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定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7
/ 2
一、教学思想定位
高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要面临学生升学的压力,因而在教学时,多数高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及时的按照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而在转变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将理论教师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最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中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以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教学角色定位
新课标的实施对广大的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些要求,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是权威,常常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新课标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僵化教学观念,遵循和落实新课标,正在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共识,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如过多强,因而削弱“讲”的地位;过多强调课堂的随机生成而淡化教学预设的作用,过多强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而忽略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由此可见,在教学角色定位的过程中,至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而需要肯定的是,面对当前21世纪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教师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高级工程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跟上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更好的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三、教学活动定位
学生与教师的结合构成了整个教学活动。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学主体的地位自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实施,教师在高中教学中,应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对学生的辅助与指导,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高中学习中。此外,在发挥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录取,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着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得到提高。最后,在教学活动定位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
四、教学方法定位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提出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将书本上的理性知识转变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灵活的运用自身学到的知识来应付生活中的困难。而在教学方法定位的过程中,多数高中教师受我国传统思想“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在理论教学中狠下功夫,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丝毫没有“用武之地”。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在转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首先,教师应结合着高中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状况,有针对性的创新教学模式,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高中学习中。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感受到高中学习的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后,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五、师生关系定位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比较紧张,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此来体现自身的“威严”。这种师生关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害怕”的感觉,这种感觉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沟通,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的请教教师,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能准确的确立师生关系,不仅关系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在其重新定位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谈心的方式,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尽快融入学生群体。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提高师生之间彼此的信任。最后,师生关系在定位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尊敬教师之外,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相信教师、理解教师,而教师也应适时的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及时的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

总结:
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教师的定位,不仅关系着高中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还直接关系着我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由此就需要高中教师能够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及时的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实践中能够理解理论,同时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程岚.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角色定位哪.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2005(7).
[2]魏立明,刘丽艳.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M]东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天明,郑晓生,张玄.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作者单位:玉溪市民族中学 云南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