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书法"是一门20世纪以来,在西方"专门"研究的影响下形成的以书法为研究对象的新式学科,经过几代学人的研究实践和理论建构,逐渐形成今天"书法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无论是"书法"的研究方式和写作体例,都与中国古代的"书评"相去甚远,而更加接近于现代学术的趣味与旨归。本文基于对于百年书法史研究与写作中"二王"叙述这一片段的截取与梳理,呈现书法研究从古典到现代的这一关键的学术转型。

  • 标签: “二王” 中国书法史 二十世纪 范式
  • 简介:1978年,高居翰先生所著的《江岸送行——中国明代初、中期绘画史》出版了。这是继高先生一系列中国绘画史论著后的又一部力作,他以250多页篇幅、130张黑白图版、14张彩图,详细地探讨了1368—1580(即明洪武元年至万历八年)间,以浙派、院体派、吴门派为主体的明代中前期的画家、画作、画风以及相关的社会状况。在美国,被誉为是自喜龙仁(O.Siren)多卷本《中国绘画史》以来,该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是“未来长时期内研究明代绘画的标准和方向。”

  • 标签: 中国绘画史 明代绘画 罗浩 美术理论 院体 浙派
  • 简介:"要治西学,就从翻译开始;要治国学,就从点校开始。舍此别无他途。纵有他途,也难于达到一流水准。"这是沈语冰老师2011年1月12日午夜发给我的邮件中,让我至今难忘、铭刻在心的话。当时,我正因翻译当代英美艺术大家T·J·克拉克(T.J.Clark)的名著《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ThePaintingofModernLife:ParisintheArtofManetandHisFollowers)而陷入焦虑抑郁、心灰意冷的境地,竟然萌生了退缩、逃避的心理。沈语冰老师的这封信,像是一剂抗生素,逼退自

  • 标签: 荆棘路 一流水准 马奈 一个青年 点校 现代性
  • 简介:宋人碑志多署书丹信息,由此可通过书丹考察当时书法。北宋中期颇负盛名的宋敏求尤擅楷体,后世却湮没不彰。主要原因如下:欧阳修书风革新推崇与宋敏求同时的蔡襄书法,经过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助推,尚意书潮蔚成风气。谨守晋唐法度的宋敏求难免成为尚意书潮的革新对象,加之长期形成的宋明尺牍书法传统、帖学传统将其汰择出书;宋敏求虽属儒者工书,但伏石书丹乃体力活,颇被书坛大家视为匠人书法、待诏书法,难容于崇道轻艺传统;宋敏求长期待诏阙下,其仕途经历限制了书法传播。宋敏求书丹研究昭示出至少两点方法论意义:其一,书丹个案研究能对古有书名今无作品的书家做更多元的考察;其二,以大数据观念兼重传世与出土碑志书丹,能对流动书家的碑志书丹予以编年系地,有助于了解当朝书坛人员构成,益于索解当朝的区域书风。

  • 标签: 北宋 碑志 书丹 宋敏求
  • 简介:本文从综合研究传世黄庭坚书法作品入手,提出黄庭坚书法为宋代第一大家,也是近千年书法第一大家的观点。文尾所附图表三种,是迄今为止关于黄庭坚存世书作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成果,对深入研究黄庭坚书法意义深远。

  • 标签: 黄庭坚作品 千年书史第一家 附表
  • 简介:郝云、李贝雷在《艺术变迁中的主题学与图像学关系——基于中国古典绘画“渔父”母题图像分析》一文将图像主题的变迁引入了艺术变迁的关系中,探讨主题、

  • 标签: 艺术变迁 图像分析 古典绘画 图像学 主题学 母题
  • 简介:邓拓捐赠一百四十余幅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组成了文人画发展的一个清晰有序的脉络。本文从这批珍品中,选取苏轼、倪瓒、沈周、高克恭、董其昌、龚贤的几张作品,追溯从王维、苏轼到倪瓒、沈周的文人画观及表意和清润秀逸的文人画风,分析从王维、董源、米芾到高克恭、董其昌、龚贤的山水画之水墨渲淡到元气淋漓、墨韵浑沦的发展过程,从一个角度揭示文人画发展的源流,探讨文人画的艺术精神与笔墨形式方面的审美特征。

  • 标签: 邓拓 中国古代绘画 文人画 水墨山水
  • 简介:“趣时贵书”是北宋前期书法之一特殊现象,其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就米芾《书》所论,这一现象与宋代科举考试中的“誊录”制度有直接关系。本文以此为切人点,全面考证了北宋科考中誊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与“趣时贵书”的真实关系,进而深刻揭示出“趣时贵书”特有的文化意蕴。而且,由此提出了关于正确解读所征引文献的客观性问题。理解文献,必须通晓全部字义、故实、寓意,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要以正确解读文本和通晓全部语境为前提,从而避免考证之误失。

  • 标签: 米芾 《书史》 趣时贵书 誊录制度
  • 简介:古代艺术研究的新成果──简介《赵孟頫研究论文集》兼及中国美术方法问题李维琨《赵孟研究论文集》是上海书画出版社暨《朵云》编辑部为1995年赵孟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的专集。这是他们继1989年《董其昌年谱》、《文人画与南北宗》、《董其昌画集》和后来《清初...

  • 标签: 中国美术史 赵孟 艺术研究 南北宗 美术史学 清初四王
  • 简介:格里塞尔达·波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她的女性主义理论结合了艺术社会、精神分析学、符号学、解构主义等多重理论维度,解析了古往今来女性、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建构关系,并从中发现了诸多前代女性艺术史家未能注意到的盲点甚至根本性的误区.在《分殊正典一女性主义欲望与艺术史书写》一书中,波洛克对传统男权化正典进行了独特的重读与重审,也对早期女性主义理论进行了反思.通过女性主义对艺术的介入,波洛克揭露了性别差异与艺术创作、艺术家与观看这三个链条上细微的体现.本文将围绕《分殊正典》的主要观点,结合作者之前的两本重要著作:《古代女大师:女性、权力与意识形态》及《视觉与差异:女性主义、女性气质和艺术的历史》,分析波洛克如何从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解构艺术史上的经典,并采用独到的“艺术母语”重新理解艺术,从而让女性主义艺术超越了简单的性别权力斗争,建构了后现代之后女性艺术的视野,最终将差异、重审、转化融入到当今的艺术史研究当中.

  • 标签: 格里塞尔达·波洛克 正典 女性主义艺术史 解构 反思
  • 简介:格里塞尔达·波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她的女性主义理论结合了艺术社会、精神分析学、符号学、解构主义等多重理论维度,解析了古往今来女性、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建构关系,并从中发现了诸多前代女性艺术史家未能注意到的盲点甚至根本性的误区。在《分殊正典——女性主义欲望与艺术史书写》一书中,波洛克对传统男权化正典进行了独特的重读与重审,也对早期女性主义理论进行了反思。通过女性主义对艺术的介入,波洛克揭露了性别差异与艺术创作、艺术家与观看这三个链条上细微的体现�

  • 标签: 塞尔达波洛克 女性主义艺术史 格里塞尔达
  • 简介:我这大言不惭的标题的灵感得自一位匿名读者,他在一封反对信中抱怨:“而且更糟的是,在某一点上卡里尔竟将他本人与帕诺夫斯基相比。”但是,为什么我就不能拿自己与他相比?真荒唐,是因为这样做不是要表示我的著作同样重要,而是暗示由他的著作所提出的方法论问题怎么

  • 标签: 帕诺夫斯基 美术史家 卡里尔 施泰因贝格 卡拉瓦乔 美术史学
  • 简介:在中国美术学院80年校史熠熠闪光的先师群像中,30年代末继林风眠之后出任国立艺专校长的滕固先生,虽主政时间较短,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和悠远的学术文脉。就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学而言,学界普遍将滕固视为具有开拓之功的奠基人;而他在美术考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近年来亦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忆及。除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外,滕固对美术考古学最大的贡献在于方法论的构建,滕氏以其源自德国美术史学派的深厚功底和理性精神,为我们打开了美术史研究与考古这两扇厚重的学术大门,并指出了往来于两者之间的通途要津。

  • 标签: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考古学 国际研讨会 人文学院 艺术史 纪要
  • 简介:在第一讲《概论》中(见本刊2001年第1期),我讲到,狭义地说,艺术是关于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历史。广义地说,它是一种通过考察人类视觉创造遗迹而理解人类过去的人文学科。而这两种意义上的艺术本身也合成了一个独特的知识宇宙。对于这个宇宙的探究便是艺术史学的任务。它旨在思考与批评艺术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学术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目的与成果。

  • 标签: 艺术史 画论 绘画 艺术家 讲稿 独特
  • 简介:伟大的十月革命之后,艺术学教研室的历史和其它学科一样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1】继承了革命前学术讨论的最新成果之后,苏联时期的艺术学及其在莫斯科大学的学派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发展了自己的学术方法和不同方面的实践活动。与大学讲台同时并立的还有一系列科研机构;博物馆和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博物馆中建立了统一的艺术品保存、修复体系。美术珍品国有化、大量新博物馆的组建为艺术史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 标签: 莫斯科大学 学术方法 苏联时期 艺术语言 俄罗斯艺术 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