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数字艺术设计特征及交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信息时代的数字艺术设计特征及交流

范鲁璇

范鲁璇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262700

信息技术已经带领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历史性变革。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非物质化的新时代。这种巨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技术特征,也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艺术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艺术设计也经受了这场剧烈变革的冲击和挑战,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的影响,使得信息化下导致艺术设计的对象、方法和手段都凸显出非物质的特性。

一、数字艺术的特征

1.个人性。由于数字艺术作品都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因此它们都可以被随意复制而且易于改造,个人主观意愿能够更大程度地得以实现,有人因此发出了信息时代艺术家会不会失业的疑问。传统艺术更多体现了“公共性”,艺术是为更多的人服务的,艺术创作完成之后要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媒介,而数字艺术由于更为强烈的开放性、随意性,反而更具有“个人性”,个人的随感,一点点灵感,一点点艺术的火花,都可以记录下来、制作出来。

2.动态性。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的另一特点是:从静态到动态。传统艺术一经造就,除非毁坏,永世不变;电影电视制成拷贝、录像带,难以更改。在某种意义上,数字艺术作品是永远创作中的作品,是一种动态艺术,作者和浏览者可以随时加以评述、修改、补充,进而形成新的艺术作品。

3.交互性。传统艺术是一种“只读艺术”,只可被动观看,空间上有一定距离;数字艺术则是一种“可读写艺术”,空间上的距离缩短为眼睛到屏幕的距离。数字艺术通过网络可以很好地进行交互,甚至时时更新;只要网络艺术作品传播者愿意,可以随时对这些作品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参与者、制造者。

4.瞬时传播性。与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相比,那些刻在石头、铜鼎、龟背上的文字显然更坚固、更不易毁坏,但后者的可复制程度要低得多,甚至根本不能复制,因而保存于这类媒介上的艺术品不易传播。大规模复制技术使艺术得以更广泛快捷地传播,网络技术更使艺术作品能够在光缆中以光速瞬间传播。与数字艺术创作的个人性相反的,是数字艺术的“公开传播性”。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乃大势所趋,网络日益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数字艺术在传播速度、传播效率上要大大优于传统艺术。

二、艺术设计交流的变化

进入信息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和层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可选择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信息交流手段则是多元化、多种手段并存:“图像→文字→三维环境→虚拟现实”。以前人们交流局限于文字和图像,但是文字和图像很难说明事物变化的动态过程,于是人们采用了三维环境的方式,制作一个现实的实体,来表现动态的变化过程。进入信息社会,这种三维的交流方式也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其表现力虽然很充分,但受到空间、时间、材料、加工工艺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实现信息传递,其手段应该说还是比较被动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模拟真实的三维环境,使用者有如身临其境,并能操纵系统中的每一个对象,同时又具备了听觉、触觉、嗅觉等多媒体功能,使得虚拟展示的方式更为多元化和主动性。主动性关键在于它的“实时”图形渲染功能,所谓“实时”就是即时随机进行图形渲染的一种技术,当用户在观赏虚拟三维的场景,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换视角时,它可以即时的生成相应的图形,满足用户的交互需求,这种获取信息的行为完全是主动的。

传统艺术设计交流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一时空内所获得的信息量永远是受客观环境制约的。如我们想同时去若干个学术研讨会,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而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非常完美地达到这一目的,因为它的实时性和网络传输的特点——我们只需多开几个视窗,便可通过互联网方便地浏览和获取学术研讨会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有选择地把信息保存在电脑中。

虚拟现实技术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让艺术设计者可以足不出户地进行设计,他可以方便地得到关于设计对象的一切信息,包括以数字方式存在的前人的设计成果。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历史古迹,有望使人们重见罗马古城、雅典古城的辉煌。而今天的虚拟现实技术使人进入无我之境、融入艺术创造的环境之中成为可能。庞贝古城在公元前9年被维苏威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掩埋。现在庞贝某些部分的模型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在虚拟现实程序中得以实现。美洲考古设计所以及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学的专家重建了庞贝的剧院建筑群与爱西斯神庙以及这座古城的其他建筑,虚拟现实场景使观众体验到了庞贝人的生活和文化。剧院建筑群的重现包括大剧院、赫拉克勒斯神庙及三角论坛。人们可以走进一个露天圆形剧场,并观看一场戏剧演出。在另一个重现中,观众可以探索以惊人细节展出的爱西斯神庙,设有柱廊的走道、庭院、建筑结构、雕塑及彩色壁画。这种真实感又由于诸如一个唱诗者和长笛手等动画人物,以及由于良好的伴音而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开始从远处看,唱诗的歌者说的是拉丁文,但当观众走近时,唱诗者都改用了英文。这为今天的观众创建了一个动态世界,这些都是传统的博物馆无法提供的。

信息技术给艺术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契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信息技术也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使得我们能够摆脱以往客观物质的束缚,进入艺术设计非物质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