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培育对当今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都有着积极和现实的意义。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文章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更好地掌握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现状。结果目前国内测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工具不统一、不全面。结论应该在现有的自评量表基础上,编制他评量表等来扩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 标签: 幸福感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大学生 人格特征
  • 简介:华尔街金融海啸,已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①被调查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客观、积极,同时也有部分毕业生对现在的形势表示迷茫和焦虑。毕业生中女生表现出更大的就业压力。②被调查学生对自身就业价值认知偏低,自信心不足,但对专业前景较为看好。③在预期求职认知和取向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将来就业的要求,求职取向多样化。④女生对内部自我技能的知觉感的关注程度相对较高,而男生对就业环境的关注程度高。

  • 标签: 大学生 就业 压力 金融海啸
  • 简介: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出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面对同样的逆境,有些人屈服于压力而有些人却变得更加坚强,这也是近几年心理学界关注的对心理弹性的研究。在逆境面前,具备较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可以勇于面对并挑战逆境,最终战胜逆境;而低心理弹性水平的个体则无法应对逆境,从而导致出现各种不适应或产生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从而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建议。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弹性 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大众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哈市某高校在读大学生8000名,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抑郁、焦虑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8000名在校大学生中抑郁发生率为27.3%,焦虑发生率为11.5%;农村户口抑郁、焦虑发生率为43.3%,高于城镇户口31.0%(P<0.05);大三大四学生发生率为53.0%;高于大一大二28.0%与硕博士15.0%(P<0.05);单亲家庭发生率为65.9%,高于完整家庭37.3%(P<0.05);父母亲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发生率为44.7%,高于高中文化水平20.4%与大专及以上14.6%(P<0.05)。结论单亲家庭、农村户口、毕业学生及父母亲文化水平不高是大学生抑郁、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在校大学生 抑郁 焦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贫困大学生所占有的比例很大,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其心理问题,将会影响其学业、影响寝室氛围等,下面就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情况,主要的表现特点,最后分析具体的解决方法,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 标签: 贫困大学生 心理 健康教育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独生子女和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高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虚拟网络社交的广泛使用使得高校大学生面临的环境愈来愈复杂,所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针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往的研究思路大多集中在症状的原因分析及症状的消除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有些生活在压力或挫折环境下的大学生,其心理发展水平不仅没有倒退或停滞,反而社会功能完好甚至出现"创伤后成长"的现象。

  • 标签: 心理弹性 虚拟网络 心理健康 归因方式 社会支持 心理发展水平
  • 简介:摘要心理学中一个原理每个人的自发行为,都反映了他内心的需要。因此学生外在行为表象背后,往往存在更深层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了解掌握,将有益于从根本上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本文以关注大学生思想状态途径入手,采取持续观察、分类指导的方式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将心理健康与学生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更好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学生的行为。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研究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压力源和心理倾诉的习惯求助者,为实施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自编的《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和压力源调查问卷》对1280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655,女生625。结果75.4%的男生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满意,此项高于女生;54.5%的男生和71.0%的女生心理压力源自于对前途的担忧;63.8%的男生和81.4%的女生有心理压力或思想困惑时找同学朋友倾诉,仅有11.1%的男生和6.2%的女生选择心理医生作为倾诉对象。结论本组资料中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心理负荷,其中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特别关注。

  • 标签: 在校大学生 心理状况 压力源
  • 简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未来社会的人文品质,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归因分析,探讨促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归因分析 心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曲靖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和现场问卷调查,收回1487份有效问卷。结果认为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关系很重要的占77.40%,约一半同学存在口腔不良习惯,学生普遍认为牙齿美观会影响面容,但认为洗牙有害的学生占到60%以上。结论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应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知晓率和扩大受益面。

  • 标签: 口腔健康知识 大学生 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I量表,对综合性大学2401名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有16.37%的学生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有34.9%的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在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学生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来源于乡村新生明显高于城市新生;林学、理学和体育专业有最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艺术和人文专业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均多于工学和医学专业的学生。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很不理想.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心理障碍
  • 简介: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研究工具使用较多的是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UPI)。研究显示,大学新生UPIⅠ、UPIⅡ、UPIⅢ类学生占施测人数的比例分别从4.7%-32.2%、20.0%-29.9%、47.8%-75.3%不等。

  • 标签: 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新生 角色适应 健康调查表 UPI 大学生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这些手机客户端如QQ、微信、微博、支付宝、淘宝、当当、滴滴。因此,手机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生活。但是人们也越来越依赖手机,并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所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大一至大四的317名在校大学生,考察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以及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为大学生手机依赖在年级、生源地、专业类别这些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神经质(N)与手机依赖及“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各维度呈正相关,神经质人格特质的被试手机依赖程度更高。

  • 标签: 大学生 手机依赖 人格特质
  • 简介:本研究重点考察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尊与自我妨碍3个变量的关系及自尊在完美主义和自我妨碍之间的中介效应。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吉林省3所高校中选取141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变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积极完美主义与自我妨碍呈负相关(r=0.224,P〈O.01),消极完美主义“担心错误”“行动迟疑”“父母期望”维度与自我妨碍呈正相关(r=0.034;r=0.213;r=0.310);积极完美主义与自尊呈正相关(r=-O.431,P〈O.01),而消极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行动迟疑”与自尊呈负相关(r=-0.292;r=-0.278)。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对自我妨碍行为均起到预测作用,且自尊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 标签: 完美主义 自尊 自我妨碍
  • 简介:大学时期的角色适应不良是阻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最大障碍,因此,如何帮助大学新生做好角色转换,就成了他们一门不可缺少的必修课。

  • 标签: 必修课 角色转换 大学新生 大学生 学时 学业
  • 简介: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发展的关系,目的在于分析、发现个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运动规律,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观点出发,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提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的观点。认为品德的形成与人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个体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将影响其心理素质的完善;同样,没有健全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有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共同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素质 思想品德 教育 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
  • 简介:摘要为了解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自我暴露程度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和自我暴露与自我隐藏量表对11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自我暴露程度均处于正常水平;(2)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自我暴露程度之间显著正相关;(3)年级不同对自尊水平影响大,而对自我暴露程度的有边缘性影响;性别对自尊水平无显著性影响,但对自我暴露程度有显著影响;不同自尊水平个体对自我暴露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自尊水平的提高,自我暴露程度也有所提升。

  • 标签: 自尊水平 自我暴露 大学生 相关研究
  • 简介:近年来,各大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有调查数据显示大约30%的在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根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群体每年的自杀率在十万分之十左右,而且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出现了抑郁、焦虑、敌对情绪等心理症状,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更是关系到学生背后的整个家庭和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和发展大计。

  • 标签: 在校大学生 心理辅导 高等院校 民办 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