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球变暖指数(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为1的R1234yf和R1234ze(E),作为新一代的绿色环保替代制冷剂,因其环保特性及良好的系统性能而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其重要性导致许多学者对其产生兴趣,而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物理性质、传热特性以及系统性能等方面。因这两种工质在物性上与R134a相似,也有许多学者对其在R134a替换的可能性展开研究。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R1234yf和R1234ze(E)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标签: 低GWP R1234yf R1234ze(E) 物性 传热 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P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0例2015年1月-2017年8月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计算其入院首次的CTP评分、MELD、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记录其再出血、生存或死亡情况。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4种方法对短期再出血及预后的预测能力。计算四种评分判断预后的最佳界值点。结果再出血组与生存组四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组与再出血组、生存组四种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短期再出血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0.590、0.593、0.532。短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934、0.947、0.954。最佳界值分别为9.5、13.5、13.5、30.1。结论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能较好预测短期预后,但不能预测短期再出血。iMELD评分能更好的预测短期结局。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CTP评分 MELD评分 MELD-Na评分 iMELD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临床ICU护理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ICU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6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管理与基于ICNSS的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医疗费用、ICU住院时间与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ICNSS合理分配ICU护理资源,对提高ICU患者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ICNSS 资源配置 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本文介绍华能洛阳热电350MW超临界机组火电机组仿真培训考核评分系统,采用“分解考核-综合计分”的方法研究考核过程,以机组不同阶段的工况要求为基础,提出4类考核规则,建立了合理有效的仿真机培训考核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合理的框架规则,此考核系统已应用于我厂仿真培训系统,考核效果合理.

  • 标签: 火电机组仿真 考核标准 考核系统
  • 作者: 李艳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6-10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1年 第18期
  • 机构: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珠海519000
  • 简介:目的:讨论对急诊患儿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效果,讨论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于收治的急诊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有患儿进行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判断患儿病症的危重情况,按照患儿的得分制定相应的护理方式;并将患儿的PEWS评分结合病情进行分析,记录患儿的评分效果。结果:PEWS4分以下患儿采用一般急诊护理,而得分5~9分患儿属于病情危重状况,在进行急诊护理时,给予患儿针对性急诊护理,对患儿完成急救后直接转入专科病房;得分10分以上患儿属于极危重患儿,实施特别护理,并在患儿急诊后直接进入ICU进行治疗。结论: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PEWS)应用到急诊护理中,使急诊患儿病情分值管理,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式,从而能够提高急诊患儿的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急诊工作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急诊;可行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CLLflow)评分和Moreau评分(MS)系统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效能差异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郑州金域血液病理综合诊断中心的133例免疫表型不确定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患者,分为CLL组(83例)和非CLL组(5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或骨髓白细胞分化抗原CD5、CD10、CD20、CD19、κ链、λ链、FMC7、CD23、CD22、表面免疫球蛋白M、CD200和CD79b免疫标志物表达情况,分别计算CLLflow评分和MS;四格表法计算2种评分系统诊断效能指标,使用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进行2种评分系统的优效性和一致性检验。结果CLL组CLLflow评分阴性和阳性患者分别为4.8%(4/83)和95.2%(79/83),非CLL组分别为80.0%(40/50)和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L组MS≤2、3和≥4分患者分别为1.2%(1/83)、10.8%(9/83)和88.0%(73/83),非CLL组分别为86.0%(43/50)、14.0%(7/5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Lflow评分对CLL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79/83)、80.0%(40/50)、88.8%(79/89)和90.9%(40/44),MS系统分别为98.8%(82/83)、86.0%(43/50)、92.1%(82/89)和97.7%(43/44)。CLLflow评分与MS总体符合率、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1.0%(121/133)、93.3%(83/89)和86.4%(38/44),且McNeamr优势性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96)。MS≤2分和MS≥4分时,MS系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73/73)和97.7%(43/44),CLLflow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71/73)和86.4%(38/44)。MS=3分时,MS系统敏感度和特异度为100%(9/9)和0(0/7),CLLflow评分为88.9%(8/9)和57.1%(4/7)。结论CLLflow评分和MS对CLL鉴别诊断性能无明显差别,且2种评分系统一致性较好,但MS=3分对CLL病例诊断的特异度较低,联用CLLflow评分可提高其对CLL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流式细胞术 Moreau评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6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检查评分系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组患者接受MEWS进行病情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候诊时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主动脉夹层等诊断结果正确率、患者因不同病症致死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时间、满意度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NSTEAM、STEMI、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提高患者临床预检、分诊效率、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降低患者临床致死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胸痛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 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7月 122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基于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观察组患者对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能够进一步优化重症监护病房人力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重症监护病房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胸外科手术患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8例行胸外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改良Possum评分以预测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并与患者实际并发症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08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54例患者(50%),共计发生并发症例次79次,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发热24.05%、肺不张12.66%、伤口感染8.86%。术后共计死亡3例患者(2.79%),2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1例患者死于脑梗死。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5.96±1.57(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4.02±1.74)分,均显著高于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4.02±1.44)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2.76±1.53)分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7.02±1.67)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6.92±1.68)分,均显著高于术后存活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4.28±1.47)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3.16±1.61)分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60例(55.56%)、死亡病例7例(6.48%)均略高于实际情况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胸外科手术患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预测值比实际值略高,但在统计学上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Possum评分 预测 胸外科 并发症 死亡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LICS系统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376例,均行腰椎x线、CT、MRI检查,通过骨折形态,神经损伤状态(ASIA评分),及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进行TLICS评分;其中采用MRI检查作为术前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PLC)状态评估的主要方法,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胸腰椎骨折 评分系统 损伤程度 治疗 胸腰段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非治愈性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系统——"eCura system"的临床适用性。方法2012年1月—2018年3月,因早期胃癌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行ESD治疗,且术后病理提示ESD非治愈性切除的155例病例被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eCura评分系统对病例进行评分,按评分结果分成3组,低危组(0~1分)100例、中危组(2~4分)46例、高危组(5~7分)9例,观察各组随访期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结果155例随访时间(25±15.0)个月,其中低危组中位随访25个月,中危组中位随访23个月,高危组中位随访34个月。低危组追加外科手术57例,其中3例[5.26%(3/57)]淋巴结转移;中危组追加外科手术29例,其中2例[6.90%(2/29)]淋巴结转移;高危组9例,均追加外科手术,4例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危组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高于低危组(P=0.003,OR=14.499,95%CI:2.513~97.214),而中危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危组略高(P=0.767,OR=1.326,95%CI:0.165~8.594)。随访过程中,低危组无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43例未追加外科手术者中发现3例[6.98%(3/43)]复发。中危组17例未追加外科手术者中发现1例[5.88%(1/17)]复发,2例[11.76%(2/17)]远处转移,其中1例[5.88%(1/17)]死于脑转移;29例追加外科手术者在随访期间无复发、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高危组9例在ESD术后均追加了外科手术,随访期间无复发、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结论eCura评分系统可用于早期胃癌ESD非治愈性切除病例的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低危患者追加外科手术的获益有限,而中、高危患者追加外科手术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淋巴结转移 eCura评分系统
  • 简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CP),占CP的10%-36%。目前认为CP是一种癌前病变,它可以进展为胰腺癌。因此,早期、正确的鉴别诊断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手术机会或使良性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痛苦。然而,迄今尚无敏感度、特异度均高的鉴别肿块病变性质的方法。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肿块术前病变性质预测的评分系统,提供给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病变性质 评分系统 术前 局灶性 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工时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396例急诊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采用NEWS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进行估测。结果NEWS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与直接护理工时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护理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WS评分系统估测结果每增加1分,患者临床所需总护理工时需要相应的增加大约7.5 min,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138.094+7.529×NEWS评分结果。结论NEWS评分系统用于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真确度较高,易于操作,对于临床更好的分配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抢救 护理工时
  • 简介:摘要目前医疗卫生系统大力推进多学科会诊,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sCRLM)的肝脏手术时机是专家讨论的重点,相同的sCRLM病例在不同的医院或者同一医院配比不同的专家,都有可能达成不同的治疗方案,一方面体现了多学科会诊的个体化诊疗特色,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sCRLM客观评估工具的缺失。本研究旨在对目前sCRLM常用评分工具作一综述,并探讨肝转移病灶同期、分期手术的最新临床报道与争议,以期对该领域的临床实践有所启发。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 评分工具 预后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护理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6月收治的重症患者56例为对照组,7-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6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将患者平均分配给各管床护士;观察组患者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资源配置。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压疮、计划外拔管、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控评分及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资源配置可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评分系统 护理资源配置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和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的差异,探讨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ABO)客观评分系统(OGS)应用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常规正畸治疗后的石膏模型30副,采用3ShapeD810激光扫描仪扫描生成数字化模型,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原石膏模型经修整制作成标准石膏模型,用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测量项目包括ABO客观评分系统中的7项标准,即牙齿排列、边缘嵴、颊舌向倾斜、咬合接触、咬合关系、覆盖和邻接关系.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所有测量均由第一作者本人完成,先进行数字模型测量,2周后重复测量1次,数字测量结束2周后进行石膏模型测量,同样于2周后重复测量1次.用Wilcoxon法检验和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结果对于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ABO-OGS总得分及各项标准的得分在两次测量结果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可重复性的比较发现,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58,P=0.002)、颊舌向倾斜(Z=-2.555,P=0.011)和咬合接触(Z=-3.150,P=0.002)三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Z=-2.217,P=0.027)的差值小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发现,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05,P=0.002)、咬合接触(Z=-2.415,P=0.016)、覆盖(Z=-2.818,P=0.005)三项标准的得分和总得分(Z=-4.149,P<0.001)高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结论在ABO客观评分系统应用中,三维数字模型测量比传统石膏模型测量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数字模型 客观评分系统 可重复性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ICU护理资源配置中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62例ICU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1)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31)给予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将两组ICU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情况(包含压疮、非计划拔管、感染)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9.35%),(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4.23±2.0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5.63±1.56)分高于对照组(87.56±6.25)分、(88.75±2.54)分,观察组入住ICU时间(5.31±1.28)天短于对照组(9.25±2.05)天,住院费用(2.05±0.52)万元低于对照组(3.43±0.79)万元,(P<0.05)。结论:ICU护理资源配置中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ICU 护理资源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入急诊抢救室的39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依据评分结果分为Ⅲ级组、Ⅱ级组、Ⅰ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死亡率以及出急诊室去向包括住ICU、普通内外科病房、及好转回家(包括门诊治疗)4种。结果:Ⅲ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同时,显著高于Ⅰ级组(P<0.05);不同急诊预检分诊评分患者去向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评分越高其预后越差,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急诊住院患者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实验观察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ICU病例系统中抽取59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抽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观察组)29例;对A组实行常规护理,对B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完成系列操作后对两组进行全面检查,评估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45%)明显低于A组(23.33%),护理质量评分(89.55±2.62分)明显高于A组(75.67±2.53分),满意度评价(92.63±3.45分)明显高于A组(81.16±3.52),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的整体质量,从科学的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

  • 标签: ICU 护理资源 配置 重症监护 护理评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