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何为大学精神?关于什么是大学精神,现在有很多解释,不过,我比较喜欢罗家伦先生(1897-1969)的说法,罗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主修外国文学,和傅斯年等同为五四运动的三大领袖之一,曾留学美英德法,是清华大学1928年8月改为国立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也是将清华“国立化”的主持者,至1930年5月方去职。他还从1932年9月起,在国立中央大学当了十年校长。可以说,

  • 标签: 南洋公学 唐文治 学生 学校 盛宣怀 时代精神
  • 简介:<正>在一个世风浮躁、大师短缺的社会转型期,季羡林先生带着他对整个20世纪的思考、对21世纪的美好憧憬远行了。然而,季羡林先生给我们的民族、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其中除了他对

  • 标签: 季羡林 精神遗产 季先生 交流双方 考古新发现 综合思维
  • 简介:作家:向下是金钱,向上不是这个世界的变化之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把它概括为一个"读币时代",就是我们一个民族整体进入了阅读钱币的时代。读币使得我们忘记了思想上的深刻、精神上的审美和艺术上的愉悦,变得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心不存善。我们怎么会这样?

  • 标签: 作家 精神 民族 市场 曹雪芹 红楼梦
  • 简介:摘要民族精神是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信念和道德的总和。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稳定性、先进性、认同性、影响性和倡导性。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民族发展动力,整合全民族价值观念。弘扬民族精神,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并讲究培养教育的方法和效果。

  • 标签: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 弘扬 培育
  • 简介:“五四”运动年年纪念。看情势,今年似乎要以相当的规模来纪念了。我所说的“相当的”,不是说过去的纪念“不相当”,而是说要和“五四”运动的七十周岁相当。正象中国人作寿,遇整数谓之“大寿”,要大庆祝,其余的则意思意思,点到为止。七十是“大寿”,六十九不算,七十一也不算,若遇到七十三、八十四,都故意装糊涂马虎过去,反正下年即

  • 标签: “五四”精神 正象 八十四 腊月二十三 唐宗宋祖 五十年代
  • 简介:每一个人生都是难以"直面"的。就其本人而言,不仅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更重要的还在于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清醒地"直面"自己的某一人生侧面。即使"解剖别人,常常更无情地解剖自己"的鲁迅,是否也存在这一侧面?这恰恰是以往各种"鲁迅传"所回避的问题。而对传记作者来说,困难似乎并不在于历史哲学所谓的存在的"不可还原性",而在于由于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压力(如"为尊者讳")而形成的"心理障碍"遮蔽了自己的视线。对于每一个今天试图为鲁迅作传的作者来说,似乎更是如此。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晓明的近著《难以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是一部极有意义的成功之作;作者对鲁迅人格精神的"直面"所获得的意义及其方式,都将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

  • 标签: 人格精神 鲁迅思想 为尊者讳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可还原性 历史哲学
  • 简介:他的长相颇像禹作敏。细高个子.长脸,猴瘦猴瘦,一副疾恶如仇的样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很是惊愕,还以为时光倒转.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邱庄呢。事实上真是个庄,但不是大邱庄,而是赵盘庄。在山西省中阳县暖泉镇。他跟你说话时,两眼紧紧盯着你,时不时会有吐沫星子喷出来。

  • 标签: 精神 八十年代 大邱庄 禹作敏 中阳县 山西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1
  • 简介:社会文化系统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文学身份和两种文学角色的期待,这两套话语系统各有自身对文学的期待,  一、文学焦虑产生的根源是文学身份与文学角色期待的冲突

  • 标签: 文学焦虑 新世纪文学 焦虑纾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社会文化系统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文学身份和两种文学角色的期待,这两套话语系统各有自身对文学的期待,  一、文学焦虑产生的根源是文学身份与文学角色期待的冲突

  • 标签: 文学焦虑 新世纪文学 焦虑纾解
  • 简介:何平:说老实话,我做这个专题有着强烈的主题先行的问题意识——不满于谈论海外华语文学总是可数的几个小说家,而且往往都是以“乡愁”和“离散”为中心来想象他们的写作,这有点像好多年前“北京人在纽约”这个小说题目的思路。但我说“新海外华语文学”也并不是说你和他们存在着一个简单代际先后更替的所谓“旧”与“新”。命名只是权宜之计吧。事实上,从写作年龄看,这十几年,你和他们是“同时代”的展开,可是为什么在海外华语文学这个话题上,还是谈论他们的多,谈论你和你们的少。谈得少,好像也不仅仅是话题的相关度,比如“乡愁”,你更早的一本诗集就叫《真空家乡》。而多年前,米家路主编的诗集《四海为诗》副题干脆就叫“旅美华人离散诗精选”。你在美国读完博士并在大学取得教职,说说你的海外生活和写作经历吧。再有,你和严歌苓、张翎都在北美生活,以你的观察,他们的写作在美国文学界是一个怎样的评价?当然还有哈金这样的作家。

  • 标签: 新媒体 海外生活 写作经历 力量 语文学 问题意识
  • 简介:贵州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①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在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湘楚文化以及云南广西的边陲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中,共同演绎并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学与文化。

  • 标签: 少数民族人口 文学创作 贵州 当代 力量 中原文化
  • 简介:摘要青年员工是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对于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青年员工的成长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指出当前公司青年员工的现状,提出青年员工成长为公司中坚力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公司 青年 成长 中坚力量
  • 简介:黄玲的专著《高原女人的精神咏叹——云南当代女性文学综论》出版了,值得祝贺!据我所知,这是第一本以新中国建立以来云南几代多民族女作家队伍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 标签: 云南 高原 当代女性文学 精神 女作家 各民族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1
  • 简介:从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中国的民族精神,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

  • 标签: 培育民族 核心理论 民族精神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5
  • 简介:《绝代名姬杜秋娘》通过一个被封建社会所抛弃,被皇帝大臣所蹂躏的典型形象杜秋娘不平凡的一生和悲惨的结局,暴露了惨无人道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践踏人的尊严、剥夺人的权利的罪恶,显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 标签: 思想深度 李锜 中国小说 封建专制 人物形象 生存欲望
  • 简介:成长和救赎是苏·蒙克·基德的作品的主题.在她的小说中,蜜蜂是一种隐喻,蜜和蜂的关系,其实就是爱和痛、救赎和创伤的关系.爱是主人公们心灵成长和救赎的力量,在历经磨难和痛苦之后,支撑他们生命的信念和点燃他们生活的希望正是爱.

  • 标签: 蜜蜂 心灵成长 救赎
  • 简介:<正>胡绩伟在《略论舆论监督》(87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一文中指出:舆论监督就是广大群众通过舆论工具实行应有的监督权。它是十分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现了群众对国家的管理,对整个社会的管理,亿万双耳目在看在听,亿万张喉舌在说在评,亿万支笔在记在写,这该是一支多么巨大的推进力量啊!既然它的作用是这样大,就应该更广泛切实地实行起来。

  • 标签: 广大群众 人民日报 舆论监督 推进力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