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孔子而思》是郝大维与安乐哲较早期著作,作者基于对中国哲学“情境本体论”判断,以概念关联建构方式,将“义”置于孔子思想核心地位,阐发孔子思想创新性,并将孔子教育方式定义为“唤起式教育”。其诠释逻辑理路有哲学思考魅力,也面临诸多质疑“义”在孔子思想中是否为核心概念?创新性是否为孔子思想最重要特性?创造性诠释限度与意义何在?美国汉学家诠释为我们理解儒学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新思考。

  • 标签: 安乐哲 创新 唤起式教育
  • 简介:《论身体各部分功能》是盖伦医学生理学方面的代表作。盖伦医学思想价值除了体现在古代医学史意义上,还体现在古典文教传统意义上。本文试图通过对《论身体各部分功能》3.2.6—3.2.13解读,把古希腊罗马医学放回到它赖以产生和存在文化背景中,展现对身体认识和治疗在灵魂教化活动中位置和作用。

  • 标签: 盖伦 身体 灵魂 医疗 教化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反思现代性出现了本土化“脱域”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脱域”,就是中国现代性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于中国共时出场或错序出场;所谓“重构”,即与全球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对接中国现代化既不是经典现代性,也不是后现代,也不是西欧“新现代”或“反思现代性”跨界平移,而是立足中国本土“新现代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中国问题,需要我们以中国立场、全球视域来观察中国问题,建立中国新现代性理论。

  • 标签: 反思现代性 中国问题 哲学视域
  • 简介:毛泽东一身而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因而其理论活动便不可避免会具有理论旨趣与实践旨趣双重性质,同时,对于一种哲学来说,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这双重功能,由于理论与实践关联复杂性,很可能会在二者之间会出现不一致性。因此之故,这两者之间不一致性在兼具理论家和实践家双重身份毛泽东那里,有着特别典型体现。就当时以苏联教科书为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一方面,这种决定论理论体系由于其具有马克思所说理论上彻底性,能够有效用于掌握群众,从而不可弃绝之,但另一方面,又由于这种决论理论不仅从逻辑上使得改变世界行动成为不可能之事,而且还由于其抽象性、僵硬性而往往导致实践或行动失败,因而又必须予以严厉批判。但既然这两方面都为成功政治实践之所所必须,则尽管两个方面难于兼容,但却必须使之并存。这似乎便是毛泽东具有两种哲学之缘由。推而广之,对于任何兼具理论家与实践家的人来说,如果他既要正确地行动,同时又要掌握群众去行动,则其若要成功,必定需要两种哲学,一种用于掌握群众,另一种则用于正确地行动。这样,这种两种哲学视野便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去分析任何政治实践中不同理论倾向及其间张力问题。进而,对于一个行动着理论家或者说对于一个需要理论指导和凝聚人心政治集团来说,分别适应于正确行动和掌握群众两种哲学并存也表明,要想掌握群众,或许用一种理论上彻底外来哲学理论便可,但要想成功地行动,或者说发展一种能够成功行动哲学,却必得借助于传统思维方式方有可能奏效。

  • 标签: 理论哲学 实践哲学 理论旨趣 实践旨趣
  • 简介:<正>当前,机械工业还继续面临着严重困难,有的人对它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甚至怀疑机械工业在科技高度发展今天是不是属于“夕阳工业”。前段时间,社会上也有一种倾向,认为机械工业本大、利微、投资回收期长,所以对机械工业投入不够重

  • 标签: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产品质量 机械工业 社会效益 现代化
  • 简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克罗茨纳赫笔记》被统称为马克思“克罗茨纳赫时期”作品。对两者关系讨论构成克罗茨纳赫时期研究重心。对此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已广为学界所接受苏联学者尼拉宾“交叉说”,即《克罗茨纳赫笔记》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创作之中;二是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MEGA^②I/2)编者推论,即《克罗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在MEGA^②I/2卷文献学推论基础上,本文提出《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确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之间,这一文献学事实对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完成研究主题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转向,及其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支撑作用。

  • 标签: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克罗茨纳赫笔记》 《论犹太人问题》
  • 简介:在当下有关历史唯物主义争论中,“物象化”和“物化”扮演了重要角色。为说明其真实含义,对“物象”和“物”探讨十分必要。回到马克思文本和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史语境,“物象”在财产关系中与“人格”相对应;虽然“物”本身有不同层次用法,但从根本上延续了理论划界作用。然而,从本文证据和逻辑分析出发,无论是“物象化”还是“物化”都尚不足以构成对马克思哲学方法科学界定。

  • 标签: 物象 私有财产 生产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毛泽东与文艺知识分子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大众意识强调与文艺知识分子精英情结、为政治服务要求与文艺知识分子艺术性追求、思想改造与文艺知识分子自由心性三个方面的冲突和对立。毛泽东和文艺知识分子常常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东西产生了不同理解,这正是造成毛泽东时代文艺领域悲剧深层原因。

  • 标签: 毛泽东 文艺知识分子 大众 价值冲突
  • 简介:<正>一、知识经济涵义所谓知识经济,按OECO《以知识为基础经济》(1996)报告中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合作之上经济.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一个概念.这里所说知识,是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所有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知识是最重要部分.为了有利于经济分析,这里知识可分为四种类型:知道是什么

  • 标签: 识经济 知识产业 信息技术 研究开发 科学系统 经济增长
  • 简介:<正>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把精神激励与利益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重视精神激励,批判一手软一手硬倾向,另一方面重视利益激励,并形成了一套科学利益激励机制理论。一、明确奋斗目标,引导群众为自身利益而奋斗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奋斗目标

  • 标签: 利益激励机制 邓小平同志 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 物质利益 精神激励
  • 简介:N.哈特曼价值柏拉图主义是由价值本质论、关系论、发现论、理想论、原则论等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理论范式。如果说在柏拉图理念论中概念与理念处于一种杂合不分混沌状态,休谟、叔本华等不满于此状态而试图对其作出明晰区分,那么这些观点显示哈特曼既欲明晰鸿沟又要弥合鸿沟理论创意。立基于价值柏拉图主义和价值绝对主义.又摆向价值自然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显示了哈特曼价值论乃至整个价值柏拉图主义理论困境及摆脱困境理论努力。

  • 标签: N.哈特曼 价值 理念 本质 柏拉图主义
  • 简介:<正>文化哲学是当代研究文化问题重要课题之一。文化哲学研究对象是文化本质、文化与历史、社会关系,各种文化冲突、交流、比较,文化与宗教、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与哲学本身关系等。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已经由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此届大会“具有一个极为广泛和普遍议题——哲学和文化。科学技术问题已

  • 标签: 价值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 文化哲学研究 传统文化 东西文化 主体
  • 简介:<正>以前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执教,现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科阿曾这样告诫他学生和客户:“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由权力社会向知识社会、由等级社会向网络社会、由喝脱脂奶社会向喝2%脱脂奶社会转变时代,你必须毫不怜惜地抛弃各种妨碍创造性因素:标准运作程序、礼仪、行为准则、限制性品牌形象和对以往成功满怀崇敬记忆”.事实上,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知识经济”革命已向人们展示了比以往更丰富、更广泛生活空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进程,使我们不得不置身于一个全新生存境遇之中.全新生存境遇需要全新生存战略来应付,这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最基本挑战.

  • 标签: 知识经济时代 生存境遇 前瞻性思维 创造性 生存战略 网络技术
  • 简介:宋代道学家于儒家精神和价值传承有着较为明确道统观。杨时自29岁问道程颢就确立了一以贯之道统观,认定儒家有着"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程颢(程颐)"道统体系。即三代有圣王授受,《六经》为这一授受记载;三代以降至秦,有孔孟宗传,与之相应有"四书"传承接续;孟子而后,程颢(程颐)接续孔孟得儒家圣人之道而传,二程同道张载和邵雍也在一定程度上得道、传道。杨时道统观是人物谱系、经典体系、学说统一。其承程颐、启朱子,既推动了道学广泛传播,又因学术与政治纠缠,有排斥异己流弊。

  • 标签: 杨时 道学 道统
  • 简介:国家以因大规模天灾人祸造成社会特殊状态为起点,构建着灾难叙事。利用灾难“将发生”国家,构建出“被划一整合灾难”叙事模式;而利用灾难“已发生”国家,则构建出“被个别诠释灾难”叙事模式。国家在构建灾难叙事同时,实际也利用灾难不断构建与巩固自身秩序。因所处状态不同,国家有着“日常秩序”与“特殊秩序”。如果两者联结是直接,都隶属于一个统一体制下,那么国家秩序构建与强化将体现在制度覆盖性与渗透性上;如果两者联结必须以国家出场为前提,那么国家秩序构建与强化则体现为政府形象得以展示与地位得以加强。作为采用“被个别诠释灾难”叙事模式典型中国,为了在完善自身防灾抗灾行动同时保留自身对每次灾难诠释空间,需要借鉴“被划一整合灾难”叙事模式,建立“半覆盖性”体制,并且将自身灾难叙事发展得更为立体化与人性化。

  • 标签: 国家 灾难 秩序 被划一整合的灾难 被个别诠释的灾难 日常秩序
  • 简介: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全先生是我国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知名学者。为庆贺其十八寿辰,去年本刊第4期曾刊发《思想史“两重性”探求及意义衍生——李锦全先生对中国思想史本质诠释》。今年6月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了“中国传统文化承传和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本刊现特发李锦全先生此文,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矛盾 融合 承传 创新
  • 简介:明代心学是批判程朱理学产物。不但心学建构是与书院密切关联,而且面对官方禁学,心学代表人物及其门人纷纷创建、修复书院以传播心学,使心学成为明代显学。为解决书院研究、传播心学与教授科举应试知识矛盾,心学家主张将书院应试教育与传播心学结合起来,二者互为表里,使书院在研究、传播心学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书院 明代心学 理论建构 传播 科举应试
  • 简介:<正>关于思维心理本质问题,一向是心理学和哲学需要解答基本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哲学对这个问题解答,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和公认见解。正是这点促使笔者十分关注思维问题,现将管见陈述如下。

  • 标签: 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 心理结构 解决问题 人脑
  • 简介:遵循以生言性路径,《荀子》以情欲为人性之本,将人性论与形而上相剥离。由于人欲望具有共同性,在欲多物寡情况下,人性之"恶端"必然勃发。"恶端"是客观,但它不是"原罪",也不是人性中一个部分或因素,而是一种诱因,一种在客观条件具备情况下必然趋势。《荀子》由自然性性伪分导出社会性性伪合,再由性伪合而申礼治,其人性论实质是性有恶端可化论。在《荀子》,化性起伪"化"不是改变而是教化之意,性伪合依旧立足于性伪分。

  • 标签: 恶端 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