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杨杏佛,我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杨杏佛一生追随孙中山。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杨随即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孙中山辞职后,他远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又南下广州,任孙中山秘书。杨杏佛革命之心如此坚决,以至于在

  • 标签: 杨杏佛 孙中山 经济管理学 管理科学 社会活动家 中华民国
  • 简介:李安德在这一部分拉丁文日记中,记录了1748年1月1日至3月3日他在成都日常生活见闻。这一时期,由于1747年教案余波未平,四川教民还处于恐惧情绪之中,不过,有些教民家中还是放弃了传统祖先神主,代之以“天地人物真主神”“无始无终自有之主神”牌位。这部分日记还含有数条有关大金川之役史料,记载清军在前线失利、成都市区恐慌及关于乾隆帝谣言,是相当难得文献。此外,有关官府追查白莲教徒及朱弘生下落材料,亦值得重视。

  • 标签: 李安德 祖先牌位 金川之役 白莲教
  • 简介:在我国画坛上,向有南北"石"之说,北指齐白石,南则傅抱石。十分赏识支持"石",其中就有徐悲鸿。徐"石"亲密友谊是世人共知。1917年,齐白石定居北京,以刻印卖画为生。当时京派正宗画家出于封

  • 标签: 徐悲鸿 傅抱石 齐白石 熊式辉 画坛 出身
  • 简介:七曜在早期经过中亚、西域一带传入中原,不免染上这一地区色彩。对于此事,如要进行深入确切探讨,恐怕不得不求助于数理天文学方法,但由于史料等方面因素制约,迄今尚近于空白。而就较为表面的层次言之,则已有若干有力证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七曜值日各种译名。这些七曜值日“胡名”,通过汉字音译转写而保存下来。它们最早起源于何时,至今无从详考。今人考证只能从唐代译成《宿曜经》(全名《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出发。《宿曜经》卷下载有“诸国人呼七曜”之名,包括“胡”、波斯、天竺诸语对七曜名称音译;伯希、沙畹认为所谓“胡”指康居,故以康居语求出其对音。这里将《宿曜经》所录各语音译、伯希与沙畹所求得康居对音,以及三种敦煌七曜文献中所用七曜名称,列成一览表如下:

  • 标签: 七曜 伯希和 音译转写 具注历日 引人注目的 康居
  • 简介:本文以目录学中联合目录作为切入点,并根据自己从事这项工作体会,探索古籍联合目录特点难点,以求使古籍联合目录编制更臻完善,供同好参考。

  • 标签: 古籍 联合目录 评议
  • 简介:近年来颇留意于金圣叹事迹史实考索,于其诗集《沉吟楼诗选》中,注意到有《丁蕃卿生日》七言律首(见次页书影)。丁蕃卿其人,未见前此研究金圣叹者涉及,从诗中仅可看出:1.生辰在深秋,2.为隐居学道者,3.其子学业有成,4.其妻似已去世。

  • 标签: 金圣叹 金诗 七言 诗选 诗集 隐居
  • 简介:本文从记载孙权子夺嫡事件基本文献《三国志·吴书》及裴松之注引殷基《通语》人手,首先分析子夺嫡事件历史记载与文献依据,探明对宫夺嫡事件政治结论在孙皓即位之前并无定论,此后褒扬太子党而贬斥鲁王主流评论是从孙皓即位后才逐渐确定。进而对太子、鲁王党争两派各自结党原因进行溯源,太子党主是以顾、陆子弟为首,具有一定操守与传承吴郡士人群体,鲁王党则是以全琮为首以共同利益为枢纽临时政治集团。由此认为孙吴统治集团内部实际早已存在矛盾,即以陆逊、顾谭为核心吴郡士人与全琮、骘等或因军功,或因孙权出于限制陆逊等人权力目的,而在建国后大力奖拔后起官僚矛盾,这种矛盾因“宫并阙”而公开化,最终以党皆败,孙权改立孙亮而告终。笔者认为,不应将子夺嫡及党争简单归咎于孙权晚年昏聩,而应从孙吴君臣内部矛盾发展人手,从而探明孙吴中后期政局变动历史脉络。

  • 标签: 二宫并阙 举国中分 通语 孙吴政治
  • 简介:现今,各地方志编修中都着重强调要体现记述时段内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在第轮志书编纂中尤其强调要突出改革这一时代主题,从篇目设计、材料整理、资料取舍等方面围绕“改革”作了很多创新和尝试,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篇篇有改革章、章章有改革节局面。

  • 标签: 志书 地域特色 方志编修 篇目设计 材料整理 改革
  • 简介:今年立夏过后一个下午,淮安市“胡爱好者群”十来位琴友聚在一起切磋琴艺,交流心得。淮安市摄影家协会潘铸亚副主席一席话让我感慨不已。他说,振兴中国胡,刘天华、阿炳应立首功。还有陈振铎、蒋风之、张锐等等,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推动国乐繁荣、发展音乐大师……

  • 标签: 音乐大师 二胡 琴艺 张锐 摄影家协会 新中国成立
  • 简介:婚礼第三是:迎娶、响房发轿、娶亲送亲、扶轿杆儿、见而分大小、吃酒开箱、拜客、回门。这第三是最高潮其后尾声,以前第一是这第三准备。

  • 标签: 老北京 婚俗 娶亲 回门
  • 简介:在庆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子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在脑际萦绕,即:发动侵华战争固然是当年日本政府犯下历史罪过,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有着不可饶恕历史罪责,但是,倘若没有日本社会主体及时呼应和大力支持,没有君民、劳资、军民等各种因素彼此影响互动,这场战争能旷日持久么?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开战后,《雪进军》《妇女从军歌》在日本国民中广为流传。

  • 标签: 侵华战争 不可饶恕 劳农 受害国 著名思想家 福泽谕吉
  • 简介:三、宁夏当局与国民政府保持一致政治立场随着抗战形势变化.人民民主运动蓬勃兴起,国民政府不得不对国家机关体系作出调整。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4月1日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并于7月2日以国民政府名义正式公布。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政治态势 宁夏 《抗战建国纲领》 国民政府 全国代表大会
  • 简介:胡在中国音乐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漫长岁月,从最初奚琴不断演变、发展,并逐渐成为深受人们喜爱音乐艺术,本文从胡演奏艺术发展历程出发,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反思。

  • 标签: 二胡 演奏艺术 发展历程 反思
  • 简介:王、八司马是唐朝事。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执政,针对宦官弄权藩镇割据,他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颇得民心。但革新只进行了146天,随着顺宗逊位,王叔文集团便垮台了。

  • 标签: 司马 中南海 事件 藩镇割据 王叔文 唐顺宗
  • 简介:前不久出版《我亲历那次历史转折》一书,书中披露了《中央专案小组第办公室序列审查对象登记表》,表中还列出了十个专案组序列,该书作者并说:“名单是很完整,可我只记下我知道和我关心的人”。(以上引文见该书188—199页)。时至今日,那场号称是“文化大革命”浩劫已过去20多年,人们对“文革”中“专案”一词也已感到不那么好“理解”。这恐怕是人们对有关这方面的真实情况知道很少,见到比较全面、准确

  • 标签: 专案组办 中央专案组 知道中央
  • 简介:战期间,中印两国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压迫抗争中相互扶持,从政府到民间协同一致,共御外侮:在政治层面,彼此声援;在文化层面,携手并进;在民间层面,守望相助。中印关系在战期间得到良好发展:在患难与共中得以密切,在交流互通中得以加强,在雪中送炭中得以亲近,这为战后两国亲密伙伴关系形成构建了平台。

  • 标签: 二战 中印关系 反殖民压迫
  • 简介:<正>陈独秀次革命论”在大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推行,是导致大革命失败原因之一。那么,它为什么能够在当时提出并得以推行?原因究竟在哪里?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分析,以求教于史学界专家学者。一对中国国情中国社会各阶级错误分析,特别是对中国工人阶级资产阶级错误分析,是陈独秀提出“次革命论”最深刻思想根源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阶级,是中国革命领导者,农民是中国革命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最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对象,这是中国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中国革命所处时代决定。但是,陈独秀无视这一客观条件存在,把

  • 标签: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正>清仁宗嘉庆年(1797),贵州南笼府贵州、广西交界地区爆发了由王囊仙领导苗民反清起义。自雍正年间,清廷对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以来,虽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积极一面,但同时也给该地区带来了严重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在贵州广西交界苗族地区,大量涌入汉族地主阶级高利贷者,与清廷各级官吏及苗族上层统治者相勾结,对苗族人民进行残酷掠夺、压榨欺凌。他们大量兼并苗民土地,使其“尽成佃户”;同时又用高利贷进行盘剥,借谷一石,不出一月竟收三五石之巨,从而给苗民带来了极大苦难。正如这次起义首领韦七绺须(即韦朝元)所说:“苗民穷苦,重利借债,后来债负愈多愈穷。”。这样,就造成了以清朝为代表地主阶级与广大苗民尖锐对立。

  • 标签: 起义军 起义者 清军 贵州 地主阶级 交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