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评课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21
/ 2

英语听评课问题与对策

周文娟

(重庆市璧山区御湖小学,402700)

摘要:听评课活动是展开教研的常用组织形式,也是实现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英语听评课中出现的问题,即教师被动听课,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过分注重形式,缺乏对教学指导的实际效果、教师评价指向不明,缺乏专业评价的知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相应可行的对策:首先要改变教师对听评课的观念,并结合Hopkins的听评课三阶段循环理论,改变评价的方式,使评价有效化。最后利用专业化课堂观察工具LICC,制作从教师教学维度出发的课堂观察量表。

关键词:英语听评课;问题;对策

在教学活动中,听评课是最直接、最常用的研究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笔者入职以来,听课的机会甚多,结合自身问题,发现在英语听评课中一定问题。因此,本文总结出英语听评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可能解决对策。

一、英语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听课是评课的前提与基础,评课是听课的延续与升华。在教学中,虽然听课与评课广泛使用,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被动听课,缺乏研究

目前在学校,听评课是带有任务取向的,学校会规定每位教师的听课量。由于学校的要求,不少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赶在校方检查前匆匆完成听课笔记,教师的自主性可想而知。此外,通常听课前,多数教师不会提前了解授课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现状等,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课堂中去。许多老师听课时基本是云里雾里的状态,他们既不想学到什么成功的经验,也不想总结授课教师的失败教训,他们只是想完成任务。

(二)注重形式,缺乏实效

现在的授课教师通常在听课前,精心铺垫、认真策划、多次打磨,最后呈现的课堂,基本是“表演课”,更多注重形式,与真实的课堂、教师真实的实施相差甚远。此外,听课与评课逐渐演变成赞美的平台,在一些公开课中,部分评课者无论课程设计的优劣,对授课者大加赞美,没有深刻的剖析教学过程、没有经过激烈的讨论,很难与授课教师进行思想交锋和碰撞。最后可能对授课者提出一个无关痛痒的意见,比如说课件的字体、教师的某句过渡语、学生活动的可操作性。这样的听评课最终导致听评课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指向不明,缺乏专业

听评课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研究。在传统听课中,通常为教师个人单兵作战的方式,没有教师合作分工,评价的重点基本为教师教态大方、语言得体、声音洪亮、板书设计优秀等表面现象。而在评课中,基本无理论支撑,多为主观意识和推断,主要是因为无统一的评价标准。且听评课后,授课教师与评课教师基本很少再次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再研。大多数老师对于听课,听什么?怎么听?对于评课,评什么?怎么评?处于不系统的状态。

二、解决听评课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听评课中存在被动听课、注重形式、指向不明的情况,因此笔者结合听评课的相应理论,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一)改变思想,专业成长

笔者发现,大多数老师只是会按照学校的要求,计划自己的听课量,而很少有教师反思自己到底从听课中收获了多少,因此听评课很难有实际性的效果的。要想改变听评课的现状,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应付听课任务的态度,要让教师明白听评课时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是连接教师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的重要纽带。主动参与听评课也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学习他人的好机会,特别是新入职的教师,通过听评课,能不断获取经验,自我成长。

(二)改变方式,评价有效化

在Hopkins听评课三阶段循环理论中,他把听评课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Planningmeeting(准备会议),Classroomobservation(课堂观察)和Feedbackdiscussions(反馈讨论)。基于该理论,并结合实际教学,在进行听评课之前,我们可做以下准备:

Planningmeeting,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提前互相熟悉。授课教师进行简单的说课或准备一份教案,以此听课教师能够熟悉授课内容,设计意图,学生水平等相关资料。听课教师在熟悉后,听课过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Classroomobservation,有很多教师不知道该怎么听课,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课程一开始就奋笔疾书,详尽记录每一句话,忽视思考;另一种则是随意化,整节课下来只有寥寥几字。因此,提供评价方向或标准是有必要的,评课标准将在评价标准化版块中展开论述。

Feedbackobservation,在传统评课中,评课教师过度拘泥人情关系,通常采取套话评价,无法反应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而使授课教师没有真正成长。因此我们评价时,可推行书面匿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得到真实的评价。同时,我们也可以采取现代技术,利用微信面对面建群,评课教师在课后匿名评价。当然评课教师的评价只针对课堂,不针对人,而授课教师也要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求同存异,尊重多元化。

(三)培训教师,评价标准化

通常在学校自行设计的听课记录表中,都是大众化的设计,适合于每一学科。要想专业化,必须进行专业化的设计和评价相应的学习。学校可以举办听评课相关讲座,请专家讲解听评课的理论与技术。此外,评课标准化也是发展的趋势。课堂观察工具又很多,本文中主要以LICC专业化课堂观察工具为参考,主要从教学教学的维度进行量表设计,举例详细说明。

教师教学维度评价标准

视角教师教学维度

环节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

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呈现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音量/节奏)怎样?

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

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

对话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

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那些辅助方式?

有那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图/读文/作业/活动)?结果怎样?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分工/讨论/活动/作业)?结果怎样?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结果怎样?

三、结语

在英语听评课中,尽管我们面临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勤思考、善学习、多研究、重实践,在听评课中就能获真知、得发展,从而我们会加快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丁文敏.提高“听课与评课”的有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11:14-17.

[2]张慧.从中西方听课与评课的差异得到的启发[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32(2).

[3]张勇.听评课问题及其改进——从学校组织文化谈教师发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1):14-19.

作者简介:周文娟(1992年—),女,汉族,重庆人,教师,教育硕士,单位为重庆市璧山区御湖小学,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