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最佳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股动脉和桡动脉采血组,通过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等指标对比观测。结果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采血法,且不易出现皮肤瘀青及血肿发生。结论桡动脉采血操作方便,病员易接受,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效果优于股动脉采血法。

  • 标签: 动脉采血 股动脉 桡动脉
  • 简介:总结3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护理。支架植入治疗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和心理护理;支架植入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医护默契配合;支架植入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血压、心率,加强出血、血栓形成、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36例患者中,5例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出现短暂的反应迟钝,1例出现皮下血肿,数天后血肿吸收。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女性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PCI、年龄≥75岁的老年女性患者332例,按手术入径方式分为桡动脉组184例和股动脉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75%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幕332例患者中有96例接受PCI,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3支病变比率分别为39.7%和47.4%,分叉病变比率分别为60.3%和52.6%。与桡动脉组比较,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长,外周血管损伤明显增多(P〈0.05),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延长,假性动脉瘤、下肢静脉血栓例数明显增多,穿刺动脉闭塞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自身病情复杂,选择桡动脉途径行PCI可以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近期治疗风险小,病死率低,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将158例患者按造影日单双号分两组,观察组82例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76例用人工按压与沙袋加压止血。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术后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舒适度高。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优于人工按压与沙袋加压止血。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股动脉 止血 动脉压迫止血器 人工按压 沙袋加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灌注化疗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以提高护士对相关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水平。方法对28例腹腔灌注化疗药物患者在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的观察和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8例患者化疗有效率71.4%。结论对于腹腔小型种植性转移肿瘤患者腹腔灌注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小,全面科学的护理有利于提高其化疗的有效率。

  • 标签: 腹腔灌注化疗 药物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对策,得出结论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治疗,可使骨髓抑制患者渡过骨髓抑制期的各种不良反应。

  • 标签: 肿瘤化疗 骨髓抑制 护理
  • 简介:相当部分的喉癌患者确诊时已是Ⅲ期或Ⅳ期,传统治疗方案中喉全切除的比率较高,而喉全切除是令患者最难以接受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局部晚期喉癌患者,即肿瘤局部浸润程度较高(T3~T4)而淋巴转移较少(N0~N1),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不仅保留了喉功能,而且其远期生存率与手术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案相当,本文就喉癌的同步放化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喉癌患者 喉全切除术 治疗方案 远期生存率 局部晚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介入化疗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0例晚期肺癌患者介入化疗后的护理对策。结果在肺支气管动脉内灌注抗癌药物,控制和杀伤癌细胞,延长生存时间;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深入了解肺癌介入化疗后的副反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预防术后感染及血栓的形成,减少术后出血的风险,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肺癌 介入化疗 护理
  • 简介: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报告,女性50%以上癌症死亡率、男性30%以上癌症死亡率均与营养素有关;美国妇女癌症60%及男性癌症40%,病因均与饮食有关;在我国与饮食直接有关的肿瘤有胃癌、肝癌、食道癌、肠癌、乳腺癌,以上各种癌症死亡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5%。肿瘤化疗患者饮食护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调配饮食,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其更好的接受化疗,改善身体状况。

  • 标签: 肿瘤化疗 饮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护理。方法选择有血栓负荷病变、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AMI患者68例,其中A组36例患者给予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再行PIC;B组32例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后两组均按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塞溶栓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开通率均为100%;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再次梗死症状;A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有效,减少了无复流现象。做好心理护理、出血并发症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栓抽吸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12例老年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106例与对照组10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术后3d内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2组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治疗前行为,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掌握有效的自我护理方法,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PE)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肺栓塞患者,同时进行溶栓治疗且行MSCTA检查者,共选取60例,观察其PE的肺血管造影改变和溶栓疗效,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检出栓塞动脉支数共544支。中心型充盈缺损136支,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24支,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85支,蜂窝状充盈缺损73支,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126支。中心型、锐角附壁型和蜂窝状充盈缺损比较溶栓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型、锐角附壁型和蜂窝状充盈缺损与钝角附壁型和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溶栓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阻塞型和钝角附壁型比较溶栓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在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价值。中心型、锐角附壁型、蜂窝征、部分完全阻塞型溶栓效果较好;钝角附壁型溶栓效果较差。

  • 标签: 肺栓塞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产生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32例急诊住院的PTE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和预后,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表现:呼吸困难(97%),胸痛(47%),咯血(25%)。辅助检查情况:D-二聚体阳性(100%),PaO2下降(69%),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16%);彩超:右室扩大(4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1%);螺旋CT:肺栓塞征象(88%);近期内有手术史者(71%)。首诊误诊(47%)。行溶栓+抗凝治疗(38%),抗凝治疗(62%)。死亡(16%)。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必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减少死亡率。无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彩超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是重要参考依据,螺旋CT可作为确诊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急诊 误诊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分析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在诊断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8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在肝炎患者中均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其升高程度与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与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肝硬化/诊断 前胶原/血液 透明质酸/血液 层粘连蛋白/血液 胶原Ⅳ型/血液
  • 简介:目的探讨保汤对酒精性脂肪模型大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以酒精灌胃加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脂肪大鼠模型。分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硫普罗宁片)治疗组、保汤预防组和治疗组(设3.30、7.50、15.00g生药/kg三个剂量)。观察指标为:(1)动物一般情况(饮食、活动等);(2)肝脏系数;(3)组织脂肪变性程度;(4)血清ALT和AST水平。结果(1)模型组动物一般情况较空白对照组差,各药物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1);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保汤预防组和治疗组肝脏系数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3)模型组组织脂肪变性程度(积分)较空白对照组严重(P〈0.01),预防组和治疗组脂肪变性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P〈0.01);(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ST(P〈0.05)和A坍(P〈0.01)含量显著升高;药物组血清AST和ALT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保汤有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脂肪作用。

  • 标签: 保肝汤 中药疗法 酒精性脂肪肝 预防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