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高效记忆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浅谈中学高效记忆法

罗建锋

罗建锋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251800

进入高中以后,知识量比初中大了很多,一些学生常常因为记不住而感到失败,感到苦恼。事实上,每个人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记忆方法,加以合理训练,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采用以下一些记忆方法,效果比较好。

一、奇象记忆法

奇象就是我们的大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在脑海里留下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或夸大缩小、歪曲虚构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鲜明生动、印象深刻,非常有利于我们记忆的物体的想象形象。大家都有这样的观点:新奇的、意外的、非常怪诞的事情,在记忆中停留的时间最长。常态的、司空见惯的事则很容易从记忆中漏掉。奇象记忆,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来加深记忆印象。例如,用连锁式奇象记忆法记常见化合价。常见化合价为+2价的元素有“锌、镁、钡、钙”,可联想为:“耳夹在又新又美的被盖下面夹着”(“耳夹”是“二价”的谐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即PV/T=恒量)用奇象法记做:把一批(P)肥(V)料下到梯(T)田里,它的数量恒定(即“恒量”)。

对于奇象,不能做唯心主义的理解。奇象虽然受我们的意识所控制,是经过主观意志加工的,但它却仍然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客观事物就没有奇象。浮现奇象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如物体的形状、高矮、颜色、触感等。比如“电冰箱”它的形状是长方形,浅绿色,喷漆面,金属壳,手感光滑,手触摸稍微感觉有点凉。这样一想,再加上一些夸张等方面的处理,电冰箱的形象就清楚了。若浮现自己的东西可以从特征上想想,如那里有块疤痕等等。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它可以化“难”为“易”、变“死”为“活”,把晦涩分散、枯燥无味的材料,变得诙谐幽默、轻松有趣。例如,用谐音法记忆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x|>ax>a或x<-a

|x|<a-a<x<a

可用谐音法记作:“大鱼取两边,小鱼取中间”。同时联想到吃大鱼只吃两边的肉,吃小鱼掐头去尾只吃中间。用谐音法记忆气体的摩尔体积22.4升/摩,可记作:“二二得四”。得与点谐音。用谐音法记忆电功的公式W=UIt,可用谐音法记作:“大不了,又挨踢”。英语单词shudder表示发抖,战栗,音“吓得”,可记做“吓得发抖”。谐音记忆法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法,适合于记忆汉语数字或英语单词等。

三、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例如,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这样一想就记牢了。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

联想是有规律可循的,联想的规律有接近率、类似率、对比率、因果定率等。根据这几个规律可以把联想记忆法分为接近联想法、类似联想法、类似联想法、对比联想法、因果联想法等。运用联想记忆法要注意两点。

一要选择好联想的中介物。因为这是记忆的关键。选择得好,会“豁然开朗”,一下子联想到某种材料或解题的方法。选择得不好,有时十分简单也会“卡壳”,久思不得其解。

二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因为联想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先学的知识应成为后学的知识的基础,旧知识积累得越多,新知识联系得越广泛,就越容易产生联想,也就越容易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四、串联记忆法

串联记忆,是将所记忆的几项内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串起来记忆。例如,用串联法记忆《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开放宁波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可化简后串联记作:“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用串联法记忆第三主族的元素“硼铝镓铟铊”,可记做“朋友的女儿嫁给了英俊的他(很羡慕他)”。

五、比喻法

有些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用恰当的比喻,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化为丰富。例如,在学习分子晶体性质时,一些学生对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不理解。我将此比作拆墙时破坏的是砖与砖之间的连接,而不需要将砖粉碎。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学生很快掌握了以上知识。

当然,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寻找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有些记忆方法对编者要求较高,教师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学生一起搜集、整理、编写。只要记得快、记得准,就是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光远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海潮出版社。

[2]杜有志“ZYD”超级记忆法.湖南人民出版社。

[3]王洪礼记忆法宝.中国青年出版社。

[4]吴光远受益一生的41种学习方法.海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