瘤)。本研究的中位数临床随访时间为7年。在29例术后存活患者中,有6例死于其他无关因素。有3例患者(10%)出现卒中复发,2例(6.7%)为短暂性后循环缺血发作。2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大脑中动脉卒中。5例患者(16.7%)再次出现动脉狭窄,其中3例为(10%)手术的动脉血管闭塞。有6例患者接受了二次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10%)行PTA治疗,另3例(10%)行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当前的mRS评分结果为:9例mRS评分为0分,8例mRS评分为1分, 4例mRS评分为2分,1例mRS评分为4分。结论通过长期随访发现,高危症状性颅内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卒中复发率较低。选择合适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并予以血管内治疗可能使其获益。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解放军264医院2006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较术前显著减轻(P〈0.01),患肢麻木、冰凉、无脉症状完全消失。围术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6~10个月无复发。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且没有增加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发作频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85例已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TIA患者分为单次发作组与多次发作组(发作频率≥2),比较不同发作频率间临床特征与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85例患者中73例(85.9%)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其中以颈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对于多次发作TIA患者应尽早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血管性病因及病变程度。

  • 标签: 颅内外血管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70例外周动脉狭窄症状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周动脉狭窄症状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平均年龄以及高血压等,具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导致其它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 标签: 外周动脉狭窄 脑卒中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血管技术治疗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置入支架,术中12例进行球囊预扩张、15例均应用脑保护装置。结果15例支架置入均获成功,血管残余狭窄程度<30%。术后随访13例(10~18个月),1例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0%)。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发生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颅内动脉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颅内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经MRI检查确诊并经全脑血管造影确定病变程度。然后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基底动脉狭窄病变2个,椎动脉狭窄病变6个,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病变4个,大脑中动脉狭窄病变7个。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术,无手术死亡及脑梗死,1例发生近端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经支架植入后夹层消失。对全部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无脑梗死发生。结论对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成功率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减少患者的脑梗死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安全性 短期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CTCA )检查的诊断意义。 方法 现对临床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选取其中 13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GAG ),以 GAG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意义。 结果 CTCA 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 71.97% ,正常的占比率为 28.03% ;而 GAG 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 77.27% ,正常的占比率为 22.73% ,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 P < 0.05 ); CTCA 检查后的符合率为 93.21% 、特异性为 93.33% 、灵敏度为 91.18% ,。 结论 CTCA 检查结果和 GAG 检查结果之间无明显区别,且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病变。结果16例病人成功植入支架,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人支架治疗失败,成功率94%。手术成功病人锁骨下动脉盗血征象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无支架相关性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血管超声及CTA检查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与卒中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7例,依据经颅多普勒(TCD)和(或)MRA、DSA检查结果,分成血管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平均随访25.69个月时发生的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和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卒中再发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卒中的风险和累积生存率,采用对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结果:在随访的197例患者中,失访8例,共有189例资料完整。狭窄组(32.6%)与非狭窄组(15%)的卒中发生率(P=0.01)和预后(P=0.014)有显著差异;狭窄组50%的卒中再发时间为47个月,显著短于非狭窄组的53个月(P=0.0145)。结论:脑血管狭窄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因素,有血管狭窄者卒中再发率高于无脑血管狭窄者。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血尿酸水平跟脑梗死急性期和脑血管狭窄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22年1月到2022年10月到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和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共256例,急性脑梗死包括初发脑梗死患者118例和复发脑梗死68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共70例,在入院当天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并开展生化检查,患者依据血尿酸水平四位分数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位,通过CT血管成像对患者的脑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第一分位血尿酸水平是脑血管狭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血尿素分层不断提升,脑血管狭窄程度所具有的危险度也不断减轻。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低血尿酸水平可能是造成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尿酸水平 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对患者肾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选定为78例在我院诊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1年8月到2022年9月,将奇偶法作为主要的分组依据,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EDD、LVESD、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均未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VEDD、LVESD明显缩小,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降低,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

  • 标签: 外周血管介入 肾动脉狭窄 肾功能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其颈动脉的狭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无狭窄发生率、颈动脉血管的中膜厚度、Hcy水平均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病变 诊断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