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收治6例巨大导管(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重症护理工作,探讨巨大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6例患儿的特点,对其生命体征、并发症及出血情况进行监测。[结果]4例患儿在给予血小板(PLT)、激素等内科保守治疗后,患儿血小板计数恢复,临床症状好转后痊愈出院;2例患儿反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入外科取伞、结扎后,痊愈出院。[结论]巨大导管封堵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重症护理关键是密切观察患儿消化道、皮肤黏膜、鼻黏膜出血情况,严密监测患儿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儿在急性出血期间的安全。

  • 标签: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单纯血小板减少症 介入封堵 重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巨大导管(PDA)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巨大导管6例,均经介入行覆膜支架封堵完成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指导、饮食护理,降低肺动脉压力等护理治疗;术后从体位活动、生命体征观察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护理;出院时给予康复护理指导。结果本组病例均于术后7天顺利出院。结论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手术风险小、不留疤痕且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严格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安全出院的基本工作。

  • 标签: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导管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防止心内膜炎及心力衰竭,无自然闭合可能的应及早行根治性治疗。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寒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同顾性分析3例应用弹簧圈进行瘤腔内栓塞和27例应用载瘤动脉闭塞方法治疗的颈内动脉巨大瘤的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2例瘤腔内栓塞动脉瘤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例患者出现缺血性并发症,半年后随访动脉瘤再通。球囊闭塞载瘤动脉的患者1例出现迟发缺血性症状;1例吻合支开放,3个月后患者出血死亡;其余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颅内巨大瘤是否进行瘤囊内弹簧圈栓塞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条件,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内动脉 巨大动脉瘤 栓塞
  • 简介:先天性动脉导管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随着诊断及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绝大多数患者在婴幼儿期就已经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将其闭合。故成人动脉导管的病例并不多见,且由于成人患者病程长、病理生理变化大,尤其是导管发生退行性变及肺动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因此在其治疗上也有一定的特点。我院曾收治了成人动脉导管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成年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婴儿动脉导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治1岁以内婴儿动脉导管患儿63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儿年龄(5.1±3.6)个月,体质量(6.3±2.7)kg。患儿均有睡时多汗症状。结果对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残余分流,无血尿、血栓等并发症,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压迫数小时后消失。二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婴儿动脉导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介入治疗 封堵器
  • 简介: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瘤40例,术前维持患者的血压、颅内压平稳,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巨大瘤破裂出血,并做好特殊用物的准备工作;术中做好控制性降压和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熟练配合医生夹动脉瘤,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及时的术后随访是进一步巩固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巨大动脉瘤 显微手术 手术配合
  • 简介:颅内巨大瘤是指最大直径2.5cm的动脉瘤,是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一种,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5%左右,其好发部位是颈内-眼动脉、颈内-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和前交通动脉等处.

  • 标签: 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治疗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导管的X线表现。方法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动脉导管临床和X线平片所见均较典型,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心肺X线表现尚有助于估计分流量的情况。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X线 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巨大瘤(GAs)血管内治疗的技术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GAs血管内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载瘤动脉闭塞病人中,1例术后2月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术后3个月出现脑缺血症状。9例弹簧圈栓塞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的病人,1例完全栓塞,8例有不同程度的弹簧圈移位。4例覆膜支架病人,1例术后6小时GAs再次破裂导致死亡,3例GAs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GAs是安全、有效的,首选载瘤动脉闭塞,弹簧圈部分栓塞能够减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能够增加动脉瘤致密栓塞的可能,降低复发率,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优化,覆膜支架有希望成为最佳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搏动性包块伴有转颈时疼痛感3d,于2015年6月29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效果满意。体格检查意识清楚,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引出。左侧颌下可扪及一搏动性包块,搏动与心律同步,大小约3.0cm×3.0cm,边界清楚,质韧,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

  • 标签: 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动脉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对颅内巨大瘤急诊夹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例于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颅内巨大瘤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亚低温下颅内巨大瘤夹术的护理配合。结果5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手术完成后进行复查,结果显示5例患者全部取得了良好的动脉瘤夹效果,随访发现患者康复良好。结论为了保证颅内巨大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亚低温下颅内巨大瘤夹术治疗前后必须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制定全面细致的应急方案。

  • 标签: 颅内巨大动脉瘤 亚低温 动脉瘤夹闭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通过对罕见大脑后动脉P2段巨大瘤治疗及相关文献的复习,探讨P2段巨大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38岁女性患者因突发头痛,经MRI、CT扫描及DSA诊断为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巨大瘤(3.5cm×4.0cm).结果全麻下经颞下入路近端夹P2段载瘤动脉后成功切除动脉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P2段巨大瘤少见,手术阻断近端载瘤动脉或夹动脉瘤颈并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巨大动脉瘤 手术 大脑后动脉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PDA)是早产儿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PDA(hsPDA)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及预后。超声心动图是明确早产儿动脉导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血清脑钠肽监测应用于hsPDA的辅助诊断,为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本文对早产儿PDA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动脉导管介入治疗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拟行儿童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保证儿童动脉导管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 介入治疗护理
  • 简介:1984年4月-2004年2月我院共收治动脉导管(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168例,经左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13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蘑菇伞堵器治疗患儿动脉导管(PD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直径。结果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0.6%,堵术后3月达100%。结论经导管法治疗患儿PDA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堵闭器
  • 简介:目的对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大、巨大动脉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用可脱性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近端载瘤动脉治疗27例颅内大、巨大瘤.结果血管内闭塞近端载瘤动脉可使动脉瘤完全闭塞,神经受压和颅内占位症状逐步改善、消失.结论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大、巨大动脉瘤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血管内闭塞 载瘤动脉 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