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对文化名人的品评、研究是具有历史文化承传性质的人类活动,为历史文化承传提供积极健康的资讯,应成为这一人类活动所倡导的价值定位,学术研究尤应以此等价值追求为目标;而集传统的考据学方法、"知人论世"法、近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法为一体,并将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与现代系统论方法接轨1,是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科学有效的态度及方法.……

  • 标签: 文化名人评论 方法研究 研究系统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09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8
  • 简介:一中国乔伊斯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可以查到的最早记载是1922年茅盾先生在第13期11号上发表的介绍乔安斯的短文,在此后将近30年(1922-1949)的中国现代文学时期,乔伊斯研究一直限于茅盾这样的"杂碎"似的介绍,茅盾、徐志摩、郑振铎、赵景深、徐霞村、周立波、费鉴照、杨昌溪、汪惆然等人多半没有真正读过乔伊斯的作品,他们只是向当时的中国文坛提供了一鳞半爪消息报道类文字.

  • 标签: 中国乔伊斯研究 茅盾 研究状况 研究成果 美学研究 哲学研究
  • 简介:文化批评或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批评主流,似已没什么疑问。有趣的是,这一似是而非、没人能说清楚的东西何以成为今天批评主流的?它是“全球化”的影响,还是“同国际接轨”的一种反应,或者说它真的是一种“不可拒绝的知识霸权”吗?

  • 标签: 文学理论 研究方法 文化批评 批评范式
  • 简介:<正>当今世界都在讨论着生态危机,人们为生态环境的目趋恶化,森林、水源、动植物资源的锐减,空气和水污染,气候、土壤的恶化而担忧。而少数民族传统环保的经验,比起今天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文明人"更能自觉地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协调,他们虽没有为保护生态环境颁布过连篇累牍的法令、法规,也没有发表过慷慨激昂的演说、宣言,他们仅是通过传统习俗,自然崇拜和禁忌来保护森林,维持生态平衡。然而他们的这些不成文"习惯法",似乎比现代化的"环境保护法"、"环卫警察"更有效,能为社会全体成员自觉地遵守。傣族的"竜林"崇拜"竜林"文化就是典型的一例。

  • 标签: 少数民族传统 寨神 生态危机 生态环境 社会全体成员 自然崇拜
  • 简介:迄今为止,对《诗品》这部文论典籍的研究已经很深透了,有关《诗品》及其作者诸多方面的问题,大都得到周详的观照和周当的说明。不过问题研究、学术进展的任何阶段都不拒绝新问题——哪怕是基础性问题。《诗品》的原貌如何,即《诗品》原本就是单纯的评论著作还是另如他样,这就是一个可能成立也值得探究的基础性新问题。

  • 标签: 《诗品》研究 原貌 考证 性问题 文论
  • 简介: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所掌握的台港、海外丁玲研究的资料十分有限,只能稍加巡礼,略见一斑。一、台港及外籍华人的丁玲研究从意识形态上说,港台及外籍华人范畴比较一致,加上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有较多的共同点。对丁玲的研究正是这样。首先,国共两党的长期斗争、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为台港及外籍华人的丁玲研究投下了浓重的阴影。特别一些反共色彩较强的学者,在自

  • 标签: 台港 桑干河上 早期作品 小说形式 莎菲 田家冲
  • 简介:<正>一、民间诗人创作发展的两条途径在新社会,民间诗人的创作方式不断发展。不少民间歌手从口头创作(传统的创作方式)发展到口头与书面交叉进行的创作;卓越的民间艺术家更从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创作发展到具有民间文学特征的书面创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民间诗人、歌手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的创作继续向前发展,完全用书面文学的创作方式代替了原来的口头创作,也就是从民间文学过渡到了作家文学,由民间诗人(歌手)变成了专业作家(或艺术家)。

  • 标签: 创作方式 口头创作 文学特征 民间文学 民间歌手 民间艺术家
  • 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游仙诗文研究开始复苏,但仅限于单篇论文研究较多,且多集中于游仙诗文发端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及其全盛时期-唐朝。而其后续的宋代游仙诗文相关研究,今更少见。宋代游仙诗文研究的综述,对于今后游仙诗文系统而全面展开大有助益。以下,笔者将依据资料收集数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九十年代以来的宋代游仙诗文研究进行综述:一是古代诗论;二是有关研究专著;三是关于宋代游仙诗文主要研究论文。

  • 标签: 游仙诗文 综述
  • 简介:"班政"一词是粤剧行内术语,在其产生之初,义如其名,就是指戏班的行政事务管理。但在历代班政人员长期的实践中,"班政"的内涵不断延伸发展,时至今天,其词义已包含行政管理、艺术管理、演出管理、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 标签: 班政研究 粤剧班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7
  • 简介:郭沫若揭示了《墨子》思想中,郭沫若对墨子思想中只有一点稍加肯定,因而他没有把《墨经》研究放在《墨子的思想》和《孔墨的批判》中

  • 标签: 墨学研究 郭沫若墨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4
  • 简介:  邻里之间凭借权势而欺压另一方的邻里关系,从高闾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行邻党制,初立党、里、邻三长

  • 标签: 北魏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宗祠是中国血亲传统所特有的产物,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宗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位于宾川县盘谷村的杨氏宗祠,是杨如轩在1929年其母寿享百岁时,报请国民政府所建,与平川东街的百岁坊、盘谷村的节孝坊、百岁亭、寿泉等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建筑群,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使罪犯早日复归社会,在监狱中加强对其的教育改造至关重要。本文从罪犯人性本质属性、对刑罚教育作用的认识以及监狱教育职能的理论依据出发,针对我国现行监狱体制中存在的忽视教育改造的重要地位、过于重视劳动改造的效益、三课教育过于形式化、教育改造缺乏针对性、社会帮教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应当确立教育改造的中心地位、加强社会帮教和亲情教育。重视教育改造的作用,摆正教育改造的地位,加强对罪犯的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罪犯复归社会,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 标签: 罪犯的教育改造 理论依据 问题 对策完善
  • 简介:孩童时代的记忆我们小的时候,农村里没有电。夏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室外乘凉。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蒲扇,既用来扇风,又可拍打蚊子。孩子们乘凉时,除了唱儿歌、猜谜语,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为了让大人们多讲几段好听的故事,孩子们甚至不顾天热蚊子咬,挨着次序为那些讲故事的大人们打扇。有时候,一段故事听了不过瘾,要求再讲一遍,免不了大人们还会卖关子、讲条件,要求两个孩子一起打扇,一个在头边,一个在脚边,真是优哉游哉!然而孩子们却是那么的甘心情愿,因为那些故事实在是太好听了,在我的记忆中,尤其是那些发生在当地冯埂上的有关冯梦龙的故事,什么“天龙克地龙”、“夜闯省滩荡”、“孤身闯丐帮”、“奇招救酒店”、“老马识途”、“哑巴申冤”等等,那一则则故事,有的如神话般美丽,有的带戏剧性传奇,有的像山歌般动听,有的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人百听不厌。小朋友们从心底里羡慕从小聪明过人、智谋超群的冯梦龙。

  • 标签: 冯梦龙 精神 知青 讲故事 孩子 猜谜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4
  • 简介:<正>一、近代小说的分期和发展(一)近代小说的分期问题:1949年以前出版的有关文学史或论著中,由于把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之间的文学称为“近代文学”的文学史断代思想在当时还未形成,“近代文学”只是作为“清代文学”或“近

  • 标签: 资产阶级改良派 五四运动 革命派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近代小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6
  • 简介:1997年10月CNNIC调查显示的北京网络受众所占比例为36%,调查显示上个月女性已占美国网民人数中的51.7%,2001年1月北京网络受众所占比例为12.39%

  • 标签: 受众定量 定量研究 网络受众
  • 简介:<正>八十年代的鲁迅研究在鲁迅研究史上无疑是一场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思维模式、研究方法的革新,同时也在于对作为有“意味”的文的“形式”的发掘。传统研究习惯于以历史的真实看待文本,因而在对作品的分析中形成了“历史背景——作家评论——艺术分析”的模式。这一研究模式发制于历史,受制于历史,以这一模式研究鲁迅作品,更多地

  • 标签: 小说叙事 鲁迅小说 鲁迅研究 研究述评 传统思维模式 鲁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