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王柏颖王浩陈阳王铁铮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开展介入治疗工作后,观察对其心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于所有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均开展介入治疗工作,对所有患者心功能指标表现出的系列变化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完成6个月治疗后,患者的系列心功能指标同治疗前比较,缓解程度显著(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选择介入疗法开展治疗工作,可以成功将患者的LVEF以及LVEDV等系列心功能指标表现加以有效缓解,最终获得显著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疾病疗效。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052-01

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患病原因加以分析,主要因为患者的心脏表现出动脉闭塞的情况或者表现出动脉狭窄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的动脉供血区域较易呈现出心肌缺氧缺血症状,并且呈现出持续性的特点。伴随着冠心病疾病的严重,患者表现出的心肌缺氧缺血面积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大,从而使得患者表现出继发性心功能不全的情况[1]。为了确定最佳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治疗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主,临床对其展开疾病的介入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50例,女4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31岁~82岁,平均年龄为(58.65±12.19)岁;其中表现出陈旧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70例,表现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20例。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全部在Ⅱ级与Ⅳ级之间,并且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在50%以下。依据所有疾病需求于临床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工作以及开展心脏彩超检查工作,最终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所患疾病获得有效确诊。患者的血管大于2毫米,患者的靶病变狭窄程度小于75%。

1.2方法

对于所有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临床准备实施手术治疗前,选择氯吡格雷药物加以治疗,保证初次口服剂量为300毫克/天,之后转为用药剂量为75毫克/天;此外选择肠溶阿司匹林药物加以治疗,保证初次口服剂量为100毫克/天,之后转为用药剂量为300毫克/天[2]。此外针对患者表现出的心功能不全症状,临床选择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加以纠正治疗。此外协助患者体位进行平卧位选择,未表现出心绞痛发作症状、胸闷症状以及呼吸困难等系列症状。确保患者保持安全条件下,对患者展开介入治疗干预。完成手术后,选择低分子肝素(40毫克)对患者以皮下注射的形式展开对应治疗,保证注射频率为2次/天,对患者用药治疗的时间在5天与7天范围内。手术后,依据术后需求,继续选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以及他汀类调脂药物展开疾病治疗[3]。所有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在表现出发病后小于12小时之内,临床对其开展介入治疗工作。针对表现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将患者呈现出的心力衰竭状态加以有效纠正,在患者的疾病情况表现稳定之后,准备对患者开展介入治疗工作。对于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支架植入工作,对所有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TIMI血流分级发现,最终结果全部在2级与3级范围内[4]。所有患者管腔残余狭窄程度全部在20%以下,未呈现出显著的疾病并发症。完成临床介入治疗后,临床选择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完成左心功能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介入治疗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展开分析,心功能指标比较以形式实施t检验,当P<0.05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LVEF水平为(43.49±2.23)%,LVESV水平为(80.79±13.33)毫升,LVEDV水平为(139.25±22.15)毫升,LVEd水平为(56.59±2.22)毫升;治疗后LVEF水平为(55.41±3.15)%,LVESV水平为(47.15±12.25)毫升,LVEDV水平为(99.69±15.55)毫升,LVEd水平为(47.19±2.33)毫升;对所有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完成6个月治疗后,患者的系列心功能指标同治疗前比较,缓解程度显著(P<0.05)。

3.讨论

伴随着冠心病疾病的严重,患者表现出的心肌缺氧缺血面积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大,从而使得患者表现出继发性心功能不全的情况[5]。

通过选择介入治疗的方法加以干预,可以保证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得以确切改善,并且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对于心室重构可以发挥显著促进作用,有效防止出现左室进行性扩大的情况,从而对于患者表现出缺血的心肌可以加以成功挽救,使得患者的心肌再灌注获得有效恢复,从而对于患者表现出的心肌血运重建进行有效促进。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开展介入治疗后,对于患者LVEF指标、LVEDV指标以及LVESV等系列心功能指标可以获得确切改善,最终确保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优化。

【参考文献】

[1]闫杰松,汤祥瑞.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16):3652-3653,3654.

[2]黄艳青.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2(10):137-138.

[3]刘一鸣,潘杰锋,吕静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5(3):107-107,108.

[4]刘程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6,37(4):854-855.

[5]王莲.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J].饮食保健,2016,3(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