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讨论

崔乐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民航飞机维修意义重大,由于是高空飞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会十分严重,为此必须要做好维修风险控制工作,本文主要研究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首先探讨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特性,然后讨论风险识别的特点,接着论述如何评估维修风险,最后提出两个民航飞机维修风险控制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制定标准化维修技术。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航事业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但是在民航飞机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设备故障,影响到民航飞机的正常运行,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不利于民航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保证民航飞机的安全运行,需要严格做好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工作,降低民航飞机的故障发生率,使我国人民的出行安全得到保障。民航飞机的型号、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在满足人类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飞机事故,使飞机乘客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近几年,国际上的民航飞机事故越来越多,使全球人民更加关注民航飞机的运行安全,对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在进行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工作时,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影响因素,给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带来较大挑战。分析民航飞机维修中存在的故障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使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为民航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1探讨飞机维修工作具备的特征

1.1具有可逆性与必然性

飞机机械与飞行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持续更新,所以其内部组成变得越发复杂,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随之提升。当前阶段飞机维修的主要方式为人工维修,所以维修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因系统复杂性和维修人员因素导致的差错。维修可逆性就是指的可有效弥补维修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在具体维修的过程中验证之前的维修结果,并对以往维修效果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1.2偶然性及隐蔽性

整个飞机维修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引起飞机运行故障问题。一般在飞机维修结束之后,做好飞机检测工作,确认飞机的正常运行就算完成维修任务,但是飞机内部的结构比较复杂,一些隐藏的零部件不被飞机维修人员所重视,这就很容易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运行。

1.3可积累性

任何一处航空器维修过程中的差错都会对其它环节造成直接影响。结构复杂性是航空器具的显著特征,需要众多系统共同完成其正常工作,所以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将航空人员对故障的描述作为依据对发生故障的位置和具体状况进行推断。维修人员在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后会将故障点进行拆除,经过特定维修后将其进行重新组装。可积累性指的是众多客观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维修过程,甚至某一环节的影响会持续至后续的维修环节。

2民航飞机维修风险识别

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基础内容就是风险识别,这一部分十分关键。在大多数的情况中,风险的存在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在民航维修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要想准确地识别风险就应该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归纳民航飞机维修的风险,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机”的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本文对人的因素进行详细研究。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技术水平、维护方法这些都是人的因素[1]。比如某航空公司维修厂在维修飞机的工作中出现了操作漏项的失误,这是十分严重的维修差错。此次维修工作需要将飞机右发起动机更换,飞机维修手册规定在更换飞机的起动机之后,要检查发动机的起动性,而且还要检查发动机和齿轮箱的连接是否牢固。但是在这次维修工作中,维修人员将更换起动机看做是小的维修活动,事先没有认真的阅读复习飞机维护手册的内容,将飞机起动机更换完毕后,没有检查起动机的性能,也没有进行渗漏监测的步骤。但是维修人员在装起动机时漏装了底座外部的一个橡胶封圈,该机维修之后的第一次飞行,发动机漏油十分严重,几乎漏光了内部的全部滑油。此次风险事故的识别应该从人员的心理因素入手,风险因素就是操作人员没有按照维护手册的规定规范进行维修工作。

3民航飞机维修风险控制措施

3.1切实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民航飞机的维修质量受到维修人员综合素质的直接影响,所以需要重视维修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进而使得维修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第一,可以针对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进而加强维修人员工作的责任心。第二,结合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进而对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提升,为维修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

3.2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作为民航飞机维修工作的主体,飞机维修人员的能力及素质直接影响着飞机维修的整体效果,对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民航企业应积极加强对飞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飞机维修人员的素质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不利影响。首先,需要强化飞机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飞机维修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置,确保飞机乘客的生命安全,使飞机维修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其次,需要加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合理细化培训内容,对不同类型的飞机故障进行介绍和分析,不断提高飞机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正确处理飞机故障问题,有效保证飞机的运行安全。

3.3制定标准化维修技术

制定标准化的维修技术能够有效规范维修人员的操作行为。以“一个制度,两个环节”为基本原则制定标准化的维修技术,真正实现技术立法,以杜绝维修差错的出现。飞机制造商所提供的飞机维修大纲是技术立法中的关键内容,维修方案的规划要以此为基础,相关步骤的规划要以此为依据。标准化的维修制度要有动态性保证的特点,做好机载控件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发挥法定技术文件的作用,制定完善详细的航线工作单和定期维修工作单。让维修人员以工作单为依据进行维修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的工作单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量化数据,给出明确的定力标准,给出明确的气压标准。避免使用定性语言指导维修人员的工作。制定的技术立法规定工作单不能出现维修工作的真空地带,要保证维修操作各个专业的连续性。民航飞机维修存在一些环节需要多个专业的配合,此时工作单的制定需要明确划分专业。比如一部分的民航飞机维修工作者他们原本的工作性质是机务,对于飞机维护手册的内容不够熟悉。对于飞机的特殊部件如发动机、起落架,这些部分的维修要求在飞机维修工作手册上是英文的形式,理解起来更加困难。为此要编写特检工作单,避免出现维修差错。

结语

民航飞机维修过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及专业性,整个过程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想要保证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充分了解民航飞机维修过程的故障影响因素,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建立统一的飞机维修标准、加强飞机维修过程管理、加强飞机运行故障分析的整理及汇编,从多方面提高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水平,为民航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思海,吴正茂,吴勇.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5):39.

[2]周毅.我国民航飞机维修故障分析和管理改进措施[J].智库时代,2018(26):216+223.