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创建特色班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创建特色班级

孙悦梅

山东省栖霞观里中心小学265300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着生理和心理上的诸多差异,因此,用相同的教育方式来教育不同的学生一定是不合适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那么,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是适合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学生看作单纯的教育和管理的客体,没有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习惯于机械地从外部传授品德知识,灌输先进思想,规范道德行为。置学生于被动接受、消极顺从的地位,班主任成了学生的保姆,学生缺乏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是班级工作以至整个学校德育工作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班主任是接触学生时间最长,与学生最贴心的教师。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对班主任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以及心理艺术素质,要有高尚的师德,以自己健康、成熟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铺设道路,做出典范。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个性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个性培养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复杂工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育过程中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提供选择性。比如有的学生懦弱、自卑,班主任就不要过多地去指责而是要通过暗示、鼓励等方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经常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发展学生个性。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习惯于以分数在学生群体中排名次、定奖罚,因此,学生每天面对着的不是无休止的试题,就是频繁的考试,根本无暇顾及班集体活动,对班集体活动总是感到力不从心。

在班级管理上,往往只注重学生群体性,忽视学生个体性;在工作方法上,常常只限于发出一般号召,满足于提出抽象的整体性要求,对学生个性发展考虑不多;在工作目标上,较片面地、偏执地强调整体效应,甚至不惜牺牲一些学生的正当需要去追求所谓的班级荣誉。少数教师即使有些新的管理理念,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偏向于传统的管理:严格管教学生沿着自己设计好的轨道前行。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培养学生个性。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

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培养每个学生的能力,就是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创新,注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各展其能、各施其才,使班级成为学生释放能力的场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提倡“良性竞争”,激发参与意识,展现个性特长

学生个性发展水平,取决于其参与意识和在班级活动中是否能展现个性特长。当今社会充满竞争,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作为跨世纪人才的中学生必须学会竞争,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在展现特长中体验到“与众不同”的快乐。要竞争首先就要有自信心,要使学生能悦纳自我,体现自我,勇于自我实现,相信自己能行。为此,我们在班上开展了“我能行”教育。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经常使用“你能行”这种激励性语言,并教育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爱。让集体的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说“我能行”,从而满怀信心地参与竞争。

几年来,参加一次“雏鹰行动”,参与一次“体验教育”一个班队干部职务,一次国旗下讲话,一次活动的主持人,我都要求学生们通过竞争去争取机会。可以说,在这一班级中,竞争无处不在。通过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使学生们意志更坚强,活力更充沛,精神风貌大为改观,对于未知的将来和社会,他们充满信心,充满斗志。这一点,也正是我所提倡的“氛围育人”的实际体现。我觉得,一个班级中,如果学习、生活的氛围好了,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将从中受益,而这个受益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与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净化孟子的成长环境的故事有相近的道理。

发展学生个性,创建特色班级。一个良好积极的班级环境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班主任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应该紧紧围绕创新教育的要求,尊重保护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的出发,在班级管理和现代班集体建设中逐步完善,形成不同风格的创新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