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回肠膀胱腹部造口患者临床护理时应用个体化家庭访视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以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数据变化作为本次研究数据支持。方法:研究时间于2021年月开始,于同年12月份结束,挑选我院收治的回肠膀胱腹部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60例,运用双色球分组法,将参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护理后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对比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效能显高于另一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生活质量数据相比另一组,体现出较高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家庭访视护理应用于回肠膀胱腹部造口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实践中体现良好价值。

  • 标签: 个体化家庭访视护理 回肠代谢膀胱腹部造口患者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膀胱冲洗的方法临床上多采用输液器的头皮针连接导尿管末端接尿袋处,直接进行膀胱冲洗,这种方法是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虽然保证了膀胱冲洗的无菌性,减少了感染机会,但是对头皮针扎入尿管的位置及对穿刺方法和穿刺部位的要求较高,一旦失误针头刺入Y型气囊末端,致使气囊内液体渗出,从而出现导尿管滑脱的现象[1,2]。

  • 标签: 膀胱冲洗 头皮针 气囊 精密剂量尿袋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原位膀胱术后输尿管末端粘连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全膀胱切除和原位膀胱术治疗157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男性144例,女性13例。术后发现11例患者因输尿管末端互相粘连或与膀胱壁粘连而导致上尿路积水,遂行经尿道内镜下切断粘连带。结果内镜治疗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随访9~36个月(中位14个月),10例肾功能和积水程度明显改善,1例稳定。1例在积水缓解后7个月再次复发,发现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行开放手术作输尿管膀胱再植,随访18个月,积水改善。结论原位膀胱术后输尿管末端粘连是上尿路积水的原因之一,常规膀胱镜检有利于诊断,经尿道内镜下切断粘连带是较为简单有效地治疗方法。

  • 标签: 原位新膀胱术 输尿管粘连 直接种植法 膀胱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例膀胱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手术,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术后病人均能经尿道自主控尿和排尿,无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膀胱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手术效果好。强调术前应耐心、细致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病人对手术治疗成功的信心;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减少病人术后发生感染;术后做好管道护理减少吻合口狭窄、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其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膀胱癌 腹腔镜 全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微信远程延续性教育护理对泌尿外科行回肠膀胱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回肠膀胱造口患者92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5.32±7.69)岁;观察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44.14±7.51)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远程延续性教育护理,包括组建延续性教育护理小组、认知与需求评估、制订出院护理计划及微信远程教育。比较两组自护能力、造口适应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回肠膀胱造口患者造口自护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意愿、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及总分分别为(2.11±0.55)分、(17.69±3.30)分、(19.80±2.18)分,均高于对照组(1.76±0.53)分、(13.76±3.21)分、(15.52±2.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回肠膀胱造口患者造口适应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接受、持续担忧、社交、愤怒评分及总分分别为(30.23±4.14)分、(17.77±2.15)分、(14.42±1.52)分、(7.33±0.64)分、(69.75±4.62)分,均高于对照组(25.35±4.37)分、(15.56±3.06)分、(10.15±2.05)分、(5.78±0.86)分、(56.84±5.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低于对照组28.26%(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远程延续性教育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行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可有效加强其自护能力与适应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泌尿外科 回肠膀胱造口 自护能力 并发症 基于微信远程延续性教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6例膀胱癌患者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膀胱术。结果随访6例患者,膀胱容量170-350mL,平均250mL,最大尿流率14-21mL/s。12月后5例完全自控排尿,1例有不完全性夜间尿失禁,术后肠漏1例。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操作简单,膀胱功能良好,且在位置、形态及输尿管抗反流等方面接近正常膀胱,并提供满意的控尿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膀胱癌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去带乙状结肠 原位 新膀胱
  • 简介:1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因"间断腹泻3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自幼喜高脂饮食、受凉后易出现腹泻,稀糊状或水样,偶伴腹痛,无恶心、呕吐、发热、便秘.近1月来腹泻加重,约6~8次/d,在我院附属医院做钡剂灌肠示:"回肠乙状结肠瘘"(图1).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回肠远端、距回盲部约120cm处,回肠与乙状结肠中段有一瘘管,瘘管长约3cm、直径约2cm、壁厚约0.3cm,表面光滑,食物既可通过正常通道亦可通过瘘管直接进入乙状结肠(图2、图3).切除瘘管、两断端分别缝合,重建下消化道.术后无腹泻,1wk出院;3月后随诊:每日大便约1~2次,高脂进食时大便成形、无腹泻.

  • 标签: 内瘘 回肠 结肠
  • 简介:摘要异位胰腺指在正常解剖位置以外出现的胰腺组织,本例误诊的为异位于回肠内的胰腺组织引起的呕吐、腹痛等症状,由于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异位胰腺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 标签: 胰腺异位 误诊 影像学
  • 作者: 李焱 陈敏 赵宏亮 李增山 李世森 吴开春 时永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宁 810001(现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回肠末端是小肠病变的好发部位,但多数疾病无诊断金标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给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小难度。本例患者病史长,以口腔、外阴和回肠末端溃疡为主要表现,先后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经消化内科、消化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诊治,最初考虑白塞病可能,最终诊断为CD,经积极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 标签: Crohn病 回肠末端溃疡 白塞病 肠造口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坦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5例,一组使用盐酸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进行治疗,为观察组,另一组采用盐酸坦洛新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17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23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有3例出现口干,发生率为12%,观察组有1例出现腹泻,发生率为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在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治疗当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盐酸坦洛新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简化手术操作,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治疗全膀胱切除患者15例.结果15例完全可控.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法.

  • 标签: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 原位新膀胱术 膀胱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评测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后早期使用索利那对早期膀肤过度活动症症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设计,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笔者单位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行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PVBT)术后并发OAB症状者共32例。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当日起即口服索利那5mgqd至拔除尿管后3天停药,对照组:不口服索利那。观察记录术后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每日膀胱痉挛次数,总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术后膀胱持续冲洗引流液转清时间,拔除尿管后3天内平均每日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结果拔尿管后3天内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夜尿次数、平均每日排尿总量结果:实验组术后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拔管后3天的24小时平均尿急次数及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平均尿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琥珀酸索利那治疗PVBT术后引起的膀胱痉挛、尿急、尿频等OAB症状候群取得良好的效果,未见明显的副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琥珀酸索利那新 膀胱痉挛 膀胱肿瘤选择性光汽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ang-Monti管术膀胱可控性流出道治疗尿道损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单段与双段回肠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7例行Yang-Monti管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段回肠14例(单段组),双段回肠13例(双段组)。单段组和双段组的年龄分别为(56.5±4.3)岁和(50.2±6.8)岁(P=0.220),男/女分别为2/12例和3/10例(P=0.564),体质指数分别为(19.6±1.3)kg/m2和(24.2±2.1)kg/m2(P<0.001),病程分别为6(3~24)个月和8(3~48)个月(P=0.650),术前生活质量(QOL)评分分别为(46.7±1.7)分和(45.5±1.7)分(P=0.061),术前发生尿路感染例数分别11例和13例(P=0.480)。单段组2例伴高血压病。单段组距回盲部约15 cm处截取2 cm带系膜血管的回肠,沿对系膜缘肠管走行方向纵行切开,将肠片横行包绕F12尿管并用3-0单乔线间断缝合卷成Yang-Monti管。于膀胱顶壁偏前外侧切开膀胱壁长约1 cm,将Yang-Monti管与膀胱壁黏膜肌层端端吻合。于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处做直径约1 cm圆形切口,用弯钳穿刺入腹形成隧道,将Yang-Monti管沿隧道引出腹壁,管口与皮下缝合固定,同时于腹腔内将管壁用4-0丝线固定于腹膜。双段组截取2段2.0 cm回肠,沿对系膜缘肠管走行方向纵行切开肠管后,先将肠片端端缝合后再卷管重建,形成直径0.6~0.8 cm、长径约12.0 cm的Yang-Monti管,将Yang-Monti管近端与膀胱黏膜肌层直接间断吻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间隔、术后单次导尿量、术后并发症(出血、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造口感染、尿路感染)和QOL评分等。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单段组和双段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8±17.8)min和(157.54±12.25)min(P=0.302),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0±20.0)ml和(50.0±25.0)ml(P=0.650),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3(2~4)d和3(2~9)d(P=0.79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9~40)d和12(10~32)d(P=0.259),术后单次导尿量分别为(240.4±42.7)ml和(261.5±36.3)ml(P=0.186),术后QOL评分分别为(22.4±2.7)分和(21.5±2.6)分(P=0.3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段组术后2例发生尿路感染,双段组发生尿路感染、术后出血、肠梗阻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单段组和双段组术后导尿间隔分别为(2.5±1.0)h和(3.5±1.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两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P<0.001)和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P=0.011)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段和双段回肠Yang-Monti管术对于尿道毁损患者均是可行的手术方式,两种手术效果没有差异,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尿流改道术 Yang-Monti管 可控性 肠段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尿道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膀胱癌患者采用膀胱全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尿道膀胱术。结果随访12~18个月,20例完全可控排尿,其中2例早期夜间不同程度尿失禁;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静脉肾盂造影及贮尿囊造影均无贮尿囊输尿管返流和肾积水;去带乙状结肠储尿囊术后经尿道自然排尿,尿量>300ml,最大尿流率>20ml/s,剩余尿<30ml。结论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尿道膀胱具有容量大、压力低、无明显全身营养及代谢紊乱;操作简单,患者生活质量高。无并发症,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术式。

  • 标签: 乙状结肠 尿流改道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