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要提高护理质量,最重要的是立足于护理防范,而做好防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处理好细节。对护理工作的细节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能否提高,患者能否满意。因此,必须在对全科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找准关键点,进行重点监督,加强对护理细节的管理,有的放矢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细节 护理质量 管理
  • 简介:摘要建立本院临床药学发展体系,总结工作经验,提出了摆正位置,锲而不舍,临床科教一齐抓的临床药学发展模式。

  • 标签: 临床药学 体系 建立
  • 简介: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是医改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在社区医疗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护士的护理行为构成了潜在的诸多风险因素,从自我法律保护、职业防护、人身防护三个方面,最大限度地避免与控制风险,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同时,依法维护自身利益。

  • 标签: 社区护士 风险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探讨如何改善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质量,建立健全的实习带教体制,全面提高护理水平,能有效地改善护理实习生的各方面素质、动手能力及心理状态,更好地提高护理带教质量,让护生及带教老师以良好的心态去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护理带教质量。

  • 标签: 护理带教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血液检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病人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病变,为实施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血液标本的采集,常出现的问题和提高标本质量的措施。

  • 标签: 血液 标本采集 质量
  • 简介:摘要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是医院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门诊护理人员的素质、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就医情绪,也影响着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依赖,根据门诊的护理工作的特点以及门诊护理人员结构特点,本人对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考核、考试,从而增强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改善了服务态度,同时提高了门诊护理质量,提高社会效益。

  • 标签: 门诊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磁共振患者检查的目的、部位、要求及心理特点。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一般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特殊护理。结果保证患者顺利、安全接受MRI检查,图像清晰,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结论MRI的护理工作是做好MRI成像检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磁共振 护理研究 配合检查
  • 简介:摘要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传染病会给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计划免疫工作可以很好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当前,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影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因素复杂多样的,如经济社会环境、群众习俗、从业人员素质。本文将针对影响计划免疫意义及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保障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提高 计划免疫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病案首页是患者接受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病情发生、发展和转归详细系统的缩影。是整个病案中信息最集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同时病案首页统计在医疗、教学、科研及医疗纠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往往忽视病案首页的重要性,首页质量缺陷、漏填、错填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病案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文章通过抽查2009-2011年19744份住院病历,对影响病案首页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增加病案首页内涵,提高医师业务素质,使病案首页内容完整准确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

  • 标签: 病案首页 缺陷 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部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屈光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648名工作人员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了解屈光间质的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和给予必要的治疗。采用分组对照比较。结论长期从事特殊作业岗位工作的人员会受到电磁辐射、雷达、微波、推进剂等有害因素的影响,产生眼睛晶状体混浊改变,通过对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屈光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 标签: 从事特殊作业岗位人员 屈光间质 预防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将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58例,对照组(作业疗法)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重返社会树立了信心。

  • 标签: 作业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会区工业企业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为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与分布,按照《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进行采样,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论新会区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粉尘、化学毒物为主,三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超标率分别为35.3%、19.9%、7.1%,超标的企业以金属及机械制品、纺织、造纸、石场、油漆等企业为主。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职业性噪声、粉尘暴露对作业工人机体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某汽车制造企业同时接触噪声、粉尘两种危害因素的工人作为观察组,以单独接触噪声工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心电图、肝脏B超。结果观察组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10年工龄组工人高血压检出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1~1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6~20年工龄组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活动中,两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危害有叠加作用,职业性粉尘接触对作业工人机体非特异性损伤不容忽视。

  • 标签: 噪声 粉尘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更科学的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是对传统方法的改进。本文阐述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方法,从作业、成本动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医院成本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 标签: 作业成本法 医疗服务项目 成本核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特点和在行剖宫产术时治疗出血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60例,观察组为出血量≥1000ml者28例,对照组为出血量<1000m1者32例,对两组年龄、孕次、刮宫史、产次、剖宫产史、胎盘植入及胎盘粘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孕次、刮宫史、产次、剖宫产史、胎盘植入及粘连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大出血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妇高龄、多次人流、剖宫产史、经产妇,胎盘植入及粘连。无论量多少均必须就医,做到及时诊断,正确处理。

  • 标签: 中央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出血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应用于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11月21日—2016年10月8日我院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预混胰岛素治疗,予以观察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为(5.33±0.89)mmol/L、(6.93±1.05)%、(8.31±0.97)mmol/L、(-3.78±0.12),相比对照组均更优,P值小于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15.00%、夜间低血糖5.00%,相比对照组数据均更低,P值小于0.05。结论2型糖尿病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利于病情控制,效果较佳。

  • 标签: 2型糖尿病 瑞格列奈 甘精胰岛素
  • 简介:摘要张家港口岸能够达到各监测点传染病病人(含症状病人)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和及时处置的功能要求,能够有效防止传染病通过张家港口岸传出和传入,张家港口岸传染病监测控制工作体系运行有效,近年来未发现口岸及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漏报,所有病人均及时得到救治,未发生病人延误救治或延误处理导致传染病疫情扩散造成传染病流行等情况,能够防止传染病在口岸的流行,提高了张家港口岸综合防病能力。

  • 标签: 传染病 监测控制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n=49),以及优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n=4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1)经抢救,观察组患者抢救效率高达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抢救后FMA、Barthel以及GOS评分均优于抢救前,但观察组患者抢救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抢救 总有效率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有效率影响。方法研究时段自2015年12月—2018年10月,选定本院收治的90例脑肿瘤患者,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45例,采纳开颅肿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45例,采纳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Barthel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显著较对照组(73.33%)高,研究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可有效改善脑肿瘤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脑肿瘤 临床疗效 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