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大鼠组织学改变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关系。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CAN模型,分为移植组、F344对照组和Lewis对照组。观察3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学改变及。肾组织TGF-β1表达。结果①与F344对照组和Lewis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大鼠24h尿蛋白及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改变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肾组织TGF-t3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组大鼠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慢性病变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早期CAN功能学上表现为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组织学上表现为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并与TGF-β1表达升高呈正相关。

  • 标签: 肾移植 组织学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为评价初级保健条件下常规应用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有效性和治疗后患者生活满意度及配偶对治疗满意度。GillA等对2816名患者进行了一项开放、多中心、前瞻性研究(IntJImpotRes,2001,13:338~347)。这些患者都至少应用西地那非10周。用11EF评估治疗效果。生活满意度检测量表(LISAT8)来评估患者配偶对性生活满意度。患者应用西地那非有效率为86.6%。应用西地那非后IIEF所有项目评分都有显著性增加,特别是勃起功能评分均值增加了13.2%(P〈0.001)。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西地那非 首选治疗 常规剂量 生活满意度 患者配偶
  • 简介: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全身化疗+膀胱内灌注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两种方法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56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N0M0,~T3N0M0期)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36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全身化疗及膀胱灌注保膀胱方案治疗,20例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性化疗方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远期治疗指标、生存时间、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及膀胱癌生存质量测定特异模块量表评分。结果保膀胱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根治组(P〈0.05);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与肠梗阻发生率方面低于根治组(P00.05)。术后随访3~57个月,平均29个月,保膀胱组远期治疗指标优于根治组(P〈0.05)。采用KaplanMcic,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保膀胱组多领域优于根治组(P〈0.05)。结论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辅助化疗+局部膀胱内灌注方案治疗T2N0M0~T3N0M0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治疗指标优,观察期内生存率相似,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保留膀胱治疗
  • 简介:目的:考察游离脂肪酸(FFA)诱导足细胞凋亡作用,以及中药组分丹酚酸与黄芪多糖防治FFA诱导足细胞凋亡效果。方法:采用永生化小鼠足细胞株,通过温度选择培养方法诱导足细胞分化,分为空白组、FFA组(FFA30μmol/L)、FFA+丹酚酸组(10mg/L)、FFA+黄芪多糖组(0.2g/L),干预24h后收集细胞,以AnnexinV-FITC和PI双染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足细胞凋亡率。结果:加FFA组足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加入丹酚酸与黄芪多糖后能够减少细胞凋亡百分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丹酚酸与黄芪多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FA有促进足细胞凋亡作用,而丹酚酸与黄芪多糖对足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足细胞 丹酚酸 黄芪多糖
  • 简介: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状癌患者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5岁。肿瘤均为菜花状、外生型,最大径2~6cm,局限于阴茎头4例,侵犯至冠状沟近侧2例。3例在术前经病理活检确诊,另3例为术后病检证实。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位于阴茎头肿瘤较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与冠状沟之间者给予包皮环切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6例术后随访2~4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6例阴茎疣状癌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选择手术方式合理,预后良好。

  • 标签: 疣状 阴茎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透析失衡综合征(dialysisdisequilibriumsyndrome,DDS)是由Kennedy等在1962年首次提出概念[1]。它是一种在透析时发生由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或急性低钠血症引起神经系统以及类神经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2]。极高水平血尿素氮(175mg/dl)是首次透析时发生DDS高危因素。老年人、儿童、或有已存在神经系统病变、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 标签: 透析失衡综合征 急性低钠血症 DIALYSIS 透析液 代谢性酸中毒 脑水肿
  • 简介:目的通过彩超双肾扫描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双肾不等大,患侧肾较对侧。肾缩小1.5cm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双肾不等大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3例双肾不等大患者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感染所致32例(肾结石梗阻返流性肾病16例,慢性肾盂肾炎11例,肾结核5例);缺血性肾病11例(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栓塞6例,肾动脉狭窄5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10例。结论除先天性一侧肾发育不良外,慢性肾盂肾炎特别是伴结石梗阻返流性肾病,仍然是单侧肾萎缩主要病因,而近年来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栓塞、肾结核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 标签: 萎缩 肾病 缺血性 病因
  • 简介:目的提高对肾脏疾病并发Carinii肺孢子虫肺炎(CPP)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脏疾病并发CPP患者资料。结果6例PCP基础疾病为肾移植,狼疮性肾炎,急进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血气分析为I型呼吸功能衰竭。其特点为自觉症状严重,低氧血症发展迅速,但肺部体征很少。胸片表现为双肺广泛斑状浸润。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发现Carinii肺孢子虫。治疗首选复方新诺明(SMZCO),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加用胸腺肽。6例中4例死亡,2例治愈。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胸片动态变化,对PCP诊断有重要价值;对可疑性病例应及早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病原体;早期诊断并以SMZCO为主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肾脏疾病 肺孢子虫 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长久以来肥胖与前列腺癌极大困惑着西方社会,无论在流行病学还是在作用机制上,这两个问题相关联系证据都在逐渐增加,5年内PubMed上相关文章由237篇增加到了796篇。因此,对肥胖这一前列腺癌病因中可控高危因素需要重新审视、治疗及预防。

  • 标签: 前列腺癌 肥胖 证据 增重 PUBMED 西方社会
  • 简介:1992~1996年我院行异体肾移植763例,术后发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尿路肿瘤5例(膀胱肿瘤4例),本文就其病因学、临床治疗等进行探讨。认为肾移植术后大量免疫抑制药物应用,尤其是环孢素A(CsA)应用,使“免疫监护系统”受到破坏,导致肿瘤发生,提出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用量减少至原量1/4,彻底清除病灶治疗原则。

  • 标签: 肾移植术 恶性肿瘤
  • 简介:本院从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前列腺癌52例,均行直肠指检(DRE)、B超、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其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分别为78.8%、50.0%、61.5%、84..%。PS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检查(P<0.005)。若结合DRE、TRUS则诊断前列腺癌之敏感性达到96.2%。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31例,穿刺阳性率为87.1%。PAP、PSA升高患者比例与前列腺癌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仅具相关性。因此,PAP、PSA对前列腺癌诊断、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有较大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诊断
  • 简介:目的:评定无肝素血液透析(heparinfreehemodialysis,hfHD)对实际尿素清除率影响。方法:收集500例次用肝素、500例次无肝素血液透析资料,计算Kt/V和透析效率,对比两者差异。结果:标准肝素透析(hemodialysis,HD)和hfHD理论上Kt/V值之比、实际Kt/V值之比及透析效率之比分别为:(1.73±0.28)/(1.64±0.34),P〉0.05;(1.41±0.30)/(1.34±0.36),P〉0.05;(0.80±0.13)/(0.78±0.18),P〉0.05。结论:血流速率提高后hfHD技术并不显著降低溶质实际清除率,不需要延长单次血透治疗时间。

  • 标签: 无肝素血液透析 溶质清除率 KT/V 尿素清除率
  • 简介:由于膀胱原位癌具有浸润或潜在浸润特性。传统上采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970年代后期卡介苗膀胱灌注成为治疗原位癌首选方案,但由于有卡介苗不敏感或耐受病例,则选择恰当方案成为一个难题。为了解决目前卡介苗不敏感或耐受卡介苗膀胱原位癌治疗方法,作者

  • 标签: 卡介苗 治疗 膀胱原位癌 肿瘤浸润
  • 简介: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较少见,近年来国外报道较多,但国内仅见1例报道,考虑可能与认识该病不足有关.现结合近几年文献,就本病病因、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膀胱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因 诊治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长期导管Palindrome同以往长期导管非palindrome导管在透析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1年10月1日~2012年6月1日接受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术患者,选取其中采用Palindrome导管与相同手术时间非Palindrome导管病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通畅率.两组感染及低流量发生率用次/1000导管日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其他比较用t检验.结果:总手术59例次(59人),Palindrome导管组31例次,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31例次(30人),经左侧颈内静脉置管3例次(3人);带管时间3~230d;发生感染2例次,平均感染率为0.37次/1000导管日;发生低流量1例次,平均发生率为0.37/1000导管日;拔管0例.普通长期导管组28例次(28人),经右颈内静脉置管24例次(24人),经左颈内静脉置管4例次(4人);带管时间1~219d;感染3例次,平均感染率0.83次/1000导管日;发生低流量2例次,平均发生率为0.6次/1000导管日;拔管2例.两组在感染、低流量发生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alindrome组优于普通长期导管组.Palindrome导管反接时未发生流量不佳.Palindrome组在Kt/V、URR优于非Palindrome导管组(P分别0.01,0.02,0.03).结论:Palindrome导管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临床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较好补充选择,但是由于样本量小,尚需进行更大样本、多中心及更长时间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透析导管 PALINDROME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在我国患病率为70/10万人,男女之比约为1:9,病人多为育龄,严重危害人群健康^[1]。狼疮性肾炎(LN)是SLE累及肾脏所引起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SLE主要合并症和主要死亡原因。SLE患者LN发病率,从病理角度看几乎达100%,从临床角度看,伴发肾损害者约75%,因此,LN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治疗原则 药物 使用方法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手术器械不断更新,一些传统开放手术向着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微创"手术发展。在泌尿外科领域,肾癌根治术也向着"微创"方向大步前进着,从开放手术到小切口手术,再到后腹腔镜手术,以及新兴单孔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 标签: 微创手术方法 肾癌根治术 后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小切口手术 单孔腹腔镜
  • 简介:过敏性紫癜肾炎隶属于中医学“血证”、“发斑”、“尿血”、“水肿”、“腰痛”等范畴。其病因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因热盛体质,又感受风热、热毒等外邪,或因进食异物,接触花粉浮尘过敏;或因虫咬,或因误用辛散之品,以至热毒乘虚而入,导致血分热盛,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引起肌肤而发紫癜。《证治汇补》说:“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出于肌肤而发斑”。若热毒内扰胃肠,阻遏气机,损伤脉络则腹痛、便血;热毒深入下焦,灼伤肾络,血渗尿中则见尿血;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中医认识 过敏性紫癜肾炎 治疗 先天禀赋 接触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