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术伴术中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颅内压变化相关症状的基础上,针对术后严格控制血压,预防了再出血的发生,而术中引发的血栓导致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给予一系列康复训练,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于术后28d好转出院,门诊继续康复治疗。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栓塞治疗术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闭塞性脑梗塞患者介入术期间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76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塞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8常规护理)、观察组(n=38综合护理),统计及对比组间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急性闭塞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急性闭塞性脑梗塞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分值统计指标较高,观察组的急性闭塞性脑梗塞患者(10.53%)对比对照组患者(31.58%)术后穿刺位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急性闭塞性脑梗塞 介入溶栓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术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采用介入书医治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循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所有患者在接受对症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运动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住院用时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诊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指标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急诊脑卒中 溶栓治疗 绿色通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对脑动脉内介入术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脑动脉内介入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针对性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结论:针对性护理对脑动脉内介入术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急诊科过渡时间就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组,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常规组:非换班时间收治的患者;观察组:换班时间急诊科室收治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以及脱离危险和时间来看,对照组用时明显短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时间、致残率及死亡率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满意程度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诊科过度时间治疗,使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影响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也随之降低,不利于患者健康恢复。

  • 标签: 急诊科 过渡时间就诊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疗
  • 简介:肝细胞癌侵犯下腔静脉(inferiorvenacava,IVC)形成癌者并不少见,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自1999年以来,我科对14例肝细胞癌合并IVC癌者成功施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肝细胞癌 合并症 下腔静脉癌栓 手术后护理 手术治疗
  • 作者: 梁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5期
  • 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1
  • 简介: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急诊治疗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急诊治疗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挑选68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基础护理,观察组使用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中枢损伤、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MESSS评分为(12.30±2.50)分、NIHSS评分为(9.50±2.40)分、ADL评分为(66.50±5.64)分,中枢损伤、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0.5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治疗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急诊溶栓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
  • 作者: 徐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15期
  • 机构: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句容2124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急诊脑卒中绿色通道中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3.01在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0例,以入院就诊时间均分为2组,将25例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者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观察组,数量为25例,在绿色通道中应用急救护理,比对护理有效性。结果:观察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及神经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利于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同时还能对患者神经功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脑卒中;绿色通道;溶栓治疗;急救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扩张成形术加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护理方法[1]。方法:可以选择 2018 . 2 月至 2020. 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患者中,具有下肢动脉闭塞患者 90 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采取血管扩张成形术加治疗,而另一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进行针对性护理。最后再比较两组的护理疗效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 3 例穿刺伤口有渗血现象,2 例皮肤有出血点。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对血管扩张成形术加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提高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所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这种治疗方法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且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也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用血管扩张成形术联合动脉内留置导管,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72小时小剂量尿激酶用于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通过细心的护理,开通率可达到百分之百,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血管扩张成形术 动脉闭塞 有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阿替普酶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采取阿替普酶早期治疗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双模拟法分为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7例,综合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41%)比对照组(24.32%)低,差异明显(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偏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阿替普酶 早期溶栓 综合护理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其护理方式分组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回顾分析方式,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为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其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生活质量。结果:比较NIHSS评分、GQOLI-74评分,护理前数据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方位护理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进行研究,实施阿替普酶治疗,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0例,在入院以后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用于阿替普酶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2022年3月院内行阿替普酶早期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前后观察组HIHSS与ALD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恢复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以观察组的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早期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控制及治疗后恢复,且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早期溶栓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脑血栓治疗开展细节护理干预后对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能力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符合实验要求脑血栓患者460例,根据区组随机法分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对照组(n=230)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230)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对照组生活能力、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研究组低,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血栓 溶栓治疗 细节护理 护理效果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大面积烧伤病人并发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 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做好各项预防措施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关键,一旦血栓形成应及早行规范治疗和实行个性化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症的发生。结果 通过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积极治疗创面及康复指导等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大面积烧伤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增加,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深静脉栓形成 并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泵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具体效果。方法:以术后住院病患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1月起筛选样本至2021年12月,对500例病患做随机数分组,予以对照组(n=250)以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n=250)联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泵,分析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及血液循环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就血液循环情况而言,治疗后,观察组的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T、PLT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泵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对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具有重要价值,可联合常规抗凝法以提高疗效。

  • 标签: 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 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介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88例。参考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方法为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浓度分别为(7.03±0.48)mpa·s、(10.68±1.35)mpa·s、(7.10±0.65)mpa·s、(10.70±1.26)mpa·s,对比可知结果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浓度分别为(6.75±0.48)mpa·s、(4.89±0.56)mpa·s、(9.78±1.34)mpa·s、(6.23±1.47)mpa·s,组间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术治疗期间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相比,前一种护理方法更安全可靠,效果更好,可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 介入溶栓术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浓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针对急诊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详细研究,并讨论其流程优化护理模式的急救效果、满意度。方法 本次研究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取了30例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过其同意后分组进行护理研究。参照组选择常规急诊护理(15例)、流程优化护理模式则用于研究组(15例)。对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进行组间对比,并利用统计学检验,同时判定对病人的急救效果。结果 研究组急救效果尤为突出占比86.66%,其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溶栓流程优化护理模式 急救效果 满意度 急诊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