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34例例正常分娩的低危孕产妇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7例,参照组采用传统会阴保护技术,试验组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参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应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低危孕妇 正常分娩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
  • 简介:摘要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医疗服务的主体,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对于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医院实际工作,通过阐述既往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与成效,讨论该项工作的创新与提升。

  • 标签: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档案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设计手术方案、制作个体化导向模板,实现个体化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肱骨髁间闭合性骨折2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患者纳入A组,编号为偶数患者纳入B组。A组CT数据使用Mimics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复位并设计导向模板、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B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复位固定时间、术中是否调整克氏针、B组克氏针使用数与虚拟设计最佳置入数等。结果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25.66±3.67min)小于B组(38.66±9.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未行克氏针调整,B组有4例进行了调整。B组打入克氏针实际数与设计数差值最小为1,最大为3,均值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质量。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3D打印 数字化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CP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锁定接骨板(LCP)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5例,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5例病人中,4例因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出现胫前皮肤坏死,二期皮瓣移植愈合外其余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MIPPO技术的LCP固定胫骨远端骨折,保护了胫骨骨折端及周围软组织血运,符合生物学内固定理念,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较先进的骨折治疗方法。

  • 标签: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LCP生物学内固定 MIPPO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特定人群健康管理的作用,探索更适应时代发展且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方法200名公务人员,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健康管理方案下,分别采用传统的健康管理手段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管理手段,对其展开为期半年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人群干预后常见慢性病检出率的差异,并使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两组人群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常见慢性病检出率方面,观察组体重超标及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情况、精力、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移动互联网技术可提高目标人群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提高健康管理的总体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

  • 标签: 公务人员 移动互联网 健康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四肢关节面骨折患者80例(共140处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所有患者先进行DR平片扫描,后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使用表面遮盖法重建、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影像处理,检查结束后,对比两种检出方法的骨折检出率。结果DR平片扫描的骨折检出率为71.43%(100/140),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骨折检出率为96.43%(135/140),两种检查方式的骨折检出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面骨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情况的发生,为患者接下来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四肢关节面骨折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在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3年2月~2015年10月间的术前和输血前检查的患者进行HIV的检测,其阳性者送往绵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做蛋白印迹(WB)确证试验,将两者结果进行比对。结果145例初筛阳性结果中确证115例,不确定7例,阴性23例。初筛阳性与确证实验的符合率为79.31%.灵敏度为83.33%。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检测HIV抗体与WB确证试验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因此,判断HIV抗体阳性或艾滋病必须经WB试验确证,以排除假阳性。

  • 标签: 化学发光 HIV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管超声引导(US)和改良赛丁格技术(MST)PICC操作前即采用或扩大穿刺点才采用局部麻醉对患者舒适度及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穿刺前无麻醉;B组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1ml局部麻醉后穿刺;C组给予心理暗示但穿刺时不实施麻醉。比较三组患者疼痛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术后疼痛自评以及置管成功率。结果局部麻醉组患者生理指标变化较小,且其疼痛自评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暗示组患者生理指标变化高于基础值,但仍优于对照组(P<0.05)。三组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局部麻醉提前能明显改善置管患者的舒适度。仅给予心理暗示对置管的良性影响不明显但仍有一定帮助。

  • 标签: PICC 麻醉 疼痛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疾病,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所以对药物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每样药物必不可少的就是药物分析,分析其中含量及其浓度。化学发光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CL)是通过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光的强弱得到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等特点1。而将化学发光分析发和流动注射结合形成化学发光-流动注射的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的精密度。微透析现在已经广泛的运用到生化物质的分析中,比如实际的器官组织以及生物液等,经过研究,它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现在也将其应用到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而且微透析能够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分析发联合,形成微透析-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联用系统,能够实现在线分析,有效的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药物分析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微透析采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与B-Flow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变的诊断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在诊断中应用超声显像与B-Flow技术,观察其血栓情况。结果本组118例患者,确诊率100.00%(118/118),双下肢血栓8例、单下肢血栓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90例、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8例,研究组的股静脉与腘静脉内径值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组患者中59例血管呈无回声,29例呈自发显影,10例呈实质性低回声,20例呈稍强回声。结论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变时应用超声显像与B-Flow技术,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显像技术 B-Flow 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SD技术与外固定架联合进行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有软组织缺损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患有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30例,采取VSD与外固定架联合治疗,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得到良好愈合,未发生感染,创面良好愈合,恢复良好肢体功能。结论经VSD技术,创面可获充分引流,愈合加快,感染减少,与外固定架联合进行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简单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VSD 外固定架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2例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给予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加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32±0.3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37±1.23)分,(t=7.231,P=0.02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80.5%),(χ2=11.5621,P=0.017)。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中药熏蒸 针灸 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VAS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降低新生儿采血过程中溶血样本发生率的临床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我院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每例新生儿采集两管血液标本,一管为对照组,另一管为观察组,将观察组的标本人工溶血,比较两组的促甲状腺球蛋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的含量。结果对照组血液标本中FT3和FT4的含量远低于观察组血液标本的含量,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血液标本中TSH的含量相差不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血液标本溶血会严重影响检查的准确性,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提高采血技术,减少溶血标本。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标本 采血技术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针刀””缪刺”和”药物”(针、刀、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判定。方法将1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分为3组.即针刀缪刺组(A组)34人;针刀药物组(B组)34人;缪刺药物组(C组)35人,通过每组操作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A组治愈28例,显效3例,无效3例。治愈率占82%;B组治愈31例,显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占91%;C组治愈27例。显效5例,无效3例,治愈率占77%.结论从中可以看出治疗效果B大于A大于C.水针刀配合药物,缪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明显,疗效可靠安全,值得推广。特别是水针刀配合药物.疗效更确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配置影像技术透视人员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脊柱科行单椎体成形手术共计39台次。其中男22列,女17列;平均年龄62.5岁。按手术次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设置一名专业影像透视人员操作C臂,手术台次为奇数,19台次;对照组由非影像专业技术的医护人员操作C臂,手术台次为偶数,20台次。分析研究比较两组在平均病人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手术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结果。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0.6(±6.7)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0.4(±12.4)min(P<0.05)。实验组平均透视次数17(±4.4)次,对照组平均透视次数26(±9.1)次(P<0.05)。实验组医生满意度优良率为100%,对照组医生满意度优良率为74.3%。结论配置影像技术透视人员可以减少病人透视次数,提高的透视图像效果,缩短手术时间,与手术医生默契满意度高,从而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

  • 标签: 影像透视人员 配置 椎体成形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单侧椎管减压钉棒固定结合PLIF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5月我院采用单侧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13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5.3岁,采用单侧椎管减压钉棒固定结合PLIF技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获3个月~18个月随访,经腰椎X线检查,所有患者椎间均骨性愈合,有3例患者椎间隙高度有明显丢失,椎弓根螺钉均无松动,按Henderson功能评价标准3,优20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92%。结论单侧椎管减压钉棒固定结合PLIF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疗效满意。

  • 标签: 单侧钉棒固定 单侧椎管减压 退行性腰椎不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常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选择经我科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例乳腺导管扩张和3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声像图,对照其病理及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40例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四类,分析病理结果,发现四类声像图反映了同一疾病依次发展的不同阶段。结论乳腺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常规超声结合宽景成像技术及该病临床资料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乳腺导管扩张 浆细胞性乳腺炎 常规超声 宽景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中,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质量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在这一质量管理过程中相关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具有其必要性,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并提高管理质量。在此,对目前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对食品药品检验工作的改进有所帮助。

  • 标签: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 质量管理 信息化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镜辅助的小切口切除术(MIVAT)与全腔镜切除术(TET)在临床手术中的创伤度、美容效果、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为甲状腺以及旁腺疾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5月间需进行甲状腺及旁腺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别采用MIVAT(辅助组)以及TET(对照组)手术方式给予患者治疗,治疗结束后通过手术时间、恢复情况、创伤评定以及患者满意度问卷进行综合评判及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以及病情诊断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手术时长、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不适感指标辅助组小于对照组;美容效果指标对照组优于辅助组;而在手术疼痛感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MIVAT与TET作为治疗甲状腺及旁腺疾病行之有效的方式,两者各有优劣,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实际病情、意愿度、要求以及主刀医生的水平综合因素后确定最终治疗方案。

  • 标签: 腔镜辅助小切口 全腔镜 甲状腺 旁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在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56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8例观察组和28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情况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7.8%,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创伤的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明确,手术时间短,痛苦小,不良反应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关节镜微创技术 膝关节骨创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