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原发性扩心病患者实施治疗(硝普钠联合前列地尔)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扩心病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总例数为80例,选用单双号分发法将这80例原发性扩心病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硝普钠治疗干预,研究组40例患者实施硝普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的结果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结果为,研究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评估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显示,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扩心病患者实施硝普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予以干预,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原发性扩心病 治疗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用全科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科接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n=63)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3人采取全科治疗方案,对照组30人行常规治疗。对比收缩压等指标。结果:关于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6.97%,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0.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用全科治疗方案,病人的血压降低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全科治疗 价值 原发性高血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动脉栓塞术患者实施治疗支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同意开展颅内动脉栓塞术,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20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 5% ( 1/20 ) ,对照组为 10% ( 2/20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情绪控制和改善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 SDS 和 SA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对颅内动脉栓塞术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支持,能够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识,增强配合度和信任度,这对于病情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栓塞 并发症
  • 简介:急性动脉栓塞术后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yonephropathicmetabolicsyndrome,MNMS)发病率为7%~37.5%.MNMS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取栓术后的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严重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酶学变化等,其表现包括肌红蛋白尿、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 再灌注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7日收治的一名凶险性前置胎盘、胎位不正且伴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通过多科联合会诊,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熟练术中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术后出血情况,加强生活护理,采取铅模具减少患者及新生儿辐射的影响。 结果 通过多科联合实施手术及治疗方式,充分保证了患者及新生儿围手术期的生命安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少,新生儿体健。 结论 基层医院在多科联合下行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够有效且安全的解除患者死亡的危险,保证新生儿的安稳诞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的临床应用。方法:对 10例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的患者引产前行股动脉置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然后加用米菲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引产。结果: 10例患者均于术后 24小时内排出胎儿及附属物,无产后出血;无软产道裂伤;结论:股动脉置管子宫动脉栓塞术为治疗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术中,止血有效,可避免剖宫取胎,保留子宫。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妊娠胎盘前置 引产
  • 简介:大咯血(咯血量〉300ml/24h)为内科急症,常严重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50%—100%,主要病因为支气管扩张与肺结核。部分患者内科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外科手术仅适用于少数病灶局限患者。近年来,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发展和导管材料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SBAE)治疗大咯血疗效显著,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方法。现将我们开展的这项工作报告如下:

  • 标签: 栓塞术 咯血
  • 简介:脑血管病目前发生率越来越高。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高血压、心脏病、遗传等因素,许多疾病容易被忽视,往往出现临床表现后才进行相关检查从而发现一些典型的疾病并与相关的临床表现相联系,在这些检查中CTA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现、诊断及无创性使用率较高.多层螺旋CTA诊断血管充盈良好动脉瘤文献报道较多,并且诊断准确率较高,近年来有报道认为MR、CT可以取代或部分取代数字减影(DSA);我们总结当前CTA在诊断动脉瘤及破裂后改变的一些发现,以提高临床对动脉破裂好发部位的重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 CTA 脑血管疾病 应用 临床表现 脑血管病
  • 简介:异位妊娠破裂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与护理,可因腹腔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异位妊娠破裂患者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异位妊娠破裂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拉西地平4~8mg,每日1次,以用药前后血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下降(27.4±13.4)/(11.2±8.2)mmHg,总有效率达95%;2例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头晕和颜面潮红;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拉西地平对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拉西地平 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初治者:盐酸戊乙奎醚0.5mg肌肉注射,早晚各1次:效差者:盐酸戊乙奎醚0.8mg肌肉注射,早晚各1次。对照组20例,用强痛定50mg肌肉注射治疗。早晚各1次。按“痛经程度划分标准”分级,作为对痛经治疗疗效的评估标准。并建档进行远期跟踪观察。结果治疗组37例治疗1-2次症状基本消失,评分(3.6±1.1)分属显效;10例患者治疗一疗程后基本治愈,评分(5.0±1.9)分属有效;有3例患者治疗时症状改善,但反复发作,属效差。对照组用强痛定治疗后。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4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强痛定。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盐酸戊乙奎醚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79岁,因反复右踝关节、拇趾关节疼痛3年,加重1周于2007年6月20日入院。患者3年前因右踝关节、拇趾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以春秋季节好发,未经治疗缓解,1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复发,并双手指间关节红肿痛,在外治疗无好转。查体:T37.0℃、P90次/min、R22次/min、BP130/80mmHg,口唇发绀、扁桃腺无肿大、双肺无干湿罗音、

  • 标签: 原发性痛风 误诊分析
  • 简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breastlymphoma,PB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瘤,临床较为少见,占乳腺恶性肿瘤及结外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比例均较低,国内外未见大宗病例报告,患者绝大部分是女性,男性发病率极低.PBL的临床表现不易与乳腺其他恶性肿瘤区分,但乳腺淋巴瘤一般诊断时肿块较乳腺癌为大,且生长更加迅速,而皮肤改变、红斑、乳头溢液等症状并不常见.诊断上PBL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绝大部分的PBL病理类型为B细胞来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要类型,占40%~70%,而低度恶性的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占8.5%~35%.患者的治疗主要依靠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以CHOP或类似CHOP为主,但本病的一个特点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复发率较高.PBL的预后较乳腺癌为佳,5年生存率9%~85%.

  • 标签: 腺淋巴瘤 乳腺 原发性 诊断治疗 预后 PBL
  • 简介:1992年收治1例左大腿弥漫肿胀病人,曾反复诊治6年未能确诊,淋巴管造影显示左大腿淋巴管呈囊状扩张,认为此与先天发育缺陷有关,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兹报告如下,供同道研讨。患者女,18岁。左大腿弥漫肿胀6年。6岁行走时左髋有时痛,未作特殊处理,12岁左髋部红、肿、痛伴发烧,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经用抗菌素并作髋外侧切口行“病灶清除术”,三周好转。以后,每年发烧39℃左右3~5次,伴左大腿红、肿、热、痛,并渐由上向下增粗,每次均静

  • 标签: 囊状扩张 淋巴管造影 化脓性髋关节炎 髋部 先天发育 病灶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方法对40例失眠患者(失眠组)和48例正常睡眠者(对照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情景记忆测试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测验。结果失眠者MoCA测试的总分(t=3.240,P=0.002)、命名(t=3.174,P=0.002)成绩较对照组差,即刻记忆(t=3.326,P=0.001)、延迟回忆(t=6.046,P=0.001)成绩较对照组差。不同失眠程度的被试组在命名(F=7.559,P=0.001)、语言(F=3.221,P=0.045)、总分(F=6.721,P=0.002)、延迟记忆(F=8.408,P=0.001)、延迟回忆(F=22.667,P=0.001)差异显著。且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年龄与MoCA总分、即刻记忆、延迟回忆和延迟再认功能相关显著,受教育年限与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等功能相关显著。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且失眠程度越严重,认知功能损害范围越广,程度越重。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认知功能 情景记忆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评估弥凝联和普鲁苯辛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与单独使用氯丙嗪或弥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将54例原发性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弥凝联合普鲁苯辛组、弥凝组、氯丙嗪组。计算治疗第1、3、6个月的遗尿频率,建立5级疗效反应,分别与基线水平做统计学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其它两组相比较遗尿频率最低。3组遗尿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单症状遗尿患儿还是复杂性遗尿患儿,联和治疗均显示疗效好,起效快。结论:弥凝联合普鲁苯辛治疗原发性遗尿症有很好的耐受性,比单独使用弥凝或氯丙嗪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普鲁苯辛 弥凝 氯丙嗪 夜尿症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CF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120例中晚期肝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Seldinger法进行介入化疗。对照组灌注栓塞药物为:5-Fu1000~1.500mg,MMC10mg,ADM40~60mg,再用40%碘化油20~30ml混合乳化后栓塞肿瘤远端血供,间隔期为1~3个月1次,共4~5次。联合CF治疗组除上述药物外,另加CF200mg/m^2进行灌注。结果联合CF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CF治疗组一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CF与介入化疗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 标签: 大剂量 CF 联合治疗 中晚期肝癌 介入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肺栓塞患者应用抗栓药时进行药学监护。方法通过研究该患者所使用的抗栓药,分析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结果四联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是该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时应用肝素和华法林指征患者,抗凝药物的应用应基于出血风险的评估,减少抗凝药种类等因素,并进行综合评估。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肺栓塞 消化道出血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两组均随访1个月,以Glasgow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11±0.59)h、(10.61±2.12)d,与对照组的(2.99±0.63)h、(17.24±2.58)d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asgow预后评分提示预后良好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法治疗脑动脉瘤,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预后水平。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 脑动脉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