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在结核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感染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5,全部行MRI增强检查;结论磁共振平扫+增强是感染脑膜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观察疗程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磁共振 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同时施以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1年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提升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老年聋(presbycusis)是指因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随同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一起发生的缓慢进行老化过程,并出现听力减退的生理现象。Pearlman[1]提出的老年聋的临床定义为: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听力损失,没有重振或呈不全重振,无噪声接触史,言语辨别率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听力减退常从高频开始,

  • 标签: 中的意义 听早期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评估三维影像容积重建技术(three-dimensionalvolumerenderedcomputertomography,3D-CTVR)在耳硬化症与听骨链畸形/中断的传导耳聋病例中对听骨完整与病理状态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6例(耳)病。所有病例外耳道正常、鼓膜完整、传导耳聋、A型鼓室曲线、盖莱试验阴性,病史为自幼渐进听力下降。所有病例术前行CT检查并进行CTVR重建。根据影像,按照3分法评判原则,选择与手术相关的听骨链重要部位为评判内容,以术中所见为标准,以平片(轴位和冠状位)为对照,对3D-CTVR影像显示听骨重要部位的图像显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D-CTVR重建影像能够直观显示听骨链的完整及病理状态;对镫骨上结构及镫骨上畸形的显示与手术实际相比P值大于0.05,较平片(P=0.00)能够更好的反应实际情况。结论3D-CTVR能够很好的显示听骨链完整及听骨的重要部位,对听骨精细结构的显示优于平片,二者结合更切合临床实际,这一技术为听骨链完整的耳硬化症和听骨链畸形/中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客观鉴别诊断方法。

  • 标签: 耳硬化症 三维容积重建(3D-CTVR) 平片
  • 简介:目的观察Math1基因内耳导入对噪声聋豚鼠听功能的影响,探讨Math1基因过表达对噪声损伤耳蜗的生物学效应,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经脉冲噪声致聋的豚鼠45只(各频率ABR阈值均≥95dBSPL),雌雄不限,实验开始时体草250~300g。随机分为3组:Ad—Math1-EGFP组(30只);Ad—EGFP组(5只);空白组(10只)。各组豚鼠在基因转导后4周、8周分别测试双耳ABR。测试完毕后处死动物,观察听泡及耳蜗尤炎性病变者记录听阈结果。结果Math1导入后4周,导入耳各频率ABR阈值低于对照耳(右耳),也低于Ad—EGFP组及空内组,平均达到85dBSPL。Math1导入后8周,导入耳各频率ABR阂值低于对照耳(右耳),也低于Ad—EGFP组及空白组,与4周时比较,进一步好转,平均达到75dBSPL。结论Math1基因内耳导入可使噪声导致全聋的豚鼠听功能部分恢复,为噪声聋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 标签: 基因转导 噪声性聋 MATH1 豚鼠 AB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鼻炎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对慢性分泌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处理注意事项。方法收集慢性分泌中耳炎患者39例(56耳),所有患者均曾接受过药物治疗、鼓膜穿刺及至少1次鼓膜置管治疗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耳内镜检查确定中耳积液,声导抗B型图或C型图,咽鼓管测压(techniqueoftubomanometry,TMM)显示咽鼓管不通。所有患者均行BET,根据术中及术后情况确定是否行进一步的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术后予随访6个月,观察鼓室积液、鼓室图及咽鼓管功能测试的变化情况及记录术后处理的情况。结果54耳行BET顺利,2耳扩张不顺利术中行鼓膜置管。其中,8耳(14.3%)单纯行BET,6耳(75.0%)术后无积液再出现,2耳(25.0%)术后2周内仍有积液,各行鼓膜穿刺1次后无复发;46耳(82.1%)术中同时行鼓膜穿刺,20耳(43.4%)术后随访未见积液复发,23(50%)术后再行鼓膜穿刺后积液消失,3耳(6.5%)穿刺2次以上仍反复,再次置管。治疗有效率为91.1%(51/56)。术后半年,鼓室图及TMM测试提示患者咽鼓管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慢性分泌中耳炎患者,BET可改善咽鼓管功能且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不良 鼓膜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8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均经鼻内镜治疗,其中52例非侵袭型真菌鼻-鼻窦炎行鼻窦清除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组织;26例侵袭型真菌鼻-鼻窦炎行鼻窦清创术,将受累的鼻窦黏膜及骨壁广泛切除,术后使用抗真菌药物巩固治疗。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78例病例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鼻-鼻窦炎手术视野清楚,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伤口愈合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尿推广。

  • 标签: 真菌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色素性隆突纤维肉瘤病人行手术切除并游离植皮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针对该个案病例给予术前心理疏导、评估及准备,术后给予术后专科护理、VSD引流技术护理、血栓预防及功能康复指导。结果该案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无感染,随访3个月,无复发,外形满意,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科学严谨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手术顺利完成,增加移植皮肤成活几率,促进术后肢体功能康复,极大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色素性隆突性纤维色肉瘤 植皮 VSD引流技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助听后ChirpABR与行为测听阈值的相关.方法做出同一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的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听阈,分析比较其助听听阈评估结果.结果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结果比较,左耳各频率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0、0.866、0.944和0.849;右耳各频率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6、0.906、0.937和0.931,有较高的相关;ChirpABR阈值比行为测听阈值高9-18分贝.结论ChirpABR技术可以用于不能配合行为测听或行为测听结果不准确的听障儿童,获得助听听阈评估.

  • 标签: CHIRP ABR 行为测听 声场评估 助听听阈
  • 简介:目的观察强的松、舒血宁治疗没有痊愈的突发性聋患者应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后的疗效,以及其疗效是否与前期的不同治疗有关。方法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门诊突发性聋患者53例(53耳),分成2组:第一组为激素治疗组(27耳),第二组为舒血宁治疗组(26耳)。上述治疗后没有痊愈的患者共34耳,给予地塞米松2mg鼓室内注射,一周内注射2次。结果激素治疗组19耳有效(70.4%),舒血宁治疗组17耳有效(65.4%),经检验两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总有效率38.2%,其中前期激素组7耳有效(41.2%),前期舒血宁治疗组6耳(35.3%)有效,经检验两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以对前期治疗没有痊愈的突发性聋患者有效,疗效与之前是否用激素无关。

  • 标签: 突发性聋 鼓室注射 舒血宁 地塞米松
  • 简介:由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变应鼻炎诊疗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变应鼻炎诊疗技术学习班于2007年10月26-28日在北京新闻大厦酒店举办。本届学习班是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旨在促进国内变应鼻炎诊疗技术的规范化.推动专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韩德民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了精彩发言,中华医学会顾之燕教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罗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林江涛教授、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技术学习班 诊疗技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 简介:目的:建立Ⅰ型庖疹病毒感染致小鼠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在小鼠面神经麻痹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制及作用部位。方法:选择53只16-18g、4周龄雌性Balb/c小鼠,用26G针头在49只实验组小鼠右耳廓背面近耳根部皮肤连续搔刮后,将25μLHSV-1病毒液滴在创面上。同样方法搔刮左耳廓,滴25μLPBS作为对照。另4只动物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PCR法检测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段的实验动物相关部位的HSV-1DNA表达。结果:49只接种动物中,37只(75.51%)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其中,右侧14只(14/37,37.84%),左侧3只(8.11%),双%20只(54.05%)。

  • 标签: BALB/C小鼠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面神经麻痹 实验性研究 HSV-1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化脓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2007年收治的32例(36耳)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中耳炎伴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眩晕史者24例(75.0%),诉耳呜者28例(87.5%),瘘管试验阳性12例(37.5%)。对于小于2mm的骨半规管瘘,在彻底清除病变后予肌筋膜覆盖。对瘘管大于2mm者,如迷路瘘管处病变难以清除,予保留一薄层胆脂瘤基质,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如能彻底清除病变者,予带筋膜的耳屏软骨片封闭瘘管,外面再覆盖-层肌筋膜。对瘘管破坏严重者。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行半规管阻塞术。22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Ⅰ期行鼓室成形术,14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结果胆脂瘤型28耳,骨疡型8耳;瘘管位于外半规管30耳(83.4%),上半规管3耳(8.4%),两者同时有瘘管1耳(2.7%),鼓岬部瘘管2耳f5.5%);面神经骨管破坏致神经裸露16例,3例位于垂直段,7例位于水平段,同时合并有面神经水平段或锥曲段骨管部分缺损6例。30例患者于术后1~12天内(平均3.5天)眩晕缓解。2例行半规管填塞者,术后16天眩晕逐渐缓解。术后纯音测听平均骨导阈值(0.5kHz、1kHz、2kHz和4kHz),12耳与术前相同,较术前下降10~20dB者16耳,较术前下降20dB以上者8耳。随访3月~6年,眩晕无复发。结论前庭症状存在与否,瘘管试验是否为阳性,以及影像学的改变等都不是术前确诊迷路瘘管的可靠指标,术中探查所见是确诊迷路瘘管最重要的依据。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对瘘管区病变的处理应根据瘘管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听力状况和术者的手术经验而定。

  • 标签: 化脓性中耳炎 迷路炎 瘘管
  •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护理对癫痫术后患者服药依从与自我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56例癫痫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延续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以及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在出院后三个月、十个月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分别是(27.11±2.46)分、(28.24±1.69)分,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三个月、十个月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分别是(22.40±2.55)分、(22.15±1.44)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进一步保证和满足患者的需要,使得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及早康复。

  • 标签: 延续护理 癫痫术 服药依从性 自我效能 影响效果
  • 简介:目的考察并分析学前听障儿童同时加工发展水平及其特征,为学前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3~6岁听障儿童45人和健听儿童44人,采用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五项认知能力测验系统(软件版)。对两类儿童的同时加工能力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儿童同时加工能力及分项目的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p〈O.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儿童的同时加工能力及分项目呈现出相同的上升趋势,其中,健听儿童同时加工能力发展速度较快,而听障儿童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性别主效应、年龄与性别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②各年龄组听障儿童的同时加工能力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5);③两组儿童同时加工能力分项目均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结论听障儿童的同时加工能力显著落后于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同时加工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采取有效的认知能力训练,听障儿童的同时加工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接近健听儿童的水平。

  • 标签: 学前听障儿童 学前健听儿童 同时性加工 PASS理论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对慢性化脓中耳炎(胆脂瘤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耳胆脂瘤的CT征象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CT诊断胆脂瘤的敏感性最高在上鼓室(81.25%),最低在乳突(50%).(2)CT显示胆脂瘤的病理改变为①鼓室乳突腔内胆脂瘤影;②胆脂瘤周低密度环;③鼓室乳突腔边缘骨质硬化;④鼓室乳突腔扩大;⑤听骨链破坏.结论CT检查对于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及指导手术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 CT诊断 高分辨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扩展高频听阈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对老年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扩展高频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100例常频听力正常者(20~70岁,分5个年龄段)进行听力测试。结果在扩展高频测听中,随测试频率增高,各年龄段听阈逐渐增加,不同测试频率随年龄增加听阈增高,听阈检出率逐渐下降,经SPSS软件分析,在9~11.2kHz,41岁以下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与41岁及以上组有显著差异(P〈0.01);12.5~16kHz,20~30岁组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51~60岁组与61~70岁组无显著差异。在DPOAE测试中,各频率随年龄增长DPOAE幅值下降,尤其在高频区,不同年龄段DPOAE幅值有显著差异。结论扩展高频测听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可以作为对老年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的依据,均可以用于老年听力损失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 标签: 高频测听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老年性听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