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高原地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张彩莉

张彩莉(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外科青海西宁81001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323-02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巨大动脉导管未闭6例,均经介入行覆膜支架封堵完成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指导、饮食护理,降低肺动脉压力等护理治疗;术后从体位活动、生命体征观察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护理;出院时给予康复护理指导。结果本组病例均于术后7天顺利出院。结论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手术风险小、不留疤痕且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严格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安全出院的基本工作。

【关键词】巨大动脉导管未闭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临床护理

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经彩色超声检查动脉导管未闭合呈管状,其直径达20mm~24mm,均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均压>60mmHg),主肺动脉呈瘤样扩张,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动脉水平的压力阶差,往往合并有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慢性充血性右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等,最终发展成艾森曼格综合征,预后极差。这类PDA治疗无论介入封堵还是手术结扎或体外循环直视闭合的风险和并发症明显增加。为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微创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是针对临床罕见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我们医院在2009~2010年共收治巨大动脉导管未闭6例,均经介入行覆膜支架封堵完成治疗,现将临床护理治疗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3岁~42岁(平均26.4±2.0岁),体重47kg~56kg(平均53±2.1kg),均经临床心电图、X光片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其直径(19~26)mm(平均23.4±2.0mm)。经64排CT检查:PDA直径(22~28)mm,主动脉弓直径(30~34)mm,降主动脉直径(26~28)mm。其中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者4例(占66.6%,4/6),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2例(占33.3%,2/6)。QP/QS<1.3者1例,QP/QS>1.5者5例,动脉血氧饱和度90%~93%者5例,94%~96%者1例,心胸比例C/T>0.6者5例,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者(紫绀、杵状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低)2例(占33.3%,2/6)。

2方法

6例均在全麻下,穿刺左侧桡动脉置管,经桡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升主动脉,注入造影剂进行数字减影,计算机测量PDA直径及主动脉弓降部直径。切开右侧股动脉或髂总动脉,分别送入长160mm、直径为34×32mm、32×30mm、36×32mm覆膜支架(上海微创)至主动脉弓降部,近端瞄定区为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远端为降主动脉,依次释放支架成功[2]。造影证实:覆膜支架有效隔绝巨大PDA,支架贴壁良好,位置固定,近远端无内漏。拔出桡动脉鞘,修复股或髂动脉切口。6例均入ICU监护,次日返回病室治疗。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指导患者对疾病不了解和对环境的陌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里需求,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支持,耐心解释发病原因、用药目的,介绍覆膜支架安置手术原理、过程和优点,从而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3.1.2饮食护理清淡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造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从而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避免发生肺高压危象。

3.1.3术前准备降低肺动脉压(常用硝普钠、前列地尔静脉泵入,西地那非口服);练习床上解大小便;手术区皮肤的准备,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3.2术后护理

3.2.1体位与活动病人回病房后取平卧位,防止覆膜支架发生移位;术侧腹股沟穿刺处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术侧下肢肢体制动12小时,平卧24小时,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3.2.2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心电监测,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尿量等;注意体温变化,患者可因术中反复穿刺、侵入性置管、血管内膜损伤,炎症介质释放,出现一过行低热,白细胞轻度升高。应严格观察体温变化,并且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抗感染治疗一般5天。

3.2.3心律失常: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导管刺激,可产生一过性心律失常,停止刺激后大多可恢复。因此,术中要严密心电监护,操作轻巧。术后床旁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悸、头晕等表现。术后吸氧6h,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备好除颤仪及急救药品,遵医嘱予能量合剂及激素等药物营养心肌,改善心肌缺血。

3.2.4要经常巡视患者伤口情况,观察其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温、颜色变化,防止动脉栓塞的发生。并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少量渗血要及时更换敷料,如有皮下淤青要做好标记,动态观察其大小,防止皮下血肿的发生。

3.2.5术后半小时即可进食,鼓励多饮水24h(400~600)ml,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3.2.6继续降肺动脉压、强心、利尿及抗凝等治疗。术后一般口服阿司匹林,因为主动脉内血流速度快不容易生成血栓不需要静脉应用肝素液。

3.2.7术后3天复查心电图、彩超、x光片及64排ct增强扫描。

4出院指导

3.3.1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态良好,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冒,避免重体力劳动。

3.3.2建议降肺动脉压及抗凝治疗3个月,并定期复查。

5小结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413米,高原缺氧,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平均11.7%,动脉导管未闭为最常见疾病之一,较其他疾病,病情发展迅速,合并肺动脉高压重,传统手术方法为常温结扎或体外循环下闭合术,但是对于粗大动脉导管未闭,随着封堵器治疗,只能治疗其中部分动脉导管未闭[1],对于直径≥1.8mm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死亡率极高,普通的封堵器解决不了问题,覆膜支架最常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瘤,但是随着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增加,覆膜支架用于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带来福音,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风险小、不留疤痕且住院时间短的优点[2]。但只有严格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降低肺动脉压;术后应从心律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尿量、体温等各方面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侧下肢肢体制动防止覆膜支架发生移位,穿刺处加压包扎,沙袋压迫防止出血,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安全出院。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属于心血管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对于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是安全、可靠的新方法,这项技术操作简便易行,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有其独特的临床适应症,其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不论怎样,其治疗前景令人鼓舞。

参考文献

[1]祁国荣,杨延平,等.高原地区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18(11):551—552.

[2]李进华,来永强,许尚栋,等.腹膜支架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中华胸心外科杂志2009,25(5):30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