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慢性肾脏病孕妇和子痫前期孕妇的β2微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转铁蛋白和水平差异。方法选取120例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桂东人民医院接收的孕妇,根据孕妇情况分为三组,即子痫前期(PE组)(50例)、肾脏病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孕妇检测β2微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IgM、IgA、IgG)、转铁蛋白以及和sFlt-1和PLGF水平,计算sFlt-1/PLGF比值。结果三组孕妇血清Ig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E组与肾脏病组IgG水平及IgM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其中肾脏病组较PE组明显降低(P<0.05);三组孕妇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肾脏组孕妇较PE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5);三组孕妇血清转铁蛋白水平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肾脏病组较PE组、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而PE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血清sFlt-1、PLGF水平以及sFlt-1/PLGF比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PE组血清sFlt-1与sFlt-1/PLGF比值较肾脏病组与对照组明显升高,而PLGF水平降低(P<0.05);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PE组孕妇血压与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血清IgG、IgM无相关性(r=0.125、0.052、0.125、0.221,P值均>0.05);其24 h尿蛋白定量与转铁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41,P<0.05),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56,P<0.05),与IgM、IgM呈负相关(r=-0.425、-0.418,P值均<0.05);其分娩孕周与转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15,P<0.05),与β2微球蛋白呈负相关(r=-0.433,P<0.05),与IgG、IgM无相关性(r=0.165,0.152,P<0.05);与血清sFlt-1及sFlt-1/PLGF比值呈正相关(r=0.665、0.796,P值均<0.05);与PLGF水平呈负相关(r=0.452,P<0.05);肾脏病组:孕妇血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呈相关(r舒张压=0.556,r收缩压=0.592,P值均<0.05),与转铁蛋白与IgM、IgG均无相关性(r=0.127、0.114、0.121,P值均<0.05);24 h尿蛋白定量与IgM呈负相关(r=-0.524,P<0.05),与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567,P<0.05);与转铁蛋白水平无相关性(r=0.254,P>0.05);分娩孕周与转铁蛋白呈正相关(r=0.417,P<0.05),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573,P<0.05),与IgG、IgM无相关性(r=0.246,0.235,P值均<0.05);与血清sFlt-1及sFlt-1/PLGF比值呈负相关(r=0.458、0.689,P值均<0.05);与PLGF水平呈正相关(r=0.431,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与妊娠合并慢性肾脏孕妇的转铁蛋白、β2微球免疫蛋白及IgM、IgG、sFlt-1、PLGF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sFlt-1/PLGF比值可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子痫前期 β2微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转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清洗方法对Da Vinci机器人电外科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以及三磷酸腺苷(ATP)荧光检测技术用于评价Da Vinci机器人电外科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整群抽样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机器人手术后180件电外科器械,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90件,对照组采用人工清洗方法完成器械清洗流程,试验组采用机械清洗方法完成器械清洗流程。采用肉眼观察法、放大镜检查和ATP荧光检测技术,通过肉眼观察合格率、放大镜检查合格率以及ATP荧光检测合格率比较2种方法的清洗效果以及ATP荧光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查方法所得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肉眼观察合格率、放大镜检查合格率以及ATP荧光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5.56%(85/90)、86.67%(78/90)、84.44%(76/90),试验组为100.00%(90/90)、97.78%(88/90)、98.89%(89/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10、7.745、12.291,P<0.05或0.01)。对照组中的ATP荧光检测合格率与肉眼观察合格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为0.374,P<0.01),与放大镜检查合格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为0.538,P<0.01);试验组ATP荧光检测合格率与肉眼观察合格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为0.754,P<0.01),与放大镜检查合格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为0.556,P<0.01)。结论机械清洗法用于清洗Da Vinci机器人电外科手术器械,其效果优于传统人工清洗。ATP荧光检测技术用于评价Da Vinci机器人电外科手术器械清洗效果具有可行性。

  • 标签: 生物监测 ATP荧光检测技术 机器人手术 电外科器械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素(BBR)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细胞器靶向性及双光子成像效果,以及光动力治疗效果。方法采用HeLa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探讨其生物相容性,以商业线粒体染料为比较对象,探讨其亚细胞水平的靶向区域和靶向能力,并将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探讨BBR对其组织渗透性和双光子成像性能,最终应用白光光源辐照,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的潜在的光动力治疗效果。结果BBR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对线粒体的靶向性能与商用线粒体染料具有94%的共染率,且其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在840 nm的双光子激发下能够良好的激发其进行整体斑马鱼的成像;采用低能量白光辐照下,其光动力治疗杀伤效果显示,在较低的浓度下,肿瘤细胞可被大比例杀伤(杀伤率>90%)。结论BBR具有良好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可以在聚集状态下发光更加明亮,且其是一种良好的线粒体染料,其具有良好的双光子吸收、发射性能和光动力治疗效果。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黄连素 线粒体 双光子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蛋Getein 1600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进行性能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质量保证。方法参考国家相关卫生行业标准(WS/T 420-2013),通过收集2019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34例无脂血、无黄疸、无溶血的肝素锂抗凝标本并设计试验,采用基蛋Getein 1600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PCT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并进行性能验证。结果重复标准差Sr为0.01、0.59,期间标准差Sl为0.01、0.57;与比较方法相对偏移¯brel为19.01;在0.10~36.81 μg/L内,R2=0.997 9。均在说明书范围内。结论基蛋Getein 1600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PCT的主要分析性能良好,可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 标签: 降钙素原 性能验证 干式免疫荧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吞咽视频荧光镜检查(VFSS)是诊断儿童误吸的金标准,但与临床喂养评估(CFE)相比需要一定医疗条件且具有辐射性。我们评估了它们在诊断、喂养管理和临床状态方面的附加值。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在一家三级儿科医院接受VFSS诊疗的0~18岁有呼吸道疾病的儿童。结果共有113例儿童接受VFSS诊疗,年龄0.1~17.9岁,中位数年龄为2.2岁。其中诊断慢性肺误吸(CPA)87例(77%),神经系统疾病73例(64%);胃肠道疾病73例(64%)和先天性心脏病42例(37%),互不排斥。确诊为误吸患者46例(41%),显性误吸9例(8%),隐性误吸37例(33%)。经VFSS检查发现CPA或脑性瘫痪患者更容易发生误吸,OR值分别为3.2和9.8。VFSS后的喂养建议与基于CFE喂养有显著差异,P<0.001:完全经口喂养的儿童比例从65%上升到79%,P=0.006;完全肠内营养的儿童从10%到14%;P=0.005。经VFSS后一年内,儿童接受抗生素疗程、总入院次数和呼吸道疾病入院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在临床疑似CPA患病率高的人群中,与CFE相比,VFSS改变了喂养管理,可能有助于随后的临床改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N)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与免疫荧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10年江西省儿童医院肾脏科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222例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及相关性。结果1.免疫荧光显示IgA仅伴系膜区沉积的患儿最多[115例(51.8%)],其余为同时伴毛细血管袢沉积[107例(48.2%)];IgA免疫荧光强度++的患儿最多[122例(55.0%)];IgA伴IgM沉积患儿最多[168例(75.7%)],其次为伴C3沉积[160例(72.1%)];伴C4沉积最少[7例(3.2%)]。2.高血压与免疫荧光伴IgM、C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P<0.05);高尿酸血症与伴IgM、IgG、C3沉积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P<0.05);低蛋白血症与伴IgM、C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负相关(均P<0.05);高胆固醇血症与伴C3沉积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P<0.05);尿蛋白定量与伴IgM、IgG及IgA伴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IgA伴血管袢沉积呈负相关(P<0.05)。3.Lee氏分级与免疫荧光伴IgM及C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伴毛细血管袢沉积呈正相关(均P<0.05)。4.牛津分型中系膜细胞增生(M1)与免疫荧光伴C3沉积、IgA沉积强度均呈正相关(均P<0.001);毛细血管内皮增生(E1)病变与IgA沉积强度及IgA伴毛细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P<0.05);节段肾小球硬化或黏连(S1)病变与免疫荧光病理无相关性;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与伴IgG及C3沉积均呈正相关(均P<0.05)。5.球性硬化与免疫荧光病理无相关性;新月体与免疫荧光伴IgM、IgG、C3沉积、IgA沉积强度及IgA毛细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均P<0.05);肾内动脉增厚与伴IgG沉积及IgA毛细血管袢沉积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儿童原发性IgAN免疫荧光IgA强度以++为主,伴IgM沉积最多见;IgA伴毛细血管袢沉积或伴C3沉积的临床表现及光镜病理更重。

  • 标签: IgA肾病 临床特点 病理 免疫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在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2017—2019年间1 213例用qPCR法检测过结核杆菌核酸的病例,将检测结果与石蜡切片抗酸染色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诊断价值。结果1 213例样本中,627例qPCR法检测结果为阳性,586例为阴性。临床随访证实其中876例为结核病,337例为其他疾病。经计算得出qPCR法的灵敏度为71.3%,特异度为99.4%,准确率为79.1%。这1 213例中892例有抗酸染色结果,其中阳性280例,阴性612例。结合临床诊断,抗酸染色的灵敏度为41.5%,特异度为99.5%,准确率为55.7%。结论与抗酸染色相比,qPCR法对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使用荧光素钠辅助下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显微手术的肿瘤全切情况及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85例,根据肿瘤切除术中是否使用荧光素钠辅助分别设为荧光素钠手术组(52例)和常规手术组(33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患病年龄、侧别、肿瘤最大直径、囊实性情况、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术前术后KPS评分差、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肿瘤全切情况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术前术后KPS评分差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肿瘤全切率、PFS和O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荧光素钠辅助下的高级别胶质瘤显微手术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缩短手术时长,延长患者PFS和OS,使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获益。

  • 标签: 高级别胶质瘤 荧光素钠 肿瘤全切 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8月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96例复杂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是否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分为实验组(n=44)和对照组(n=52),实验组术前7 h经外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2.5 mg,术中吲哚菁绿荧光导航下行LC。对照组行常规LC。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胆总管及胆囊管识别率、胆囊三角完全解剖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管损伤情况及术后结石残留率。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手术,对照组中转开腹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切开胆囊三角区浆膜前,实验组患者胆总管识别率为84.1%(37/44),胆囊管识别率为72.7%(32/44);对照组患者胆总管识别率为26.9%(14/52),胆囊管识别率为28.8%(15/52),两组患者术前胆总管和胆囊管识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完全解剖胆囊三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2±8.6) min、(48.2±9.8) min、(16.3±5.2) mL,对照组分别为(46.7±13.9) min、(65.2±15.4) min、(26.1±11.3) mL,两组患者完全解剖胆囊三角、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肝外胆管损伤及结石残留,对照组出现右后肝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2例、残余胆囊结石1例,两组肝外胆道损伤及术后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2,P=0.081)。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复杂LC中有助于早期识别胆总管、胆囊管,可较好地避免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荧光 吲哚菁绿 荧光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间皮瘤(MM)p16基因缺失情况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p16基因缺失在MM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48例MM的临床病理资料,24例良性间皮病变/肿瘤作为对照组。FISH法检测上述病例p16基因缺失情况。结果48例MM中p16基因总缺失率为35.4%(17/48),其中纯合性缺失7例,杂合性缺失10例。腹膜、胸膜和睾丸间皮瘤p16基因缺失比例分别为12/34(35.3%)、4/11和1/2。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双相型和未分类间皮瘤p16基因缺失比例分别为9/33(27.3%)、4/8、2/5和2/2。对照组8例反应性间皮增生、15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和1例多囊性间皮瘤均无p16基因缺失。结论p16基因缺失相对特异地发生于MM,但灵敏度偏低。不同部位及组织学亚型之间,p16基因缺失率存在一定差异,即胸膜MM略高于腹膜MM,肉瘤样型、双相型高于上皮样型。FISH法检测p16基因缺失有助于MM与反应性间皮增生、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在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荧光腹腔镜系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58~71岁,平均65.8岁。术前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2a期2例,T2b期4例,T3a期2例。患者术前经硬性膀胱镜使用18G膀胱镜注射针在膀胱肿瘤及其周围的膀胱黏膜下层和浅层逼尿肌注射荧光造影剂吲哚菁绿2 ml(浓度2.5 g/L),后利用PINPOINT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实时进行手术,每5分钟对近红外荧光下的手术区域进行一次系统性检查,观察和记录吲哚菁绿结合荧光腹腔镜对膀胱肿瘤区域及盆腔淋巴结的定位及识别。结果本组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在肿瘤标记方面,膀胱镜下注射吲哚菁绿后,8例中7例在荧光腹腔镜下识别肿瘤区域。8例中6例淋巴结显影,其中3例淋巴结阳性病例均有荧光显影。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观察代膀胱及输尿管末端血运均良好。手术时间190~310 min,平均235 min;出血量150~380 ml,平均180 ml;术后住院时间10~22 d,平均14.5 d。术后病理分期T2a期2例,T2b期3例,T3a期3例;清扫淋巴结数量8~14枚,平均10枚。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5.5个月,无使用吲哚菁绿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可对膀胱肿瘤区域及盆腔淋巴结进行准确定位及识别,可减少切缘阳性及不必要的扩大淋巴结清扫,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膀胱肿瘤 腹腔镜 荧光 吲哚菁绿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穿刺注射吲哚菁绿(ICG)介导的组织荧光显影识别技术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与盆腔淋巴清扫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淋巴显影技术患者3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2±8)岁;体质量指数(22.8±1.4)kg/m2;前列腺体积(57.5±1.4)ml;术前PSA(81.2±1.2)ng/dl;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占46.73%。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61±7)岁;体质量指数(22.7±1.3)kg/m2;前列腺体积(56.9±1.3)ml;术前PSA(82.4±1.2)ng/dl;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占43.3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采用前列腺穿刺注射5 mg ICG溶液,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配备的Firefly摄像头进行荧光显影组织的观察及切除,所切除组织进行标记计数并送病理检查。收集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终点为生化复发。结果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了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注药,1例出现了ICG泄漏情况。30例患者前列腺腺体显影良好且与周围非荧光显影组织区别明显。30例患者均观察到了淋巴结组区域有荧光显影,荧光显影的特征为细管状及团块状,经术后病理明确为淋巴管及淋巴结组织。所有患者切除下的淋巴结总数为970枚,研究组526枚,明显多于对照组444枚。研究组每例患者较对照组多检出2.7枚淋巴结(17.5枚/例vs 14.8枚/例)。研究组显影淋巴结419枚,未显影107枚,荧光识别率达89.6%。两组术后控尿率96.7%,研究组淋巴漏发生率6.7%(16.7%),生化复发率3.3%(1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途径前列腺内注射ICG介导的荧光显影方法稳定可靠,安全易行,荧光显影识别淋巴组织敏感性高,但缺乏前列腺癌特异性。

  • 标签: 吲哚菁绿 前列腺癌 荧火显影 机器人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指环病毒7型(TTV7)、8型(TTV8)、10型(TTV1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发布的TTV7、TTV8、TTV1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MD19-T-TTV7、pMD19-T-TTV8、pMD19-T-TTV10,以其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基于FAM-Eclipse探针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与临床样本检测。结果TTV7、TTV8、TTV10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0.340 2x+114.780 0、y=-0.351 1x+114.940 0、y=-0.348 9x+115.020 0,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08拷贝/μl、84拷贝/μl、98拷贝/μl。在临床小儿血清样本中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9%、2.1%和4.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TV7、TTV8、TTV1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等特点,可为临床血清样本TTV检测提供一个快速手段。

  • 标签: 指环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特异性 敏感性 血清样本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荧光胆道成像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腹腔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吲哚菁绿、荧光染料、近红外、胆道造影、荧光胆道造影、近红外成像、胆道可视化、术中胆道造影、laparoscopic、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indocyanine green、ICG、fluorescent dyes、cholangiography、indocyanine green cholangiography、near-infrared、near-infrared imaging、biliary tract visualization、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为检索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超星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日期范围为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位作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提取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分析。对研究中的连续性变量及二分类变量分别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及优势比(odds ratio, OR)为效应指标计算合并值及95%CI,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用Mantel-Haenszel检验法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以I2表示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9篇研究,包括935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在胆囊切除术中,与传统组相比,荧光胆道成像组识别胆道结构时间(MD=-7.35,95%CI:-9.70~-5.00,P<0.05)与手术时间(MD=-7.35,95%CI:-13.86~-0.83,P<0.05)均明显缩短,造影成功率(OR=2.98,95%CI:1.49~5.95,P<0.05)明显提高。然而在术中出血、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胆道成像为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显影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而且安全可行。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吲哚菁绿 荧光胆道成像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AxiosmaxPW4400型波长色散型X荧光光谱仪的使用要点,日常检查项目,日常维护项目及常见的故障处理。

  • 标签: X荧光光谱仪 日常维护 故障处理
  • 作者: 何飞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 简介: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门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的效用及价值。方法:对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共94例符合条件的眼科患者邀请参研,利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门诊护理,研究组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对结果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门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具有更出色的改善效用,临床具备参考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门诊;眼底荧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3.0标准将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87例)和脓毒症组(101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HB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SOFA评分(qSOFA)、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以及患者近期用药史等资料,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BP、PCT、CRP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评估HBP、PCT和CRP对脓毒症器官衰竭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HBP、PCT和CRP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HBP、PCT、CRP、WBC、SOFA评分、qSOFA评分、MEWS均明显升高〔HBP(μg/L):55.46(24.57,78.49)比5.90(5.90,9.01),PCT(μg/L):6.83(1.75,30.64)比0.23(0.12,0.75),CRP(mg/L):67.35(26.23,123.23)比4.45(2.62,47.22),WBC(×109/L):11.84(7.18,16.06)比6.58(5.47,8.99),SOFA评分(分):6(4,8)比0(0,0),qSOFA评分(分):2(1,3)比0(0,1),MEWS(分):4(3,6)比1(0,2)〕,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10(4,17)比0(0,7)〕,病死率明显升高〔29.7%(30/101)比4.6%(4/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P、PCT、CRP与SOFA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33和0.38,均P<0.01),其中以HBP相关性最强、CRP次之、PCT最弱。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PCT和CRP均是影响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015、1.094、1.067,95%可信区间(95%CI)为1.007~1.022、1.041~1.150、1.043~1.093,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BP、PCT和CRP对脓毒症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0.87、0.80,95%CI分别为0.88~0.97、0.82~0.92、0.74~0.87,均P<0.01〕,其中以HBP的诊断效能更高;当HBP临界值≥15.11 μg/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4%、89.66%,高于PCT临界值≥1.17 μg/L时的敏感度(81.19%)和特异度(80.46%)。但CRP预测脓毒症的敏感度最高,为94.06%,而特异度较低,为63.22%。结论HBP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的生物指标,是预测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器官衰竭严重程度。

  • 标签: 肝素结合蛋白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脓毒症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SpyTag/SpyCatcher体系共价连接的效率,分析得出优化后的连接条件,为今后相关纳米颗粒疫苗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分别带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的两种蛋白,摸索共价连接的反应时间、温度、缓冲体系和混合比例,采用非还原型凝胶电泳检测共价连接的效率。结果反应时间对共价连接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22.028,P<0.05),带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的两种蛋白质可形成稳定的共价键,6 h后连接效率约为50%,偶联蛋白在25 ℃稳定存在至少72 h。反应温度和缓冲体系对共价连接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蛋白比例为物质的量比1.0∶2.0混合。结论SpyTag/SpyCatcher共价连接体系的关键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且该体系能适用于多种温度和缓冲条件。

  • 标签: SpyTag/SpyCatcher 共价键 共价连接效率
  • 简介:摘要人们首次认识并报道朊蛋白病可追溯至1922年克雅氏病的提出。一百年来,从对临床症状的困惑到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描述,从提出"朊蛋白假说"到发现朊蛋白病相关基因,人们对朊蛋白病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朊蛋白病也逐渐成为一组少见的传染性致死性退行性脑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克雅氏病及其变异型、Kuru病、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综合征、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等。本文现从克雅氏病的发现入手,详述朊蛋白病特征性病理改变的发现、传染性的验证、朊蛋白及PRNP基因的发现,以及朊蛋白病多种亚型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基因突变类型等,拟通过回顾朊蛋白病的研究历史,帮助临床同道更深入地了解该病诊断治疗的进展及困境。

  • 标签: 朊蛋白病 克雅氏病 PRNP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5岁儿童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确诊为IgE介导0~5岁CMPA的106例患儿资料。完善患儿外周血常规、血清总IgE、牛奶特异性IgE、新鲜牛奶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及牛奶蛋白组分检测等检查,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严重过敏反应,采用秩和检验、χ²检验进行临床特征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06例CMPA患儿中男67例、女39例。首次就诊年龄为15(8,34)月龄,≤1岁42例、>1~<3岁39例,≥3岁25例,发病年龄为6(5,8)月龄。患儿中进食牛奶或其制品后出现过敏95例(89.6%),皮肤接触时出现过敏42例(39.6%),在哺后出现过敏11例(10.4%);进食牛奶或奶制品时间为45(1,120)min、皮肤接触途径时间为10(5,30)min、母乳喂养途径出现症状时间为121(61,180)min,3种不同途径暴露后过敏症状出现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1,P<0.001)。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100例,94.3%)最常见,其余依次为消化道症状(20例,18.9%),呼吸道症状(16例,15.1%),很少表现神经症状(1例,0.9%)。24例(22.6%)患儿既往至少发生过1次牛奶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伴其他食物过敏87例(82.1%),曾患湿疹94例(88.7%)、鼻炎57例(53.8%)、喘息23例(21.7%)。患儿总IgE水平为191.01(64.71,506.80)kU/L,牛奶特异性IgE水平为3.03(1.11,15.24)kU/L,SPT风团最长直径为8.2(4.0,12.0)mm,过敏原组分检测结果示77例(81.9%)至少存在酪蛋白、α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组分中1项致敏。牛奶特异性IgE Ⅳ~Ⅵ级的患儿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高于0~Ⅲ级的患儿[57.7%(15/26)比12.5%(10/80),OR=9.545,95%CI 3.435~26.523];牛奶SPT≥+++的患儿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高于≤++的患儿[34.4%(11/32)比11.5%(3/26),OR=4.016,95%CI 0.983~16.400];α乳清蛋白阳性的CMPA患儿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高于阴性[34.2%(13/38)比14.3%(8/56),χ²=1.23,P=0.042]。结论儿童CMPA发病年龄小,以皮肤症状为主要表现。多数患儿有1种以上蛋白组分致敏;SPT、牛奶及其组分特异性IgE检测对CMPA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高度致敏者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 标签: 儿童 食物过敏 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