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韦建鹏

韦建鹏(宾阳县人民医院广西宾阳530400)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根据患者前列腺体克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出现尿失禁、尿道狭窄、排尿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效率。结果:实验组中1例患者有水中毒并发症发生,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出现尿失禁、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排尿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中图分类号】R6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069-02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以中老年男性为病发人群。前列腺增生的由多种病因导致,且病理机制复杂,常见的主要由于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或由于家族遗传导致[1]。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增多,有尿失禁症状,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等,若不及时治疗科导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为有效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效率,本文在参考近期文献资料和临床案例的基础上,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患者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3.51±5.09)岁。60例根据患者前列腺体克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腺体超过70g的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10例。

1.2方法

1.2.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采用奥林巴斯等离子前列腺电器仪,电凝功率为80-100W,电切功率为280-290W。患者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经尿道置入电切镜,选0.9%氯化钠溶液作为冲洗液,经电视显示器观察患者前列腺周围组织器官的情况,并深入至膀胱,确定膀胱颈与精阜之间的距离,观察增生情况[2]。电切术实施过程中,采用膀胱穿刺造瘘术,要不断0.9%氯化钠溶液进行低压冲洗,有中叶和两叶增生的患者,在6点处点状切割标志切除中叶,在5-7点处切除前列腺包膜,1-5点处切除左侧叶,在11-7点处切除右侧叶。最后进行精阜表面的适当修整,使用Ellik排空器吸净切除的前列腺组织。冲洗完后再检查,电凝彻底止住动脉出血,留置Fr20三腔导尿管,在球囊中注入生理盐水25-30ml,进行固定,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膀胱,连续1-3天,冲洗液澄清后停止持续膀胱冲洗,术后2-3天拔除膀胱造瘘管,术后5-6天拔除导尿管。

1.2.2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

患者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切口为患者下腹部正中,暴露膀胱前壁,纵行切开,用拉钩牵引膀胱,是前列腺增生部分显露。在增大的前列腺表面弧形切开后唇粘膜,直达前列腺体,进行分离。用右手食指插入已经分离的间隙内,沿腺体的表面进行剥离腺体,在前列腺的尖部用弯剪剪断,摘除腺体,压迫止血,插入Fr20三腔导尿管,冲洗膀胱,留置膀胱造瘘管,缝合膀胱壁,在患者耻骨后放置多个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3]。

1.3疗效评判指标

根据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诊断指标和治疗目的,将患者的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排尿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排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在手术治疗3d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4]。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所得各组数据用均数±表示,标准差(x-±s),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病历,实验组中1例患者有水中毒并发症发生,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出现尿失禁、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排尿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继发出血(%)水中毒概率(%)尿失禁(%)尿道狭窄(%)

实验组5079±180(0.00)1(2.00)1(2.00)0(0.00)

对照组10104±201(10.00)0(0.00)1(10.00)1(10.00)

P<0.05<0.05<0.05<0.05<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的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的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5031(62.00)11(22.00)8(16.00)84.00

对照组103(30.00)4(40.00)3(30.00)70.00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开始呈现老龄化发展趋势,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上以往多采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治疗,但这种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期间出血量,术后需要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在9-11天之后才可拔出导尿管,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5]。中老年患这出前列腺增生病症外,多数还伴有其他组织器官病变,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肺、肾器官功能不全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耐受力较差,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导致患者的其它组织器官病变加剧。同时,体内长时间内置导尿管,容易导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导尿管脱落,患者血尿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具有愈合率高、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的特点。电切术与传统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相比,患者的手术创伤小,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了创口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者可从较为清楚观察到切除标记,便于增生部位的完全切除,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经采用奥林巴斯等离子前列腺电器仪进行电切,术中采用膀胱造瘘术,在手术过程中不断0.9%氯化钠溶液进行低压冲洗,手术视野清晰,前列腺组织电切、创面止血速度快,缩短了手术时间,可避免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意识障碍等并发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体内导尿管置存时间在5-7d,明显少于传统手术,减少更换导尿管的次数,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减轻了患者有泌尿感染、血尿。导尿管滑脱等并发症的发生。虽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传统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相比在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治疗效率上有明显改善。但在手术过程中腺体切除不够彻底、冲洗液被吸收引发体内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还未得到有效处理,需要再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改进[6]。

综上所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庞俊,李腾成,黄文涛,江东根,高新.经膀胱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初步体会[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01:9-13.

[2]李统龙,殷玉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13:48+50.

[3]吴金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3,14:58-59.

[4]张平.MDG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4例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22:155-156.

[5]马军民.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33:58-59.

[6]姚增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15:11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