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通过甲基强的松龙药物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62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冲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21例患者疗效显著,6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7.09%;对照组患者16例患者疗效显著,7例患者有效,8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74.19%。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药物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中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冲击治疗 疗效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86例住院的ACI组患者和正常健康组80例进行血清hs-CPR水平的检测并进行对照,ACI组并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组对照。结果ACI组的血清hs-CP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组(均P<0.01);血清hs-CPR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均P<0.05);病情越重hs-CRP含量越高。结论hs-CPR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hs-CRP水平持续升高者预后不良。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于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医治中,实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把在2016年1月到2020年11月之间,28例卫生队诊疗的急性高原反应官兵。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实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医疗人员,实行高压氧治疗,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实行治疗后,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急性高原反应官兵的医治中,实行高压氧治疗措施,其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有效缓解官兵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 急性高原反应 高压氧 疗效
  • 简介:<正>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硫酸奈替米星(NetilmicinSulfate)又称奈特,急性毒性反应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5a。因腹痛、腹泻伴呕吐1d,于1997年7月13日来诊。查体:脉搏84次/min,血压14.7/10.7kpa,神清,一般状况良好,无脱水貌。心肺正常,腹软,脐周有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便常规检查:稀水样便,脓细胞1~3个/HP,痢疾杆菌培养阴性。诊断为急性肠炎,给予生理盐水500毫升加奈特0.2

  • 标签: 硫酸奈替米星 急性毒性反应 氨基糖 痢疾杆菌 辽宁省 钙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方式的鼻咽癌患者,在出现急性的毒副反应之后所采取的护理。方法收集我院从2006年6月1日-2011年2月23日在我科收治的170例鼻咽癌确诊患者,男124例,女46例,年龄19-7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常规或IMRT技术治疗。治疗剂量鼻咽部68-70Gy,淋巴结66Gy,颈部淋巴结引流区50-54Gy。每周5次,每次2Gy或2.27Gy,常规技术治疗35次,IMRT技术治疗30次。评价治疗的近期效果和患者急性毒副反应。结果经过三个月治疗,170例患者中近期疗效为肿瘤完全缓解的有158例,占92.9%,部分缓解的有12例,占7.1%。在一年内生存的有168例,占98.82%,所有患者经过相应的毒副反应护理之后,症状得到缓解,效果良好。结论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方式的鼻咽癌患者,在出现急性的毒副反应之后采取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缓解肿瘤、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控制不良反应出现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鼻咽癌 急性毒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黏膜急性放射反应的护理分析。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6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治疗过程纳入研究样本中,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结果:在进行护理之前,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患者 黏膜急性放射反应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药物过敏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措施和基础护理配合方法,观察组采取差异化抢救措施和针对性护理配合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抢救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在相关临床指标评价中,观察组患儿脉压(38.25±8.48)mm、平均尿量(36.47±10.67)ml/h,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8.13±5.04)mmHg、(15.46±6.02)ml/h,脉搏(83.08±9.95)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9.37±12.22)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护理过程中,根据过敏反应不同程度采取差异化抢救措施,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法,能够使患儿各方面情况得到显著好转,减轻过敏症状,保证患儿安全。

  • 标签: 小儿 急性药物过敏反应 抢救措施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肿瘤内科护士面对患者死亡后的应激反应情况。方法:取30名肿瘤内科面对患者死亡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调查。对比常模和面对患者死亡后护士的应激反应评分。结果:较之常模,护士第3d、7d应激反应评分均高(P<0.05)。结论:当护士产生应激反应后,要加强重视,展开死亡教育培训,降低应激程度,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肿瘤内科 急性应激反应 患者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的急性输血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其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类型和表现、所输血液制品,比较发生与未发生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后的输血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共观察到输血过程875次,其中90次发生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9%。本组90次急性输血不良反应中,62次为过敏反应、21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7次为低血压反应,各占68.89%、23.33%、7.78%;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均主要表现为在开始输血1 h后或输血将近完成时出现38.1-39℃发烧、皮肤瘙痒伴散在荨麻疹及部分寒战、畏寒、SBP降低,低血压反应主要表现为在输血完成后1 h内出现SBP降低4 kPa以上。本组90次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所输血液制品中,35次为单采血小板、27次为悬浮红细胞、20次为血浆、8次为冷沉淀,各占38.89%、30.00%、22.22%、8.89%。本组患者发生与未发生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后的Hb增量和CCI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类型和表现各不相同,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多种多样,但其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影响到输血效果。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急性输血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析新生儿溶血病相关的护理进展。方法在总结新生儿溶血病治疗和护理相关病理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法、总结比较法分析了前人关于新生儿溶血病护理急救的相关文献16篇。结果当前关于新生儿溶血病护理的主要手段有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患儿的临床常规护理、光疗护理、换血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成功率,对于提高患儿的恢复状况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受检者,本组受检者均为健康者,清晨空腹采集血样,血样采集后立即均分成2份,其中1份使用人工方法破坏红细胞使其溶血(注射器抽取血凝块来回快速抽吸,直至血清血红蛋白浓度达4g/L),作为观察组,检测TBIL、AST、ALB、TP、DBIL、K+、Na+、ALT、GLU等指标水平,并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TBIL(13.68±1.23μmol/L)、DBIL(10.23±4.24μmol/L)、AST(58.69±5.14IU/L)、ALB(54.23±1.69g/L)、TP(78.25±8.26g/L)、ALT(67.58±7.02IU/L)、K+(5.82±1.42mmol/L)、Na+(141.56±10.54mmol/L)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3.45±1.69μmol/L、13.02±3.18μmol/L、44.26±4.13IU/L、42.16±1.72IU/L、68.25±3.28g/L、58.02±8.52IU/L、3.86±0.76mmol/L、132.04±12.01mmol/L),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GLU指标水平(4.41±1.45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79±1.33mmol/L),组间差异P<0.05。结论溶血对多种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存在明显影响,应尽量避免发生溶血,并及时剔除溶血样本,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溶血 临床 实验室检查 生化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方法在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血液检验的人群中,抽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静脉采集10ml血液,每个研究对象的血液装入两个消毒试管中,每个5ml,其中一个血液样本标记为对照组,另一个为观察组。以此类推,每组有60例血液样本,且组间无差异。在对照组血液样本中予以室温自然分离和规范离心,在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进行人工溶血并规范离心。然后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在两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中,对照组血液样本的AST、ALT、LDH以及K+的检测值明显低于观察组,其组间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检查结果中的BUN、UA、TG、Cr和GLU检验值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当血液样本中发生溶血现象时,会对血液检验的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好血液样本采集和储存工作,从而有效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血清胆红素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正常人不溶血溶血血清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Hb≤10g/L时,总胆红素无影响,直接胆红素有轻度负干扰;在Hb≤5g/L时,对直接胆红素无影响。结论经分析,当溶血Hb>10g/L时钒酸盐法检测胆红素结果差异显著,所以临床检验中如遇到溶血严重的标本检测胆红素时应重采集标本,如不能重采集标本的应在报告单上注明标本溶血

  • 标签: 溶血标本 血清 胆红素 钒酸盐氧化法
  • 简介:摘要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7%~9%,成人平均血量5L左右,其中血浆约占55%,血细胞约占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密切联系,参与机体呼吸、运输、防御、调节体液渗透量和酸碱平衡等各项生理功能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衡。在病理情况下,各器官组织的病变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因此血液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也可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血液 溶血性 检验
  • 简介:新生猪溶血病又称仔猪溶血性黄疸,是由于血型不合的公母猪配种所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本病发生于个别窝仔猪中.刚出生仔猪吃初乳不久即引起红细胞大量溶解.由于本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病死率可达100%.给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在实践中,采取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综合疗法 溶血病 新生猪 治疗药物 免疫性疾病 经济损失
  • 简介:新生仔畜溶血病是由于母畜怀孕时胎盘受损出血,胎儿体内的抗原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抗体,当新生仔畜吃初乳时,母体内的抗体随初乳进入仔畜消化道并可直接吸收入血,与仔畜红细胞膜相应抗原结合引起免疫性溶血.

  • 标签: 新生仔畜 溶血病 诊治 红细胞膜 消化道 免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