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方案。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采用精神状态量表(MMMSE)对麻醉后6h、12h、24h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在麻醉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明显较短,维持时间明显较长;麻醉后6小时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麻醉12h、24h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实施全身麻醉相比,对老年骨科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提升麻醉效果,麻药起效时间更短、麻药持续时间更长,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短期认知功能,整体麻醉效果更优。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骨科患者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患者骨科下肢手术中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应用期间的相关护理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70例,使用平均方法分到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进行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骨科手术 神经阻滞 老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特殊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笔者所在医院骨科162例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心得进行总结。结果160例老年骨科患者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无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根据病情放弃治疗。结论掌握特殊老年骨科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特点,通过优质化护理服务,能显著降低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骨科 老年人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了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100例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100例老年患者中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远远低于本科室早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护士通过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科 老年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如何管控骨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预防并减少骨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方法统计骨科老年患者125例,针对骨科老年患者的特点,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管控护理风险发生。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除1例因摔倒致重型颅脑损伤,转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后死亡;另外一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脂肪栓塞,肺栓塞经重症医学科治疗后好转,其他都痊愈出院。结论分析骨科老年患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管控护理风险,提高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骨科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的护理特殊性。方法回顾自己对54例老年骨科惠人的护理体验。结果53例老年骨科病人护理质量优良,无并发症发生。1例死于原发病。结论掌握老年骨科病人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护理,能显著提高老年骨科的治愈率。

  • 标签: 骨科 老年患者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系数,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识别与分析骨科老年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促进病房护理管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十分必要;在实施过程中,健全管理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是基础;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对风险因素评估能力是关键。

  • 标签: 骨科 老年患者 护理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因老年骨折患者体质虚弱,需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疾病的康复十分不利,从护理的角度,总结分析我们骨一科室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进一步讨论与研究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和护理方法,为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够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一科 老年患者 护理措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分析了我科16年1月-6月对82例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82例老年患者中有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3%,远远低于本科室早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护理人员有效把握老年患者身心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积极指导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对老年骨科疾病患者的治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骨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46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46例老年骨科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后,获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并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老年骨科患者的病情和特殊性进行了解,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来让患者获得比较高的治愈率。

  • 标签: 骨科 老年人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查阅学习数据库相关资料,整理护理方法。结果老年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完善。结论在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折 老年患者 护理方法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老年人的护理特殊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4年下半年收治的50名骨科老年病人,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老年人骨骼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营养护理、日常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护理。结果50例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质量非常好,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只有1例死于原发病。结论掌握老年人骨骼的特殊性,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骨科老年人身体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骨科病人 骨科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进一步衰退,加上生活、工作、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心里状态会发生明显变化,患病住院后更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因此,关爱老人、了解老人、重视老年患者的心里和生理健康就成为我们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 标签: 骨科 老年患者 心理反应 体会
  • 简介:摘要总结了35例骨科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认为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可改善骨科老年痴呆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痴呆 骨科 个性化 护理
  • 简介:摘要:在骨科医院接诊的所有患者中,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以及病理原因的特殊性,在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临床骨科诊治的过程中,其会有较高感染发生概率。而且考虑到很多老年患者除了骨科疾病外,还有一系列的慢性疾病。所以对于骨科医院而言,在为老年患者提供骨科诊治服务上,要尤其关注到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为老年患者提供相应临床诊治措施,尽可能确保老年患者在骨科医院接受诊治时有较低感染发生概率。本文结合本院在2019.1.1-2021.1.1期间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随机进行了100名患者的筛选,针对骨科医院老年患者感染发生的主要影响要素以及相应防范措施进行了观点的阐释。

  • 标签: 骨科医院 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3月~2011年12月60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经过术前、术后对患者知识宣传,术前消除紧张情绪,术后恢复期做好患肢功能锻炼,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结论做好高龄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还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龄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手术专科化配合对手术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骨科患者7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专科化配合护理。观察比较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科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治疗患者,采用专科化配合护理能够降低压疮发生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外科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专科化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分层救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0例,女310例;年龄60~98岁[(79.3±6.3)岁]。依据患者病情,采用DORSSSP进行术前风险预测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A组,208例)、中风险组(B组,157例)、高风险术后未转入外科ICU(SICU)组(C组,23例)、高风险术后转入SICU组(D组,52例)。对各组并发症、病死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1)A、B、C、D组DORSSSP预测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2例、60例、14例、31例,各组实际并发症例数分别为45例、55例、13例、16例,A、B、C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2)A、B、C、D组DORSSSP预测死亡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3例、2例、4例,各组实际死亡例数分别为0例、1例、2例、1例,A、B、C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病死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RSSSP评分能较好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根据DORSSSP评分实施分层救治,将重症患者术后转入SICU治疗,能显著降低重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危险性评估 手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唤醒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每组48例。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唤醒时间以及唤醒后5min、唤醒后10min和唤醒后20min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瑞芬太尼组唤醒时间显著少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唤醒后5min、唤醒后10min的OAA/S评分显著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唤醒后20min的OAA/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唤醒后5min、唤醒后10min、唤醒后20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唤醒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异丙酚 唤醒时间 唤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