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的MRI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的MRI研究

王敏可

王敏可(台州医院路桥院区放射科浙江台州318050)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研究MRI在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断特点。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的MRI诊疗资料,其中5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并总结肝内结节的信号特点。结果:80例患者分析中,DN在T1W1多为较高信号,T1W1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RN在T1W1抑制脂肪上多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1多为低信号,增强后信号稍低。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能对平常的RN、DN做出明确诊断,值得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肝硬化;小肝癌;弥漫性细小颗粒;静止期;活动期;肝性脑病肝硬化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而肝硬化又有再生结节,退变结节和小肝癌等结节等病变,为研究MRI在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展开MRI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研究,希望可以利用MRI检测出从良性的再生结节到恶性的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的病变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做如下报道。1.材料与方法1.1研究的对象随机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的MRI诊疗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25--75岁之间,平均51.5±1.5岁,合并退变结节38例,原发小肝癌42例。临床表现有没有食欲,浑身乏力,消瘦部分患者有黄疸及肝功能异常。所有病例在MRI检查前均进行了B超检查,20例患者例行CT加强,30例动态增强扫描加强。本研究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与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处理。1.2MRI检查方法及参数采用GE公司1.5T超导MR仪,所有病例都做仰卧位腹部T1WI,T2WI,T1WI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扫描。T1WI正/反相位),正相位TR250ms,TE—198—4.4ms,反相位TR220ms,TE2.1ms,层厚4mm,层间隔1mm,矩阵256×192;FSET2WI(抑脂),TR6000mm,TE82.6ms,层厚4mm,层间隔1mm,矩阵288×244;增强扫描:用钆喷酸葡胺动态增强扫描,经前臂静脉团注,3~5S内推注完毕。注药后立即扫描得到动脉期(12S)、门静脉期(48)、延迟期(160S)的图像.1.3结果全部病例MRI均可见肝脏内弥漫性细小颗粒状结节,直径一般在0.3cm~0.9cm,T1WI呈略高或等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其周围有稍高信号的间隔将结节分隔。其中21例在弥漫性细小颗粒状结节中混杂有直径在1.0cm~3.5cm的大结节,大结节T1WI呈略高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还有29例在弥漫性结节中混有直径小于3.0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结节状病灶影。对上述50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2例T1WI等或略高信号的大小结节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均与肝组织同步强化和消退。2.讨论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的一种病理过程。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在临床上多系统受累,以肝功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在活动期可能会出现消瘦、没有精神、面色晦暗、还有不规则的发热、厌食、恶心、少数有中度或重度黄疸、内分泌失调、门脉高压等症状。静止期的症状表现较轻,缺乏独特性,可能会产生乏力、食欲不振、恶心,上腹部隐痛及腹泻等,肝功检查轻度异常,一般经过休息、简单治疗后即可缓解。因为病因和病理的不同,发病的方式与症状也大有差异。例如大小结节,大结节表现明显,发病严重,来势比较凶猛,对身体器官的损伤也比较严重。而小结节则比较善于隐匿,有的肝硬化形成很久之后才有所表现且对身体的损伤较小。

肝硬化结节经过肝硬化RN(regenerativenodule)、LGDN(lowgradedysplastic)、HGDN(highgradedysplastic))、DN(dysplasticnodule)癌变最终演变成小肝癌,这里要注意的是结节内的血供变化,RN主要为门静脉供血,DN也大多主要为门静脉供血,但DN,特别是HGDN,可有较多的动脉(肝动脉和非配对动脉)供血。非配对动脉与正常的小动脉是不同的、为一种无纤维组织和胆管伴随的动脉,即一种新生异常动脉。从LGDN到HGDN新生异常动脉供血逐渐增多,小肝癌异常动脉供血增加更多。综上所述,熟悉掌握肝硬化结节内的血流特征会有助于鉴别诊断,早发现尽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SPIO(superparamagneticironoxide)的应用对肝硬化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作用,因为结节对SPIO是否摄取可以说明结节内是否有正常数量和功能的Kuffer细胞,从而间接提示结节的良恶性,有的学者提出将SPIO增强与Gd-DTPA(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pentacetateacid)增强检查结合使用,可以作为揭示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影像学特征的一种。

参考文献[1]谭军,袁曙光,闰东,等.肝硬化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569-571[2]杨沛钦,郑晓林,徐辉雄,等.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方法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738-741.[3]范义,刘静华,胡卫东,等.MR常规序列及弥散成像对肝癌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989-991.[4]黄泽光,谢长浓,吴永峻.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701-703.[5]董天明,马林,周震鸿.放射性肝损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02):128-135.

来源期刊

医药界

相关关键词

肝硬化 小肝癌 弥漫性细小颗粒 静止期 活动期 肝性脑病肝硬化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而肝硬化又有再生结节,退变结节和小肝癌等结节等病变,为研究MRI在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我院于2013年1月&mdash &mdash &mdash 2014年6月展开MRI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研究,希望可以利用MRI检测出从良性的再生结节到恶性的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的病变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做如下报道。1.材料与方法1.1研究的对象随机收集2013年1月&mdash &mdash &mdash 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的MRI诊疗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25--75岁之间,平均51.5± 1.5岁,合并退变结节38例,原发小肝癌42例。临床表现有没有食欲,浑身乏力,消瘦部分患者有黄疸及肝功能异常。所有病例在MRI检查前均进行了B超检查,20例患者例行CT加强,30例动态增强扫描加强。本研究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与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处理。1.2MRI检查方法及参数采用GE公司1.5T超导MR仪,所有病例都做仰卧位腹部T1WI,T2WI, T1WI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扫描。T1WI正/反相位),正相位TR250ms,TE&mdash 198&mdash 4.4ms,反相位TR220ms,TE2.1ms,层厚4mm,层间隔1mm,矩阵256× 192 FSET2WI(抑脂),TR6000mm,TE82.6ms,层厚4mm,层间隔1mm,矩阵288× 244 增强扫描用钆喷酸葡胺动态增强扫描,经前臂静脉团注,3~5S内推注完毕。注药后立即扫描得到动脉期(12S) 门静脉期(48) 延迟期(160S)的图像.1.3结果全部病例MRI均可见肝脏内弥漫性细小颗粒状结节,直径一般在0.3cm~0.9cm,T1W I呈略高或等信号,T2W I呈略低信号,其周围有稍高信号的间隔将结节分隔。其中21例在弥漫性细小颗粒状结节中混杂有直径在1.0cm ~3.5cm的大结节,大结节T1W I呈略高或等信号,T2W I呈等信号。还有29例在弥漫性结节中混有直径小于3.0T1W I呈略低信号,T2W I呈略高信号结节状病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