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的临床救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的临床救治研究

周海峰

周海峰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对应用超低位大骨瓣颞肌下减压术对患有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标准大骨瓣减压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采用超低位大骨瓣颞肌下减压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疝症状消失时间和脑疝手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超低位大骨瓣减压、颞下天幕切开、脑疝手法复位方式对患有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超低位大骨瓣减压;颞下天幕切开;脑疝手法复位;颅脑外伤;脑疝;治疗【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064-01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颅脑外伤和脑性裂伤疾病患者,大多数会同时合并出现脑疝症状,主要是由于原发疾病和创伤导致患者颅内压水平异常升高而导致,临床对该类危急重症疾病进行治疗的手术方式相对较多,其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术式[1]。

本次对患有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疾病的患者应用超低位大骨瓣颞肌下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0.8±1.5)岁;颅脑外伤发病时间1-9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2±0.4)小时;脑疝病灶出现时间1-3小时,平均出现时间(1.3±0.2)小时;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0.9±1.4)岁;颅脑外伤发病时间1-10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1±0.5)小时;脑疝病灶出现时间1-4小时,平均出现时间(1.2±0.3)小时。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采用常规标准大骨瓣减压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采用超低位大骨瓣颞肌下减压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①手术切口的选择:采用翼点入路方式,在颞部做切口,即从患者的颧弓中点上缘位置开始垂直向上做5cm左右的切口,然后分为两支。弧形向前内侧到发际内中线的位置为止,弯向后方达到顶结节位置后再向下直到耳后乳突根部的位置为止。②去除骨瓣和扩大骨窗:在切口下方钻颅,形成明确的骨瓣之后,将额骨眶突、蝶骨棘外1/3达颧弓下缘等位置咬除,再将位于外耳道上缘的颞骨鳞部至乳突部广泛咬除,使减压窗能够达到颧弓下缘中颅窝底的位置,形成一个超低位的骨窗,大小在12cmXl5cm左右。③硬脑膜的切开:将蝶骨嵴作为操作的中心,对硬膜实施弧形切开处理,并翻向颅底,顶部硬膜应该暂不进行剪开处理,通过该切口将硬膜下的血肿病灶吸出,对颅前、中窝底部脑挫裂伤病灶及出血等情况进行处理,待脑压水平明显改善之后,再将剩余的硬膜敞开,对血肿及脑挫裂伤病灶进行进一步的彻底清除,并作止血处理。④颞肌下减压术:用颞筋膜重建“硬脑膜生理屏障”,对硬脑膜缺损位置进行修补,在硬膜下外侧裂池的位置放置一个引流管,对血性脑脊液实施引流,将颞肌缝合,并在皮瓣下放置引流管,关颅之后可以结束手术。⑤术后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甘露醇、速尿、白蛋白脱水等药物进行治疗[2、3]。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无效:脑疝症状没有减轻,检查显示脑疝病灶大部分仍然有残留,或病情加重,或患者死亡;有效:脑疝症状明显减轻,检查显示脑疝病灶去除程度达到80%以上;显效:脑疝症状消失,检查显示病灶完全去除[4]。

1.4观察指标选择脑疝症状消失时间和脑疝手术后住院治疗时间、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5数据处理方法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脑疝症状消失时间和脑疝手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常规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后(12.65±2.41)d对照组患者的脑疝症状彻底消失,该组术后住院治疗(16.38±2.60)d;超低位大骨瓣颞肌下减压术治疗后(9.22±2.53)d治疗组患者的脑疝症状彻底消失,该组术后住院治疗(13.74±3.26)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2.2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疾病手术治疗效果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对照组4010(25.0)16(40.0)14(35.0)26(65.0)

治疗组4014(35.0)21(52.5)5(12.5)35(87.5)

P值<0.05<0.05<0.05<0.05

3讨论采用超低位大骨瓣颞肌下减压术对患有颅脑外伤所致脑疝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由于操作过程中可以使术野暴露更加充分,并对颅内高压水状态进行缓解,因此其治疗效果与其他术式相比更加理想[5]。

本次研究中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①手术操作切口的改良:采用翼点入路方式,在颞部做手术的切口,可使皮瓣牵拉现象减少,使颅底、颗后方向暴露程度减少。②手术视野的暴露更加充分:超低位骨窗可以使以蝶骨嵴为中心的前中颅窝底额颞叶脑挫裂伤病灶和原发出血部位均得到充分的暴露,在直视条件下就可以将血肿和挫伤病灶全部去除,并进行有效的止血处理,防止血肿疾病在手术治疗后再次复发。③侧后方颅腔的减压操作空间明显增加,对脑干中轴部位的颅内压水平的缓冲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④采用颞筋膜对“硬脑膜生理屏障”进行重建,可对脑功能进行保护,使颅脑创伤的修复速度加快,修复效果提高,减少术后并发症。⑤在外侧裂池的位置放置引流管,对血性脑脊液进行引流处理,可使颅内压进一步降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6]。

参考文献:[1]刘敬业,吴达石,靳永恒,等.急性颅脑损伤453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11(13):141-142.[2]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226-227.[3]江基尧.介绍一种国外临床常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14(16):381-382.[4]吕立权.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2013,9(11):55-56.[5]江基尧,李维平,徐蔚,等.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J].河南医学,2012,6(12):39-40.[6]方乃成,邵高峰,何玉领,等.带蒂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外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1(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