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维持静脉通道便于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在临床中已被普遍应用.关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进针长度,教科书上有说明: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15°~30°进针角度[1,2],由静脉侧方或上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3].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穿刺 进针角度 进针长度
  • 简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主要表现,60%门脉高压症由肝硬化引起,大约70%肝硬化患者出现门脉高压、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1/3会出现静脉破裂出血,而首次静脉出血(FVB)其死亡率高达1/3,约有50%~80%患者会发生再出血,再出血死亡率更高,

  • 标签: 静脉曲张 肝硬化 套扎术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验证比较持续静脉滴注外源性脑钠肽(BNP)依那普利灌胃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对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心肌梗死+依那普利[10mg/(kg·d)]灌胃治疗组;心肌梗死+脑钠肽[0.06μg/(kg·min)]持续静脉微泵推注治疗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免疫组化、ELISAWesternblot等方法评估各组心室重构心功能状况。结果BNP依那普利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质量指数增加(分别减少13.2%16.9%,P〈0.05),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左室舒张未压(分别降低33.0%45.8%,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给予BNP依那普利持续治疗28天后,其左室舒张末径(LVEDD)大小左室短轴收缩率(FS)优于对照组[LVEDD:对照组(8.8±0.6)mm,依那普利组(7.5±0.7)mm,脑钠肽组(7.5±1.0)mm,P〈0.05;FS:对照组(19.2±2.6)%,依那普利组(27.7±5.6)%,脑钠肽组(27.5±3.9)%,P〈0.05]。依那普利BNP都能够明显抑制心肌梗死后期非梗死区胶原、特别是Ⅰ型胶原增生[对照组(6.8±1.4)%,依那普利组(4.0±0.9)%,脑钠肽组(3.7±1.1)%;P〈0.05]。静脉输注BNP治疗可升高心肌cGMP含量,但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不及依那普利。BNP对非梗死区MMP-2MMP-9含量无明月显影响。结论心肌梗死后持续静脉给予BNP可能通过cGMP介导信号途径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包括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脏肥厚、心室扩大,改善心功能,减少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对非梗死区MMP-2MMP-9表达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利钠肽
  • 简介:1目的通过检测间歇低氧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率、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探讨不同间歇低氧暴露时间对HUVECs损伤影响。方法:分别给予HUVECs间歇低氧刺激(1%0,5min;21%0,10min)及常氧(对照组)处理。在不同间歇低氧暴露时间点应用膜联蛋白(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自介素(IL)-6IL-8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上清液中丙醛(MDA)水平。结果:间歇低氧处理12、16、2024h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间歇低氧处理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4、8、12、16h各时间点逐渐升高,并于16h达到高峰[(251.40±49.45)ng/L]。间歇低氧处理8、12、16、2024h细胞上清液内IL-8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于20h16h达到峰值[IL-8:(737.70±31.08)ng/L;MDA:(2.55±0.04)/μmol/L]。结论:间歇低氧刺激可导致HUVECs凋亡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在间歇低氧刺激一定时间后达到高峰。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间歇低氧 暴露时间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高淀粉酶血症临床价值。方法将268例胆总管结石需行ERCP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补液、支持等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及泮托拉唑治疗:生长抑素3mg加入0.9%生理盐水60mL静脉微泵泵入,5ml/h,持续24h;泮托拉唑4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2次/d,共用48h。比较患者ERCP术前、术后3h、术后24h血清淀粉酶及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h、术后24h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14例(10.45%),术后3h、术后24h出现高淀粉血症63例(47.01%)37例(27.61%);观察组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2例(1.49%),术后3h、术后24h出现高淀粉血症29例(21.64%)13例(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干预可明显减少ERCP术后患者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

  • 标签: 生长抑素 泮托拉唑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Endoscopic RETROGRADE
  • 简介: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受累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66例,比较狼疮性损害与无损害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并对狼疮性损害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狼疮性损害患者102例(18.02%)。狼疮性损害患者与无损害患者相比IgG较高[(18.65±8.64)g/L比(15.80±7.14)g/L,P〈0.01],红细胞沉降率(ESR)较快[(22.85±9.30)mm/1h比(19.89±9.70)mm/1h,P〈0.051,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较高(13.3±8.4比11.3±6.5,P〈0.05),病程较短[(3.0±4.6)年比(4.2±6.0)年,P〈0.051。给予0.5—1mg/kg甲泼尼龙谷胱甘肽治疗后,70例(68.6%)患者在住院期间肝功能好转。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狼疮性损害独立危险因素是神经精神系统受累以及年龄≤18岁。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损害并不少见,对于SLEDAI积分高、病程短、IgG高、ESR快患者考虑为狼疮本身引起肝脏损害,使用常规剂量激素谷胱甘肽治疗后预后较好.年龄≤18岁及精神神经系统受累是发生狼疮性损害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脏损害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铁与非酒精性脂肪(NAFLD)患病风险相关性。方法:在上海40岁以上社区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高分辨率超声检查以及血清铁、血脂、胰岛素、空腹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Y)2h血糖(2hPG)、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检测,对其中数据完整2120名居民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血清铁离子浓度与NAFLD危险因素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铁与NAFLD患病风险之间关系。结果:NAFLD患病率为27.4%。从血清铁离子浓度第1四分位组到第4四分位组,NAFLD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分别为20.8%、29.2%、28.4%、31.2%(组间趋势P=-0.0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血清铁离子浓度第1四分位组(≤14.3μmol/L)相比,第2四分位组(14.4~17.8μmol/L)、第3四分位组(17.9-21.9μmol/L)及第4四分位组(〉21.9μmol/L)NAFLD患病风险比值比(OR)分别是1.57[95%可信区间(cI):1.19—2.08]、1.51(95%CI:1.14—2.00)、1.72(95%CI:1.30~2.28)(趋势P=0.0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对数值(1gFPG)等相关混杂因素后,3组NAFLD患病风险OR分别是1.31(95%CI0.91-1.89)、1.44f95%CI0.99-2.09)、1.48(95%CI1.01~2.19)(趋势P=0.0274)。结论:上海社区40岁以上人群中,高浓度血清铁离子与NAFLD患病风险显著相关。

  • 标签: 血清铁: 非酒精性脂肪肝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痴呆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血清CRP、PARK7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帕金森痴呆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5.44%),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及PARK7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及PARK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联合rTMS能够有效提高帕金森痴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认知功能,降低血清CRP与PARK7水平。

  • 标签: 帕金森痴呆 治疗 盐酸普拉克索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标准对胰腺癌血管侵犯判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56例胰腺癌MSCT图像,对胰腺周围5支大血管分别按照Loyer等、Lu等及长海医院标准评价各支血管侵犯程度及肿瘤可切除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各标准评价准确性,并计算其与手术间Kappa系数。结果Loyer等分型标准判断肿瘤可切除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9%、86.27%、86.90%、59.46%96.60%,Kappa系数为0.623;Lu等分级法判断肿瘤可切除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21%、84.31%、95.20%、79.63%96.46%,Kappa系数为0.777;长海医院标准判断肿瘤可切除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6%、84.31%、97.82%、89.58%96.55%,Kappa系数为0.841。结论长海医院标准对胰腺癌血管侵犯评价是切实可行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侵犯
  • 简介:目的评价血清CA19-9水平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临床价值。方法测定52例术前影像学提示有手术切除可能性并经手术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胰腺癌患者术前血清CA19-9水平,以手术能否切除为金标准,绘制CA19-9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敏感度特异度之和最大点即曲线左上方作为相应截断点测CA19-9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52例胰腺癌患者中手术切除29例(55.8%),未切除23例(44.2%)。手术切除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为(159.6±170.9)U/ml,未切除组患者为(944.4±773.4)U/ml;CA19-9ROC曲线下面积0.918(〉0.9),P〈0.01,95%可信区间0.843~0.992,左上方截断点CA19-9值为353.2u/ml。以此为标准,敏感度93.1%,特异度78.3%,阳、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4%90.0%。结论术前血清CA19—9水平可作为影像学提示有手术切除可能胰腺癌患者进一评估辅助指标。

  • 标签: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CA19-9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中超声在胰管结石诊治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11例胰管结石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手术中均行超声检查,评价主胰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胰管结石部位及数目。结果中超声提示患者主胰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平均内径(1.0±0.4)cm(0.6~2.0cm)。胰管结石单发1例(9.1%),多发10例(90.9%),其中2例术前误诊为单发结石。结石位于胰头部4例,全胰弥漫分布7例。声像图上结石部位显示为强回声,伴声影。所有患者均在中超声引导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结论中超声是一种简便、无创检查方法,可较为准确地定位胰管结石部位,为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影像学信息。

  • 标签: 结石 胰腺管 超声检查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Miccoli式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其功能保护优劣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Miccoli式全甲状腺切除24例,同期行传统开放式全甲状腺切除43例,比较2组式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清钙离子(Ca2+)浓度变化;同时比较中对甲状旁腺辨识个数,术后一过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结果Miccoli式组中对甲状旁腺辨识个数(3.33±0.70)高于开放式组(2.8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2组血清PTH及Ca2+浓度均明显下降,不同手术方式PTH水平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coli式组不同时相PTH水平较为稳定.Miccoli式组一过性(9/24)及永久性(0/24)甲状旁腺减退者相对开放式组(27/43,1/43)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coli式能减少手术对甲状旁腺及其功能影响,有利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较开放式更具有优势.

  • 标签: Miccoli术式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乳腺癌好发年龄为40-60岁,35岁以下青年女性及60岁以上老年女性发病者相对较少。近年来,乳腺癌发病有逐年增多且年轻化趋势。临床报道多将≤35岁乳腺癌称为青年乳腺癌。此年龄段不是乳腺癌高发时期,医患均不重视,易延误诊治。多数报道认为青年乳腺癌预后较中老年乳腺癌预后差,应引起重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预计到2027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我国〉60岁老年女性乳腺癌将有明显增多趋势,重视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康复,是提高其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新趋势。1青年乳腺癌特点与治疗策略1.1发病情况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治疗 好发年龄 发病情况 人口老龄化 女性乳腺癌
  • 简介:近十余年,经气管镜对肺部支气管结核介入诊断治疗有了长足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新进展予以综述,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思考。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介入诊治 肺部 介入诊断 气管镜
  • 简介:目的研究miR-34a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衰老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通过传代培养,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opulationdoublings,PDL),得到年轻内皮细胞(PDL8)及衰老细胞模型(PDL44),检测两组细胞SIRT1、hTERT、c-myc、p53及miR-34a表达水平差异。并在PDL8细胞中过表达miR-34a,PDL44细胞中抑制miR-34a表达,qmCR检测以上基因表达水平、TRAP-q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SA-β-gal法显示细胞衰老状态变化。结果SIRTl、hTERT、c-myc基因在PDL44HUVECs细胞中表达下调,p53及miR-34a表达上调。PDL8HUVECs过表达miR-34a48h后,SIRT1hTERT表达分别下调43%25%,TRAP.qPCR显示端粒酶活性降低21%,SA-β-gal法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由5.1%上升至8.7%;PDL44HUVECs抑制miR-34a表达,SIRT1hTERT表达水平分别上调63%30%,端粒酶活性上升20%,SA-β-gal法染色显示衰老细胞数量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MiR-34a可以抑制内皮细胞SIRT1、hTERT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加速细胞衰老;抑制miR-34a可以上调SIRT1及hTERT表达,端粒酶活性升高;因此miR-34a可能通过抑制SIRT1表达端粒酶活性共同作用,参与内皮细胞衰老调节。

  • 标签: MIR-34A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衰老 端粒酶活性
  • 简介:血小板减少特别是〈20×10^9/L患者可引起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其病情危急随时需要救治,保持一条持久静脉通道是治疗成功关键,我科室于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将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应用于血小板减少病人,取得很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PICC 血小板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精液质量及精子形态。方法121例VC患者分为I、Ⅱ、Ⅲ度共3组,其精液按WHO标准常规分析并对精子形态进行评价,23例健康男性精液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不同程度VC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精液各项常规指标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下降(P〈0.01),畸形精子中,小头、锥形头无定形头精子均增多(P〈0.01,P〈0.05,P〈0.01)。不同程度VC患者间比较,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形态检查Ⅲ度VC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低于Ⅱ度VC组(P〈0.01),而Ⅱ度VC组与I度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畸形精子类别比较,Ⅲ度VC组无定形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Ⅱ度VC组(P〈0.01)。结论精液常规检查不能区分不同程度VC对精液损害影响,而精子形态检查可反映不同程度VC患者精子状态。因此,VC患者不但应行精液常规检查还应行精子形态检查。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液质量 精子形态
  • 简介:目的:测定上海地区肥胖青少年在不同糖代谢情况下血清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探讨L-FABP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等相关性。方法:共有267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糖耐量正常(NGT)组107例.糖调节受损(IGR)组118例2型糖尿病(T2DM)组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FABP,并以△I30/G30(糖耐量试验开始30min胰岛素与血糖变化比值)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g)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后,IGRT2DM组L-FABP浓度均明显高于NGT组(P〈0.001),而在IGR与T2D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简单相关分析显示,L-FABP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相关,校正年龄BMI后,上述相关性依然存在;多元逐步回归发现,2hPG是血清L-FABP独立相关因素:在267例受试者中未见L-FABP与△I30△G30相关性,在162例(NGT组65例、IGR组73例T2DM组24例1行多样本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受试对象中,未见L-FABP与AIRg相关性。结论:血清L-FABP在肥胖伴糖代谢异常青少年人群中升高,且与糖、脂代谢相关,但与胰岛β细胞功能无关。

  • 标签: 肥胖症 糖调节受损 糖尿病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