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我院I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状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的外科I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200份,总结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提出干预方案后于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抽查同类出院患者病历200份,比较干预后两个时间段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状况。结果干预后我院外科Ⅰ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通过调查干预可有效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状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骨性Ⅱ成年女性患者髁状突形状与位置CBCT的关系。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骨性Ⅱ成年女性患者中随机抽取5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BCT摄片。结果骨性Ⅱ患者左右两侧髁突各项观察指标测量值经对比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骨性Ⅱ患者双侧髁突位置以及形态基本对称。结论应用CBCT对骨性Ⅱ成年女性患者髁状突形状与位置进行确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器质性改变或者退行性变化,能够为其制定正畸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对于改善其生理功能可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骨性Ⅱ类 髁状突形状 位置 CBCT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分析了我院2014年~2016年儿科中药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注射中药与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儿,回顾分析不良反应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注射细辛脑注射液时,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1~3岁患儿ADR发生率相对较高,与其他的年龄段相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使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比较容易发生ADR,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由于儿科应用中药与中药的注射剂比较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临床上要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华宁县男男性行为者(MSM)、暗娼(FSW)、吸毒者(IDU)三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针对该目标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哨点监测的该三目标人群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三高危人群HIV感染率为0.56%、梅毒检测均为阴性;其中,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暗娼三人群HIV感染率为分别为0.81%、0.60%、0.39%。结论华宁县三高危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但各类高危人群的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梅毒的感染率为零;应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开展更为广泛的监测和健康教育,让每个高危性行为人了解和掌握预防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方法。

  • 标签: 艾滋病 高危人群 HIV 梅毒 感染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甾体抗炎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预防黄斑囊样水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患者作为对象,患者均于2017年7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予以普拉洛芬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治疗,设为研究C组。另选同一时期收治的6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患者作为B组,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再取同一时期收治的6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患者作为A组,予以普拉洛芬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就三组患者的临床术后情况以及指标数值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对三组患者术后情况进行比较,C组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其余两组,B组低于A组,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患者预后指标进行比较C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幅度更小,眼压水平改善幅度更大,优于其余两组,B组优于A组,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实施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黄斑囊样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五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别随机抽取医嘱有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住院病历各60例共计300例,从药品的适应症、给药途径、用量、溶媒(包括品种选择及用量)、疗程及联合用药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五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例数为267例,合理率为89%,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超适应症用药6例(2%)、药品剂量不合理17例(5.67%),溶媒用量不合理6例(2%),超疗程使用4例(1.33%)。结论我院五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整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促进合理使用。

  • 标签: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合理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菌素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使用头孢菌素联合多种西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联合用药物前后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比较联合用药前后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头孢菌素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以神经系统受累最多见,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菌素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应加强联合用药的研究与监管,提高药物使用得安全性与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多种西药 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近距离接触的实践性教学与训练平台。加强相关医学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学生素质、教师水平、教学改革、服务社会等方面有诸多益处。本文阐述了医学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意义,并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索分析。

  • 标签: 医学教育 高职教育 实训基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肺补肾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和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菌消炎、解痉平喘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益肺补肾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8.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6.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益肺补肾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益肺补肾类中药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经济学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肾科以及门诊等科室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用药物剂型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依据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合适的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其成本-效果比率。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A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97,高于B组的2.28。结论活血化瘀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血瘀证的疗效与中药饮片相当,而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药配方颗粒所需的治疗费用更高,但其冲服更为方便,故中药配方颗粒适合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患者应用。

  • 标签: 药物经济学 活血化瘀类 配方颗粒 中药饮片 成本-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一具有因病死亡因素的SIR传染病模型和一具有接种免疫的SIR传染病模型。具有因病死亡因素的SIR传染病模型中,讨论了模型的无病平衡点和正平衡点的稳定性,通过线性化方法和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在经典SI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具有接种免疫的SIR传染病模型。

  • 标签: SIR传染病 无病平衡点 全局渐近稳定性 接种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RPE)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骨性111反合的疗效,探讨治疗骨性111反合的有效方法。方法40名骨性111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名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对照组20名患者单纯应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7周反合症状改善,对照组平均20周反合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前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111错合,能够尽快改善反合症状,顺利进行下一步治疗,疗程缩短,是临床高效矫治骨性111错合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前牵引器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骨性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采用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贝那普利治疗。用药10周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偶测血压比较,24小时、日间、夜间动态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例、对照组9例治疗前血脂异常,治疗后治疗组调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谷/峰比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尤适用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

  • 标签: 辛伐他汀 盐酸贝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某三甲医院I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符合条件I切口手术2555例,对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55例I切口手术中,1221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47.79%。其中80例为联合预防用药,其余均为单用,术前给药1次的有1089例,占89.19%,用药时间﹤24h的有953例,占78.05%,用药时间﹤48h的有169例,占13.84%,用药时间≧72h的有99例,占8.11%%。抗菌药物品种711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其次是青霉素。结论该院I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与卫计委的各项指标尚有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强干预管理促进合理使用。

  • 标签: I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药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某院Ⅰ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2年1-5月Ⅰ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Ⅰ切口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使用率为100%;预防用抗菌药物均属头霉素;术前0.5~2h给药有85例,占56.7%,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有105例,占70.0%;预防性用药时间≥24h的占30.0%。结论该院Ⅰ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准,预防用药起点高,种类选择欠妥,用药疗程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错颌的临床疗效,以尽量避免患者成年后进行外科正畸。方法90例上前牙反颌伴上颌发育不足(ANB角<0。),利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上颌颌垫式活动矫治器配合口外前牵引矫治器,每侧300—450g(逐渐增至)每天戴用12小时以上。结果90例患者中85例前牙反颌解除,Ⅲ面型改善,5例未解除反HE。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对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替牙期 骨性Ⅲ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96例皮炎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抗组胺药物及钙剂、维生素C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及瘙痒、疼痛症状缓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例数88例(89.8%)显著高于常规组76例(77.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皮炎皮肤病疗效显著。

  • 标签: 皮炎 复方甘草酸苷 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